分享

为什么戴了助听器还是听不清?

 说医说 2023-08-08 发布于山东

听力衰退,这是一个普遍存在却常被忽视的健康难题,它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助听器,作为听力受损者的得力助手,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为了改善听力,很多人选择配戴助听器。然而,有些人尽管戴上了助听器,声音的确变大了,但是仍然无法清晰地听到别人的话语,这是为何呢?我们听一听说医说入驻医生张丽萍怎么说。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助听器的工作机制,张丽萍主任说。助听器是一种能够帮助听力受损者改善听力,从而增强语言交流能力的扩音设备,但助听器并不是简单地把声音放大,而是根据听损者的听力,针对性将放大处理后的声音传入耳朵。然而,助听器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听力,它只能帮助改善听力。因此,即使配戴了助听器,有些人仍然可能无法完全听清楚声音。

人类的听觉系统有一个“用进废退”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长时间的听力损失并未得到有效的干预,不仅会导致聆听困难,听觉中枢的语言解析能力也会大幅度下降,出现“听得见,听不清”的情况。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听不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助听器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可能与助听器类型选择不当、个人听损程度、言语可懂度基础、适应时间、调试不当、配戴方式不正确等有关。

助听器的类型需要根据患者的听损情况进行专业的定制,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评估、调试等,配戴助听器只是康复旅程的开始。目前助听器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专业调试和验配至关重要。如果因为价格便宜而网购买了一款没有专业调试的助听器,或者只是选择了价格昂贵的助听器但是没有专业调试,那么效果就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损伤残余听力。

助听器的配戴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如同刚刚配好新眼镜之后,可能会出现视物不习惯、头晕的现象一样,在验配新的助听器之后,耳朵和大脑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丢失已久的“新声音”,这个适应期可能有几天到数月不等。初次配戴助听器者应该先在安静环境下试听,亲友们在与其交流时可以放慢语速、简练词句,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对话,逐渐掌握助听器的使用。

另外,如果助听器使用者本身的听力损失程度比较严重,或者言语分辨率明显较差,那么其配戴助听器的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在其配戴上助听器之后,需要根据使用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言语康复指导,有些很有可能还需要通过观察交流者的口型,来保证双方的顺利交流。

此外,错误的助听器配戴方式、助听器维护不当,出声孔(耵聍挡板)被灰尘、耵聍堵塞,耳塞或耳模未塞进耳道或不服贴等均可能影响声音的传输,使得助听器声音外漏、变小,不仅听不到还会产生啸叫声干扰聆听。

助听器只是一种辅助聆听的工具,它的声音经过电子芯片的处理,无法同正常人耳听到的声音那般真实,也无法取代人耳高级精密的听觉功能。然而正确选择和使用助听器,配合适应期的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听力,并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对于配戴助听器后仍有听不清楚的人来说,建议进行专业的评估、调试,确保选择适合自己听损情况的助听器,并正确配戴和维护,通过个性化的康复指导以获得最佳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