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台运河记(十四)

 思明居士 2023-08-11 发布于河北

统一、完整的大运河,在隋代盛妆登场,成为中国封建鼎盛期交响乐中的生动音符。这条以洛阳为中心的折线运河,在唐宋时代除少部分改动和修补外,维持了基本面貌,而这个基本面貌也规定了运河邢台段在隋唐宋时期的大体位置。如同很多消逝的文化遗迹,隋唐宋时代的邢台运河也被历史掩埋得无影无踪,与茫茫大地混同一体。因此,它的位置何处,成了认识这个时期邢台运河的最大课题。

确定河流的位置需要连点成线,但是唐宋时期没有关于永济渠的专著,少部分涉及永济渠的记载,成为构建隋唐宋时期运河邢台段位置的关键依据。明清时的有关论述,因历时已远,运河已成陈迹,可信度不免要打个问号。精确的流向,理论上说只能寻求考古勘探。

永济渠邢台段的考古勘探早在2010年10月,大运河尚未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就已经开始,至次年春季结束。这次勘探,事先设定了永济渠位于宋贝州城,即现在的国保单位贝州故城遗址西城墙以外,理由出自《宋史·河渠志》中的一句话:'大河自恩州临清县以西倾侧向东入御河…深浚至恩州城下。'又根据现场地形,遂推测隋唐宋时永济渠应在城西不远处,故在这个位置上反复卡点,最终居然真的在西城墙以外发现了沙层堆积的古河道。这成为本次勘探的起点和基本参照,于是以此为基础,向南向北各自延展,最终完成纵贯清河、临西两县的古河道勘探。南至临西县尖冢镇,达于邯郸馆陶县境;北抵清河县清凉江,延于衡水故城县境。从示意图上看,这条古河道经流曾为临清故城的今临西县城,和历史记载并不冲突。

Image

隋唐大运河邢台段位置示意图

邢台境内的隋唐大运河河道,在不同位置上有着差相仿佛的地层堆积,一般河道开口在地表以下2米左右,河道深度则在5米左右。河道内充满沙质颗粒,沙层又分出两个部分,上层薄而下层厚,上层厚不过2米,下层则在3米多。以堆积质来看,上层颗粒小而下层颗粒大。根据河流搬运作用的一般规律,大颗粒沉积物反映的是较大的流速和流量,堆积厚度或者反映了河流持续周期长,或者是水流含沙量大。以此观之,下层堆积是否为宋代黄河北流占夺和裹挟永济渠这一历史现象的反映?至少是有这个可能的。但在黄河冲击以前,永济渠已经运行了400年,倘再算上以前的清河河道,则时期更长,如果粗沙层为黄河所致,无论如何下层不应该为生土层,还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堆积才是。如果说粗沙层为隋开永济渠以前的存在,则上层不到2米的深度又无法支持航运活动。看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还是有必要的。

Image

河道内陆层堆积的典型情况(临西县仓上村南)

源于曹魏白沟,终于宋金以后,作为一条使用近千年的运河来讲,河道内除砂粒外,应该遗留有相当的文化内涵。本次勘探,在现象孔中发现了螺壳、蚌片、砖块,但数量过少,和想象中的千年运河大相径庭。原因何在,答案未明,需要更多的考古工作和文献资料来丰富运河研究。

Image
Image

勘探中的发现(清河县段)

民国《临清县志》绘有《临清县全图》,中有一道古堤,南北向分布于今临西县中部,和考古发现的隋唐大运河古河道,在位置上很是接近。历史上,永济渠是有护堤的,北宋徽宗年间,曾多次诏令'增修御河西岸河堤''增修御河东堤'。那么这一条古堤的存在,是否为当年永济渠的河堤,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的研究点。关于这条河堤,似乎《临清县志》只有绘图,而没有在相关章节作出说明,需要在日后仔细查阅之。

Image

邯郸市的同仁在近年也完成了隋唐运河邯郸段的考古勘探,相比邢台段的考古发现,邯郸段的运河古道位置偏西。考古发现的邢台段古运河,位于临西县中部,而邯郸段发现的古运河,则近于临西县西部,当中有十多公里的距离。

最后想要说的是,历史是时间的集合,是点状的,一帧一帧的去还原历史,才是最接近历史的历史。历史塑造的隋唐运河,当不止一个面孔。不同的时间,生成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河道位置,可能就是运河的一个履历罢了。但是,不同的表述,岂非正是将研究和认识引向深入的一个契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