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帖的原乡

 cxag 2023-08-1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喜欢帖的人,很容易联想到绍兴,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及永和九年那一个春天,一群名士在“山阴”的雅集。对喜爱书法的人来说,绍兴像是帖的原乡。

但其实,不仅仅是书法,更是往昔岁月里,古人没有修饰过的生活日记,文人从“文以载道”中解脱出来,给最亲密的朋友,写自己最深的私密心事,它们有关寻常问候、行止坐卧、晴天雪天......

帖不止是书法,更是洞彻生活的小品。

如今,众多名帖犹如明珠般,散落在绍兴老街的里弄小巷间,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图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大意是说,老张,雪停了,天气放晴,感觉特别好。你身体怎么样?办的那件事没有结果,我心里有点郁闷,先不说了。

图片

图源 | 支吾祝(小红书)

顿首又顿首,也不过二十几个字,风雪之外却大有深意。仿佛轻描淡写间,最懂你的朋友却已心领神会。

想起蒋勋说,看到《快雪时晴帖》,便会想象到“当年战乱岁月里犹有人性的美丽委婉”。


时局这样地动荡,就连生死都由不得我们做主,万事又何必强求,就随它去吧!不如好好看看这样的一场大雪,澄净天地,畅快人心。那些一直以来纠结的、放不下的东西,忽然就被治愈了。

图片

题扇桥旁《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来自一千多年前的一封普通书信,全篇共二十八个字,却言简意赅,字字含情。

图片

题扇桥

书圣故里《快雪时晴帖》旁,还有一座题扇桥,颇有典故。

《晋书》列传第五十中曾记载: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买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看完墙上的帖,不妨漫步桥上,感受下悠久的历史氛围和浓厚的艺术气息。

图片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得示帖》

《得示帖》开头便是很熟悉的手帖语言,收到朋友的信,知道对方身体还没好,很挂念,但自己也不好。

四行手帖,平淡随意,使人不相信会是习字的法帖,没有一点要传世鸣高的造作夸张,却又如此耐人把玩寻味。

图片

图源 | 支吾祝(小红书)

“触雾”两个字写得很大,尤其是,有一种浓郁化解不开的情绪,一切都茫茫然在无明蔽障中,好像讲的不只是气候,也是笔者的怆然心境。

图片

图源 | 子义 sister(小红书)

蕺坊桥一直是书圣故里的网红点位,原因除了那一株苦楝外,便是墙上的《得示帖》。《得示帖》书风遒丽,有张驰有缓疾,运笔之妙,自出胸臆。数字草书,流畅纵逸,极致发挥出了字势的结构美。

图片

图源 |木图图(小红书) 今年五月拍摄

好的书法里有动人的墨色微尘流动,因此不是凝滞呆板没有变化的黑,而是闪动着丰富色相如梦如幻的一种光。

春天来蕺坊桥,透过迷离轻盈的苦楝花读《得示帖》,觉得字迹里也都是浅浅的紫雾的光。

图片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姨母帖》

王羲之和他的姨母感情十分深厚。从帖文来看,王羲之突然得到姨母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连正常的事务都不能安顿料理了。

图片

图源 | 支吾祝(小红书)

无法承担的痛苦,无可奈何啊!悲惨哽咽,不说了。这一帖,对亲人丧亡有痛苦,有感伤,有无可奈何的虚无怅惘。

图片

图源 | 🍎(小红书)

帖中文字虽属行楷书体,但书法中还留有隶书遗意,笔法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整体风格厚实凝重。

图片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远宦帖》

《远宦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一封信。若读过王羲之的《十七帖》,便不会对周抚感到陌生。

周抚是东晋南渡时的重要人物,他曾经是王导的部属,与王家世代有通好之谊。《十七帖》在宋刻本里有二十八封书信,其中绝大部分是王羲之写给周抚的。

图片

大壶酒家旁《远宦帖》

《远宦帖》第一段开始说:“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 “省别具是在看到周抚的信之后回复的起始语,表示信上的内容意义一一都知道了,简洁明了。

图片

《远宦帖》

下面一段是:“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当时与王羲之同在武昌的一些朋友庾翼、王胡之、王兴之,周抚一一问到,也都很怀念。王羲之信上回答说,武昌这些朋友也多派驻远处做官了。“远宦这两个字也就成为书帖的名称。

帖的动人在“人情之常”,《远宦帖》最后谈到妻子生病,“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救命二字,直接,简练。亲人重病,能做的大概也只是“救

图片

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二谢帖》

关于“二谢”,大部分人认为指的是谢安、谢万。“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诗句大家耳熟能详,说的也正是王、谢这两个东晋世家门阀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家族。

图片

图源 | 支吾祝(小红书)

《二谢》帖,全帖共五行三十七字,以启首“二谢”二字而得名。该帖神采俊逸,从容而潇洒,笔法方圆兼施、精绝超伦,节奏疾缓鲜明,变化丰富而和谐大方。

图片

戒珠寺旁《二谢帖》 图源 | 🍎(小红书)

书圣故里《二谢帖》旁是戒珠讲寺,这里原是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的别业,后舍宅为寺,是越中八大名寺之一,依山傍街,明亮庄严。

图片

图源 | 怡仔(小红书)

寺门前尚存偌大一个墨池,相传是王羲之当年洗笔的地方,时间长了,池水尽墨。那一池黑水,见证了王羲之练习书法的坚毅,也在告诉世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需要坚韧和不懈的努力。

图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四十几位朋友、亲眷走向兰亭,留下了传世不朽的文学经典与书法名作。

写《兰亭集序》时的王羲之与写信时的王羲之也大不相同。

图片

《兰亭集序》是完整的文章体例,有叙事,有写景,有对人生现象的哲学议论。《兰亭集序》可以看见作者对文字词汇结构的铺排,有一定的章法,遣词造句讲究,也有思维上的逻辑连贯。

图片

如今的兰亭,依旧可以看“茂林修竹”, 听“清流激湍”,玩“曲水流觞

走在兰亭的路上,微风吹来,还是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一样花开烂漫。

///

在绍兴

在这些墙上的帖中

感受岁月的故事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部分内容来源:蒋勋《手帖:南朝岁月》、谁最中国、书圣故里景区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