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鹰兔的鹰兔桥,有这么多谜团,却只有一个村上的修葺碑

 云水终南 2023-08-15 发布于陕西

从太史桥离开,一路就前往鹰兔桥。

太史桥虽然现在的位置比较偏,但是毕竟靠近县城,知道的人还比较多,这鹰兔桥就少有人知,在户县和周至的交界处、南北一号路旁边,原来还要算是周至县的。

甘河

沿着甘河走,朋友惊奇今天水很大,说甘河有一段时间都断流过。

好多年前,甘峪还没有封山的时候,我到甘峪里去过。记得走过一段路,我就不想走了,倒不是累,而是用这里的水泡了茶,就一泡一泡的停不下来了,水质太好了。

甘者,甜也。可不是我瞎说,祖庵一位老师说的:他的外地朋友到他们那里,喝一口白开水都感叹甜丝丝的,问是不是放了白糖。

前些年我在白龙村的酒厂囤了一批酒,至今还有一坛子埋着,这就是用甘峪的水酿造的,没得说。大半个鄠邑区人喝的水都是甘峪水库的水供应着,除了涝河,甘河也算是鄠邑区的母亲河了吧。

说着说着,甘河拐走了,我们就到了运渠店村。

鹰兔桥

在村子里一问,很快就到了鹰兔桥。

太史桥没个桥的样子,这鹰兔桥倒是有个桥的样子——但也就是个“样子货”。

咋了?桥倒是一座桥,就像是照像摆拍,没有必要:两个水坑之间架着一座桥,如果不是有这座桥存在,这两个水坑完全可以填满,这里就是一块儿平地了。

一句话:河流改道了,为了展示桥,就留下两个水坑,沿着这个水坑,顺便建设了一个文化广场。

从整体上看,鹰兔桥小多了,也就十来米长。下了水坑,看到三个桥孔,桥洞上方南北两侧都有石刻浮雕像,有马、麒麟和分水兽形象,刻画精美,形态传神。

在桥的北侧,桥身甚至有一棵老碗粗细的树长着,起码有一二十年树龄了。

我看过来看过去,就是没有看到鹰兔图案。

为啥叫个鹰兔桥呢?

桥的西头有块碑,是村上立的,说是东汉末年董卓在眉县筑郿坞,为了方便往来长安城而修建的鹰兔桥,这个说法是令人怀疑的。

桥头两尊石兽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普通的石狮子,造像古拙,不像一般的石狮子精美,倒是和渼陂湖萯阳宫前的神兽白泽,不管从风格还是石质上都很相像。

广场北面路边的房子像是个庙,却没有写庙名字(问了村人才知道这里是龙王庙),在庙前也有两尊石兽风格和桥头的一致,造型别致,原来应该也是立到桥头的。

好多疑问打不开,还是在村里找个明白人问问。

热情的李叔

村里人说你们找那个李师去,沃老汉知道得多。

李叔就在他家门口聊天,听说来意,热情地让进屋里,还给我们倒热茶。朋友看到李叔房子里养的鱼,两三句话一说,倒成了熟人——朋友和李叔的儿子认识。

李叔对这个桥真是有研究,还要他打印的资料,我喝着热茶,看着资料,听着李叔说,大致就明白了一些疑问:

1、鹰兔桥有“鹰兔”,但不在桥孔上,而在桥面的石栏杆上,只是石栏杆早都没有了。石栏杆前些年虽然残破,据说还在,现在没影儿了。

2、龙王庙前的石兽原本就是桥头立的,曾经还被人偷过,但是后来又在路边捡拾到了,这应该不是石狮子,是上古神兽。

3、鹰兔桥不是建在甘河上的,建在甘河的一条支流“运渠河”上,因为这座桥,这里成为一个驿站,村名就成了运渠店。

5、桥西边的石碑内容就是他撰写的,这座桥也叫做“太师桥”。他认为这座桥是东汉末年的董卓,来往长安城和郿坞时建的。唐代的时候殷开山奉令运南山割的生漆,用来建造长安城,所以也叫做“运漆店”。

李叔还讲了当年村里有城堡,民国时靖国军第二路司令樊老二(樊钟秀)到这里要钱吃大户,攻打城堡,村民抗争,全村民房化为灰烬的往事。

李叔的想法是:村子里建设一个村史馆,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其实很多村子现在都开始建设村史馆了,李叔的愿望倒是不难实现。

从风格上看,我觉得鹰兔桥建于东汉末年可能性不大,但是明清前极有可能,神兽的风格和明清也不一致。

这种风格的石兽,倒是和长安的“社公爷”一样,在户县比较多。现在修建渼陂湖景区,到处都是这种现代新制作的神兽白泽,如果研究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我是听过运漆河的,《汉书》记载:“秦王胡亥修阿房宫,通南山之漆欲漆其城而凿此渠”,又据《水经注》记载:“长安西有渠,谓之漆渠。”不过运漆河在长安一带说法较多,但是也不排除周户一带也有,毕竟从南山割生漆运到渭河船运到长安城也是可以的。

只是想:鹰兔桥保存基本完好,怎么着也要算是一个县级文物吧,但是这里只有一个村上的修葺碑。

没办法,谁让文物太多了。

不过,到了下一座桥,我的想法变化了,请持续关注。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