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谏官周怡34】修宗谱 树家风

 北麓湖人图书馆 2023-08-10 发布于安徽

【话说谏官周怡34】

修宗谱 树家风

周怡原名为“恞”,在太平县学读书时,因音同而书成“怡”,而后就一直沿用了。他的字“顺之”是友人取的。出处为《孟子》“直养而无害”和《史记·太史公自序》“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他还道出了他两个弟弟字的出处。大弟周忭,字存之,出自“君子存之”。二弟周恪,字有之,出自“君子有之”。他们三兄弟的三字相互关联,蕴藏着儒家的待人处世哲理。文末的“尚慎旃哉”,源于《诗经·魏风》,也是他们的座右铭,“还要谨慎小心啊”。

《三字说》(《周恭节公全集》文录卷五)

怡旧名恞,初试于邑,偶以音同也而书今名,遂因之未复。友人字以顺之。尝闻之师曰:“人之生也,直以直养而无害,斯顺之矣。”又曰:“顺之则吉,逆之则凶,吉直之道也。”不以直养而徒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怡奉以周旋懼,不免于害。

仲氏忭,季氏恪,怡。字,忭以存之。字,恪以有之。忭说之大也,恪敬之一也,惟和惟敬天之道也。肃然秉德,人之道也。说而不存则垂,敬而不有则弛。存之则刚中桑外,不言有孚,说道以亨。有之则辩志帅气,知可与立,敬道以光先民。有言:“君子存之。”又言:“君子有之。”吾以之祝女虽然。怡忭宜桑,克恪宜刚,克敬而无失恪也,其免矣,吾与仲也,同忧焉。尚慎旃哉。

周怡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十一月初四获释,归家后十三日母亲便去世。

“母忧读礼,修宗谱,遵欧阳氏谱式”(《周恭节公年谱》)。

2020年11月21日,笔者一行人在龙门油榨坑和平龙山寻找《周氏宗谱》,发现了两份不同版本的手抄本上,均有《族谱家约叙 恭节公原稿》手杪一文,此文便为《讷溪集》中的《周氏宗族》一文。周怡首修太平周氏宗谱,按照欧阳修谱式横行体,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太平周氏族人以此作为“族谱家约叙”,代代相传。力倡族人“婚丧患难,往来相助”,“敬老恤孤,赒贫赈弱”。周怡认为,修谱敬祖,就是“万物一体”心学思想的延伸。

《周氏宗族》(《周恭节公全集》杂录卷二)

周氏世居太平,可知者八世,八世而上,遭元至正壬辰兵火,文献不征,无稽矣。五世伯祖时遭回禄之灾,册籍煨烬,无复存者。

夫人莫不有祖,祖莫不有自来。时屯势厄,易氏冒宗,往往有之,必欲稽古。周自孰始祖自何来,源流可续,气脉或不通贯矣。人可欺,神鬼不可欺也。不歆非类强续为源,匪曰可耻,灵明天性实不敢昧。独慨夫谱系不具,义分不联,贫富异居,耕商异业,流居寓处,久渐睽迹。

今之可知者八世,后来亦复不可知已,不可知则与殊方异域之人无异也。自吾祖一脉,所分服具未尽,其势将至于殊方异域之人,视之不甚可懼也乎。顽忍锢私,其谁之愆?静言思之,何颜立天壤间?异日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乎?平居谈论,孰不曰“万物一体”,实见诸行事不免裂一体为秦越,此不肖怡所深懼也。

谨记所闻知的,然无疑者,仿苏氏谱式,谱之以授后之人。若夫婚丧患难,往来相助,凡吾昆弟皆勉之。敬老恤孤,赒贫赈弱,使一族之人未咸得分。愿怡愧未能空言,何补姑随力所及。勉为族人,岁办墓祭之费,俟后渐图之,更以望族之贤者。

周怡认为“祖宗,人之本源,孝悌人之良心”,要“合族人而亲睦之”,要“尊祖敬宗,不忘本源”,“六十以上二十以下,免出分例,优老慈幼”,让宗族“子姓群聚,肃肃雍雍,敦薄还淳,民德归厚”,树立良好的族规家风。

