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 “梅核气” 的另一种思路

 有你真好c2mu22 2023-08-12 发布于四川

编者按“梅核气”属于中医的病症名词,形成的原因多为情志不爽、肝气郁结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咽喉部位有异物感等,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金匮要略》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千金方》云:半夏厚朴汤,治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临床多数中医大夫遇梅核气患者,习用“半夏厚朴汤”治之,部分有效,但也有不少顽固不效者;

本着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在此分享治疗梅核气的另一种思路,与读者共飨。



“会厌逐瘀汤”与梅核气

作者/王圣云

余在临床上遇一梅核气病人,经多方治疗未效,中医同道治多循用理气开郁之品,然奏效不著。

随察病情,脉证合参,久病咽疾,郁结日久致气滞血瘀为患,试用“会厌逐瘀汤”加减治之,服二帖患者病痛大减,又继服四帖,已愈

后凡遇此类咽疾,皆用此法,均获卓效。遂究其理,属七情致病,肝气久郁,肝藏血,主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阻咽喉,久聚不散。故咽喉局部肿胀,证现憋胀感、异物感

因瘀血内阻,津液失其滋润咽喉之功,则出现咽喉干燥感

按其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故其治则为活血化瘀,理气开郁,依法用药,病除疾消。

会厌逐瘀汤”加减,为治咽疾良方

其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生地、生甘草活血散瘀,凉血解毒;桔梗、柴胡、玄参、香附、枳壳则行气升郁,疏肝利明。

综观为活血化瘀,理气开郁之方。故用于梅核痼疾有卓效。治梅核气不拘泥理气开郁,审证求因,脉证合参,宜从“血”治,即活血化瘀之品,治梅核痼疾不可忽之。

THE END

图片

本文节选自《北方医话》,作者王圣云;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