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向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识字课——新网师“云端共读”8月作业

 艺之芳华 2023-08-15 发布于湖南

八月份的共读材料是叶海龙老师的《逆向教学设计简论》,我依照以往读文的方式:先朗读,再绘制思维导图,最后思考导读问题,形成此文。  

一、何为逆向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再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它强调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起点,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指向促进目标的达成。它为我国当前课改背景下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逆向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差异是什么?

逆向设计视教学成为发现证据的过程,评价不再只是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检测,两者形成“教学——评价——教学”的螺旋式上升环,不断促进目标的达成。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为对教材的解读,重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即把教学本身当目的,而不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传统教学设计的首要目的往往是怎样“漂亮地”完成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则主要体现于教学活动结束后的检测中,即“要么把评价看成教学过 程的总结或结尾,要么看成是教学过程之外的测验或考试”。

传统教学设计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被忽视,往往被敷衍了事,对教学和评价没有任何指导意义,评价则往往是教学活动后的练习安排,目标、教学与评价之间不一致,使得教学没有清晰的目标引导,容易成为教的个人主观随意或盲目的牺牲品。

三、为何要逆向设计?如何进行逆向设计?

(1) 学生是“顾客”,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再以教材和常规教学活动为准,而以目标为依据,根据目标达成所要求的学习证据,选择和改编学习素材和教学方法,重在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2)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证据的设计,如表现性任务和表现准则,先于教学活动设计,一方面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清楚学生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进而使得教学更聚焦于目标,保证教学与目标的一致,另一方面则便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明确重难点,在内容之间做出取舍。

(3)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是目标达成的根本保障

评价任务嵌入教学活动中,目标、评价与教学一致,以目标为准,即:理解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 重要性。

我认为这篇论讲清楚了逆向设计路径,因为叶老师从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逆向设计路径有清晰可靠的学习目标,以课程标准为思考的起点

教学作为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目标的制 定是关键,传统教学设计从教材出发,根据对教材的解读而设计教案,进而开展教学活动,重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逆向设计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重视教师评价素养的提高

目标制定后,怎么知道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目标的距离?如何使教学与目标一致,以最大化实现目 标?这是我们在思考教学的有效性时所关注的焦点问 题。回答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明确目标怎样算是达到了,即目标达成的证据。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先确定目标达成的证据,进而判断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目标的距离,再根据证据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成为发现证据的过程。

(三)逆向设计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进行一致性思考

传统教学设计偏重对教材的解读,但教材只是用以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预期学习结果的素材之一,并非目标本身,所以单是对教材的解读,教师就只知道要教什么,而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教,以及教得怎么样,教学容易迷失方向。有了课程标准后,教学设计应从课程标准出发,通过分解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得到学习目标,进而确定学习目标达到的证据,再,根据发现证据的需要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成为发现证据的过程。贯穿其中的是目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理念,这种一致性思考,能有力促进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落实,教学的指向性也更明确。

四、案例分析

                      逆向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凹

教师名字:李艺芳 教学名称:小学语文《古对今》

年级: 一年级下册 日期:2023年8月13日至8月15日

阶段1:预期结果(学生将学习什么)

A.深层理解与基本问题

什么是对韵歌?我们什么时候用到对韵?什么是对子?对子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对子如何帮助我们识字?

B.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C.相关标准

阶段2:评价证据(对学习的形成性和总结性检查)

A.表现性任务(为证明他们的学习,学生将要做什么?)

1.讨论对韵歌的特点。(好听;有节奏,押韵。)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请你翻开课文第56页,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节检查认读,随文识字学词。

4.巩固认读,强化识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5.观察生字,交流方法。

学生自主观察生字词语及图片,交流识记方法及其含义。

6.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学生自主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7. 引导学生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B.表现准则(多好算是足够好?提供清单、量规或准则)

1.课堂参与。要求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5分)。

3.学生能在其他文本中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3分);

4.学生能正确、规范书写“古、凉”等7个字。(2分)

阶段3:积极的学习计划

A.学生学习步骤(使用行为动词)

一、导入活动(介绍预期结果;提问基本问题;联系学生经验)

1.什么是对韵歌?我们什么时候用到对韵?什么是对子?对子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对子如何帮助我们识字?复习上学期的《对韵歌》展示出来。

2.引导学生明白“云”“雨”相对,“雪”“风”相对,等。

3.学生从教材及课件中找到相应图片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等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二、 以学生为中学的学习步骤(详细的课时流程;练习中具体的 形成性评价和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

1.引导关注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鼓励学生从他们的日常生活来理解这些汉字。

2.学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一写二,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展示书写成果。

4.学生自主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检查深层理解与基本问题的达成情况)

B.教师备忘录

记住我需要做哪些事 

1.在黑板上里示范难点生字。

2.找到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3.提醒学生准备好写字笔、橡皮 。

4.制作课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