“时先生修谱,见族人墓祭渐各分散,叹其失先人合食之义,恻然不忍,出银五十两,入众置田数亩,用备祭具,为合族扫墓需,籍此以序亲亲之爱。”(《周恭节公年谱》)

《谕族众合祀直言》(《周恭节公全集》杂录卷二)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之初一,人也。子孙繁衍,蔓延析居散处,遂至于不相往来,不相识,无异于途之人。究竟言之,即是不识祖而不与往来也。而可乎教衰风漓,人心日趋于薄,甚至父子相夷,兄弟阋墙。况于再三从乎,又况于亲尽服尽乎?静言思之,甚为寒心。今夫木千枝万叶,初则一本也。今夫水千流万源,初则一源也。祖宗,人之本源,孝悌人之良心也。合族人而亲睦之,所以尊祖敬宗,不忘本源,厚之道也。

怡不肖,荷祖宗积德馀庆,蒙受父兄教养劬劳,少与从兄怿同习举子业,既而㤭恪相继补邑庠弟子员。怡忝先登科第,承乏省垣,以言获罪,系诏狱者五年,违旷祖宗墳墓者。一纪每临雨露之濡,霜露之降,恻然不□。

丁未仲冬四日夜色三鼓,钦蒙圣上宽仁浩荡释放生还,至家甫十三日,母刘病危笃不起,获送大终,天之佑也,皇上之恩也,祖宗之庇也。怡痛恸无解,哀迷勿醒,感神天圣皇祖宗之恩德惕然,不敢自悖。念兄弟散处,往时清明合祀祖墓,近以人心不齐渐垂,前辈逐渐分祀。怡惧分则疏,疏则渐不往来,渐不相识也。而复合之,尚赖人心同良,翕然复聚,得非吾祖宗之真启默导乎?

凡吾兄弟,自今以往,无逞小忿,无伤懿亲,今日合祀子姓之众,皆祖宗一人之衍也,非自他来也。族中或有小忿不平,即思祖宗本源不可忘也,良心戚戚,天亲自合非望。吾贤兄弟辈而谁望,是祀也,有数善焉。一众心以明祀事,尊祖敬宗也。六十以上二十以下,免出分例,优老慈幼也。岁轮三人,经管序贤,均劳也。子姓群聚,肃肃雍雍,敦薄还淳,民德归厚。呜呼,吾贤兄弟贤子孙共勉,守之无斁。

周怡不但修撰了周氏的宗谱,他还以他父亲周本秀为始祖,分出了一个“燕翼堂”,《讷溪集》得以传世,源自乾隆年间的“燕翼堂”刻本。

“燕翼”源于《诗·大雅·文王有声》:“ 武王岂不仕,詒厥孙谋,以燕翼子。” 毛传:“燕,安;翼,敬也。” 孔颖达疏:“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燕翼”就是善为子孙后代谋划的意思。

周怡的父亲“天资暗合道义”,是乡人崇敬的人,当时“太平学掌教莆田郑东窗先生”,称其父亲善为子孙后代谋划,可称为“燕翼子”。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十月,近溪下县观乡约之礼,同海阳游黄山,先生偕焉。”(《周恭节公年谱》)

在此期间,“郡守近溪罗公,诣先人之庐,叙问详委,题“燕翼”二字,以颜其堂”,“燕翼堂”堂号是宁国知府罗汝芳题的。周怡还专门作了记事状,“愿惠赐'燕翼’之义“,”顾諟勉思,以淑终身,以贻后之人,永永有绎思焉”,让好家风“安敬事之”惠及子孙后代。

《求燕翼堂记事状》(《周恭节公全集》杂录卷二)

先君讳本秀,字宗实,别号西畴。先君夙禀质直,天性孝友笃恩,义睦宗族,厚故旧义之所在不知家贫,尽力以赈恤之急,于兄之难不恤身之羸忘身。以往当之略,无藏怒蓄怨,几微天资暗合道义,往往皆然耿介尚义不屑于䁥,富贵不馁于抗权势,至今数十年,令人绎思不忘教。

不肖怡读书,竭家之有以瞻给,亲师取友不远千里或数百里,皆资之往从明师。时自往视,不惮劳费,人亦不知其为贫窭也。怡不肖得侍当世有道名师良友,遍于海宇,学之数十年,妄觊进修,期于有立迹其素履,丛过积愆,招尤敛怨。

