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候挨打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医生妈妈欧茜 2023-08-14 发布于广东

戒尺之下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
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
孩子不打不成器
打是亲,骂是爱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

虽然我们一直科普【棍棒教育不能解决问题,管教时不能暴力相向】,但不得不承认,体罚这一行为现如今仍十分普遍,不少家长仍秉持上述所谓的育儿经,认为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就是:为什么以前的孩子经常挨打,长大了也没出问题?自己就是这么挨打过来的,孩子打不得完全就是危言耸听。

先问有没有,再问为什么。小时候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当真没出现问题吗?


小时候挨打的孩子,

长大后怎么样了?

个例无法说明问题,还是要看数据。

虽然许多曾经遭受过体罚的孩子现已长成了性格健全的成年人,但从整体来看,与从未受过体罚的孩子相比,受过体罚的孩子在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

  • 体罚会导致暴力循环和传承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时候受过体罚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性。道理也很简单,孩子的行为是对父母行为的观察和模仿。如果爸妈用“动手来解决问题,相当于教会孩子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和表达愤怒是可取的”。

当和小伙伴发生冲突时,孩子更有可能选择“能动手绝不动嘴”;当孩子成家后有了自己的子女,更有可能选择体罚来管教孩子,还会用“我小时候就是挨打过来的”作为借口,以“爱”之名传承暴力。

  • 体罚影响心理健康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小时候的体罚和虐待,与长大后出现青春期焦虑、抑郁、成瘾物质滥用、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反社会行为等等问题相关。

可能有人又会说了,爸妈教育孩子手上是有分寸的,体罚和虐待不能混为一谈。但事实证明,两者区别不大。

首先,哈佛一项研究表明,打屁股会导致孩子对威胁的神经反应增强(与焦虑相关),对奖励的神经反应减少(与抑郁相关),这和遭受严重虐待时的大脑反应类似。


另外,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搡、抓、掌掴等常用的体罚形式,同样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增加情绪障碍、焦虑障碍药物滥用/依赖、人格障碍的发生风险。

即便家长认为对孩子“下手不重”,造成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

所以说,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并不是没出问题,而是被选择性忽视了。总结一下,打孩子的造成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

直接身体伤害;

家庭关系受损;

儿童攻击性增加,成年后暴力犯罪行为增加;

精神疾病,包括行为和焦虑障碍、抑郁、绝望、自卑、自残、自杀、成瘾物质滥用等等;

道德内化不良、反社会行为增加;

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受损,如情绪调节和冲突解决障碍;

...


暴力管教最低效

试试这些方法

打一顿就听话了,当下看似有效,但其实孩子只是暂时屈服于棍棒。

体罚让孩子感到痛苦、悲伤、恐惧、愤怒、羞耻、内疚,甚至滋生出怨恨,对家长失去信任、安全感缺失,敌对且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的家庭氛围会导致孩子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最终越打越不听话。

体罚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实在找不到可取之处。比起动手,建议家长们试试这些方法:

1、言传身教。 

用冷静的言语和行动教导孩子是非,让TA具体地看到你希望他怎么做。

2、设置家规

制定孩子可以遵循的、明确一致的家规,记得用一些TA能听懂的话语来表述。

3、告知后果。

冷静而坚定地解释如果他们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例如告诉TA,如果TA不收拾自己的玩具,接下来一整天TA都碰不到这个玩具了。并且,实施后果后要坚持到底,不要过了几分钟就还给孩子

但请记住,永远不要拿走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例如“不做完就不给吃饭”。

4、倾听孩子的意见。

倾听很重要,多听听孩子怎么说,让孩子充分表达完毕之后再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多观察孩子的错误行为是否有规律可循,比如他是否经常会嫉妒别人。多和孩子沟通,一起解决问题,好过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5、多多关注孩子。

有效管教的最有力工具是关注——强化良好的行为,而抑制其他不好的行为。记住,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6、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做了坏事,什么时候做了好事。关注好的行为并指出来给予赞扬,要夸得具体(如,“哇,你把那个玩具放好了,做得很好!”)。

7、知道什么时候应“忽视”。

只要孩子没有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并且已经开始更注意做好的事情,忽视坏的行为可能是阻止TA的有效方法。

忽视不良行为也可以教会孩子这样做的自然后果。例如,如果孩子一直故意扔饼干,TA很快就会没有饼干可吃了。如果她扔坏了自己的玩具,那就再也玩不了这个玩具了。用不了多久,她就学会了不扔饼干,对玩具“手下留情”。

8、做好应对麻烦的准备。

家长应该先行一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提前设想好孩子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为即将到来的活动做好准备,并且确定你想让他们怎么做。

9、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不良行为转移到其他方向。 

有时孩子们行为不端,是因为他们很无聊,或者不知道怎么做更好,可以为你的孩子找点别的事情做。

10、及时喊暂停。

叫停对违反规则的人来说有奇效。如果孩子不停下来,警告他们住手是管教孩子最佳的方式,用简洁的语言和较少的情绪去提醒他们做错了什么。设定一个时间(一分钟最好),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转移注意力

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来说,你可以尝试让他们自己主导暂停。你可以说“去冷静一下,当你觉得ok了再回来”。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并联系自我管理技巧,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同样适用。


医生妈妈说在最后

我明白,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偶尔失去耐心、烦躁焦虑、想对孩子动手的冲动我也理解。

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打骂孩子,动手后又内疚、自责、后悔,其实背后的逻辑是父母在为难自己。因为孩子不是天生完美,有时候就是会让父母生气,事实便是如此。

接受这个事实放平心态,别急,慢慢来。

end

参考资料:

[1]https://srcd.onlinelibrary./doi/abs/10.1111/cdev.13565
[2]https://www./pi/prevent-violence/resources/violent-behavio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