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学生问我,那谁谁谁(老教授)的“扳法”怎么和你的不一样,他们为什么左边扳一下,右边也扳一下,你这怎么有些人的只扳一下?关于这些我不想说太多,因为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很多手法也是在别的老师那里学的,难免学不到位、讲不到位,还有侵权和市场竞争的感觉。关于为什么左扳一下,右扳一下,首先得看是动的那个椎体,还有片子上的错位、手底下触诊的感觉——一般情况,同一个椎体不可能左扳一下、右扳一下,尤其是教授的操作。关于正骨,总是患者症状、查体及触诊、片子能对的上,才定点选择复位手法的。不太会随意左扳一下、右扳一下,不为听响,就为解除滑膜嵌顿、纠正小关节错位、恢复骨与软组织结构。昨天带儿子去看望老师,今天回来翻了翻老师当年编写的教材,呈现给大家,正本清源。
这本书,封面就有年代感,我很喜欢这种感觉,神似见了老朋友。
1985年的老教材,以此书做教材的那批学生如今基本都从主任医师、教授的岗位上退休了。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在患者的侧后方,用一手拇指触摸偏歪的棘突后,一手托住下颌向上提牵,另一手拇指将偏歪的棘突向侧方水平位推挤加以矫正。 可见,该手法讲述了如果棘突偏向左侧,患者头向右侧,术者左手托下颌,右手拇指按偏歪棘突向右侧推移——并没有说把此椎体或者上下椎体向相反方向推移——那么,学生所看到的老教授复位手法,可能看错了吧关于触诊哦,专业差别很大的,颈椎的触诊要以小关节突和横突为准,棘突来确定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损伤比较准,对于错位方向还是不太准的。
关于复位、正骨,一定是个诊疗行为,有风险也有必要的,有健康收益的医疗活动。如果患者症状-术者触诊-影像学资料能够针对性的找到引起症状的责任椎体,那整复一定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是正规医疗机构,熟悉并熟练操作的骨科医师、康复师、正骨技师、脊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