静言思之,去先人尚在径庭,使先人得亲师友,其造诣当有可观。太平学掌教莆田郑东窗先生,以才名行履重于时,闻先人志谊,爱而进之字之号之,书美言崇奖益与称,其颇称考翼,与其存心积行,足以“燕翼子”也。

怡兄弟不肖,无能继述以先母封太孺人之命。怡专举子业,家务一不经心;次忭专理农业,辑家事;次恪亦治举子业,不经家务,犹夫怡也。三人者同心一体,不同劳逸,不问有无。凡应酬出纳,怡与恪至今不知虚实,皆体先人意,求其彷彿而不免于过其略,有支持门户以少著见者,则皆先人之贻,其敛怨尤不免于辱先者,则皆怡兄弟之不肖,怡尤为愆者也。

郡守近溪罗公,诣先人之庐,叙问详委,题“燕翼”二字,以颜其堂,欲怡兄弟聿修志业,以无忝先人,又以燕后之人也。怡兄弟早夜相聚诚励,求不负师友之训,不辜罗公之雅,以思继述先人,不至废坠,莫知其方,惟我老师训诲。怡兄弟有年,于怡有罔极之恩,其不忍怡兄弟之废坠,恒恻恻也。愿惠赐“燕翼”之义,俾怡兄弟,顾諟勉思,以淑终身,以贻后之人,永永有绎思焉,无任恳切仰望之至。

周怡的《勉谕儿辈》是很有名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族规家训中的最经典的名句名言。此文作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地点在“南岳之南台寺”,“在南台,尝寄书谕儿辈”(《周恭节公年谱》)。

《勉谕儿辈》(《周恭节公全集》杂录卷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日之间,凡可以方便人处,必尽心竭力与人方便。每日遇事必存此心,行之久久不懈,是谓积善人心。顺从天必佑之居是室者,福祥钟聚子孙其昌矣。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凡亲友君子,爱我、顾我、愿教我以善,使我知其是处而行之。指我之过,使我知其不是处而改之,真吾师也。入此门者,皆忠信君子,我中心好之也。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凡家人外人以至亲族邻右,皆恭敬相接,诚信相交,和桑相好,不可以小忿失义。男女内外,夙与夜寐,各营办本业,不可以逸惰废事,则祸寡不生,家道成矣。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周怡在临终前,也没有忘记对于宗族后代的文化教育,按他“释罪归来,荏苒岁月忽焉近二十年”来推断,应该是在嘉靖四十五年(丙寅1566)他六十二岁左右,他作《示诸姪》,要求在邑庠的后辈要好好学习,“求得圣贤旨趣,以淑此身心,日求迁善,日求改过,以增益其所未能”,要互相砥励,虚心求教。

《示诸姪》(《周恭节公全集》杂录卷二)

怡释罪归来,荏苒岁月忽焉近二十年,若当时死去,骨朽久矣。不死幸存略无补人世,何异朽骨?静言思之,愧死无地大,不如当时死去也。所赖以煎滌罪秽,全资朋友切磋。吾求友于乡党朋友,既不我与,则求友于家庭,父兄子弟皆友也。不幸老成,人俱即世矣。其赖吾兄弟子姪尚可缓乎?人家门第兴替,存乎其人。父兄贤则中养不中,才养不才,宜也。父兄不必贤于子弟,子弟亦不必不贤于父兄,前后相成,皆所以光显祖宗而垂法于来昆也。

予虽不肖,尝闻教于前人,汝辈幸皆业儒作养庠序,则皆以圣贤为师法者也,宜乎早晚以此事相讨论讲究,质疑问难务,求得圣贤旨趣,以淑此身心,日求迁善,日求改过,以增益其所未能。自贤则不宜弃乎父兄,自未必贤则不宜不求教于父兄,不有益于子弟则必有益于父兄何?久而不见有商量讨论,讲究质问耶?吾自顾老病衰甚,懼一夕长往,无以谢诸贤姪。诗曰:“我日斯迈,何归结愿?”与汝辈共思之。

34

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使人进步

2022年6月工作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