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与命题,还是命题与教学?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8-15 发布于浙江

      按原有计划,是继续写我的管理辩证二,但昨天有两件事改变了我的计划:①刷到几篇文章,表示今天的孩子真的很辛苦,其一就是作业并不少,而且很多作业是重复的,为了确保成绩,不得不在同类的作业上刷题;②是一位同学打电话给我,聊了十来分钟,是因为下半年教九年级,她问我杭州的中考卷是怎样的,然后是现行教材要跳着教还是都要教。

       这两个问题我都很关注,之前也做过一些思考,由于我一线教师的自由身份,倒是可以发表不被拘束的见解。两个事情(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未来考试是知识(点)导向还是素养导向?毋庸置疑,未来一定是素养导向,新课标明确了,官方的文件也清晰阐述了;但为什么我们会困惑呢?这也很容易理解:

      首先,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沿用了知识本位的考查方式,这个惯性很强大,不可能立即刹住车,所以我们的意识还带有知识本位的惯性。

       其次,素养目标及其操作在相当部分教师中还是一个模糊、笼统的认识,其落地的表现或运用还是带有个人色彩的作品。每个专家的理解都有高低,何况是基层教师们的直接感受。

      再则,将素养与过程性关联起来,将知识与终结性关联起来,认为考试就是量化的终结性的行为,无需在所谓“花样(素养培养)”上走弯路。只要有足够的练习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还有认为学生在完善知识点后,素养就自然而然形成,其内在有一个自发的驱动力,不用刻意去思考素养的问题。可能还有其他因素,无论哪个因素,老师或学生、家长都在为一件结论争辩:强化练习或训练,是出成绩的必由之路!

       我绝对不反对练习或训练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这不应该成为唯一或最重要的一环。因为素养导向的是去解决“真实、复杂、陌生、开放”的情境,我们的学科贯穿古今、联系中外,怎么可能去押中试题的载体,以此来确保高分呢?

       我手头正在编一道题,想用一幅教材上很普通的图片出发,然后思考学生会怎样去理解这幅图片,能够延伸到怎样的层面,他们可能想到想不到的地方,我就再给他们加点材料。假若我这个题目出了出来,学生押得中吗?之前上课时,我询问学生“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有什么作用”,第一个学生说巩固领土,第二个说加强中央集权,第三四个已经想不起课本上还有什么内容——对,这就是知识本位的思维,听到问题就在想书本怎么回答,思维是跟着教材走的,那怎么可能去解决新的问题。可惜,我们常常都在这么引导学生,甚至连命题者也因担心分值高低而屈就这种知识本位的导向。

      我没有更好的对策——大环境下,任何人都会被“卷”入其中,这一整个转变是从理念到行动的,需要一个时间段(尤其文科类课程);最终给学生的不是某个具体的点的知识,也不是某种类似套路的方法或机械操作。在我看来,就是核心素养所说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假若作业少一点、精一点,腾出时间给他们思考多一点、实践主动一点,会不会好一些呢?

      或许能做的是,要么从教学开始改,不是成为作秀的公开课,而是扎实推进的生本化课堂;要么从命题开始改,倒逼教学、教师来转变理念。如此,我也可以回答我同学的问题:知识是连贯的,教自然要教知识,却不能只教知识,更要教比知识更高上位的联系和架构;学生学的不只是知识,他们应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收获比知识更多的能力、思维和价值。

      天亮后我要努力把题目出好,一定是要不被“绑架”的题目,一定不是为难学生的题目,一定是“如你所想而未曾拥有”的题目——其实只是自己“欣赏”的题目。

     这篇文章有些理想化,也不是伤感抱怨,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做令自己充满成就感或希望的事情,哪怕它很微弱,却经久不息、生机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