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胜:香醇的虎林大米 | 散文

 北疆文艺 2023-08-08 发布于黑龙江

香醇的虎林大米

      文/金胜


出门在外,时常会有人问起我,你们老家有什么特产?每当此时,我就会自豪地告诉他,我们老家有全国闻名的大米。

听村子里老辈人说,虎林以前是很少有大米的。要说有,附近的朝鲜族屯落,他们才种水稻。种了水稻,才会有晶莹剔透的大米。据说,想吃大米,要拿一条大狗去换。都说鲜族人喜欢吃狗肉,一条大狗可以换回来三十斤白米呢。只是,谁家舍得用一条狗子的命去换大米呢?对于主人来说,它那么忠心耿耿的。

爷爷奶奶是一九五六年从山东青岛的胶南市宝山镇闯关东过来的(现为黄岛区),来到虎林市的宝东镇,落脚的村子当时归属八五O农场。六十年代初,村子里以种苞米和黄豆为主。那个时代,地种了不少,产量却是上不去,亩产也就是几百斤。六O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很多的人都解决不了裹腹的问题。

六O年闹饥荒那年,附近的八五O农场四分场,种了少量的稻谷,也就是几亩水田。

深秋的一天,奶奶提个小篮子,到附近的八五O农场四分场,一片收割完稻谷的地里捡拾丢弃的稻穗。捡了大半天,回到家里,用擀面杖擀出两碗的白米。晚上做了香喷喷的大米饭。九岁的二叔一碗一碗的,吃起来沒完。片刻功夫,肚子胀起来,哭叫着喊疼。奶奶赶紧的抱去找村医。医生是部队里开发北大荒的军医,忙乎了一个时辰,二叔才算是消停下来。

奶奶常说,多亏了部队里下来的医生,二叔才保住了一条小命。那个时候,大米饭是平常人家的稀罕物,只有过春节那天,我们全家偶尔才能吃一顿白米饭。那顿米饭,是奶奶在农场的地里捡的稻穗,她先用擀面杖擀,然后用簸箕簸谷糠,忙乎了一大通而得到的,来之不易。

虎林真正全面积种植水稻,是八十年代之后的事儿。在我们老家,全部的土地都改造成了水田。

每到秋季收获的季节,放目远眺,稻谷都沉甸甸地弯下了腰,一阵风儿吹过,犹如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里。

村子里的人欢欢喜喜地走上致富路,是在国家出台了各项惠农政策之后。农业税不用交了,种地的各项补贴也有了。而且,有了优良的水稻品种,亩产上去了,收益也就有了。

现如今,我的同学,几乎是都去附近的农场,承包了几百亩的水稻田。拖拉机,插秧机,水稻收割机,样样俱全,家里就像个小型农场。

我的同学,依靠种水稻的收入,都在县城买了楼房,有的,甚至是两套。大米饭也早已不是餐桌上的稀罕物。

我常年在外地工作,在石家庄市和青岛市的粮油市场上,时常会看到虎林大米的身影。每当此时,我会对身边的人说,吔,看到了吧,这是我们老家的大米,颗粒饱满,味道甘甜。这时候的我,喜悦之情荡漾在脸上,一种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作为远离家乡的游子,我衷心地祝愿,祝愿家乡的大米美誉在外,祝愿家乡的大米走遍全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