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新全:是一种创新经验,更是一种创新精神——读《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有感

 光明老师 2023-08-1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保障每一个人的高品质学习权


编者引:
程春雨老师曾将他的学习与成长之路总结为四个阶段——“名师引领,自觉学习,坚持实践,反思写作”,其所著的《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一书通过备课、上课、研课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为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架设了一座桥梁——精选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典文章,内容涉及记叙文、小说、散文、文言文与诗歌,是青年语文教师汲取成长力量,践行专业发展的生动样本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陆新全老师结合平日对程春雨老师的了解,在阅读程春雨老师著作后,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的阅读心得

图片

撰文 | 陆新全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特级教师

我与程春雨老师相识于南汇新港中学,那时,他是新港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其给我最初的印象——解读教材有自己的思想

我与他相熟于南汇第四中学,那时,由于我每周去南汇四中听课的原因,四年之中,我听了他好多随堂课,给我的印象是:好读书,肯钻研,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进步很快

期间,程春雨老师参加了黄建初科研基地的培训学习,科研能力有了不小的进步。尔后,为了使自己的专业有更好的发展,请调到了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并参加了校长李百艳语文教师培训基地学习,其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他参加了陈静静博士领衔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更是燃起了他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的热情,在陈静静博士的指导下,他体内隐藏着的那种创新因子完全地被激活了,从此一发儿而不可收,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学习场合,出现在各种教育论坛,出现在各种课堂现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课堂案例,一篇篇学习心得,一项项研究成果,像电影快镜头一样闪现在教师读者的面前,使人目不暇接。

一个来自基层农村的青年教师,年纪轻轻,居然有如此大的成就,真令人叹为观止!究其原因,是他的好学,他的虚心,他的坚持,他的胆略,他的永不满足

在参加陈静静博士领衔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期间,他阅读了国内外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书和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边缘科学;他不满足于读书,还到处求教,遍访名家,如跟着语文学科专家李冲锋研究文本解读,向孙绍振教授学习,恳求李百艳校长、郑朝晖校长的指导。

他不但遍访名家,连一般的普通教师也不放过学习的机会。记得大约在两年前,春雨老师在研究《爱莲说》与《散步》两文时有新得,但吃不准究竟对不对。于是他专门从上海赶到南汇,向我请教(其实我不敢当,我还没有他那样钻得深),我们整整聊了两个小时,直到他认为差不多了才停止。我被他那种打摔砂锅纹到底的精神所折服。

图片

程春雨老师所著《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

今天,我拿到了程春雨老师的处女作《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经典文本解读与高品质教学》(以下简写为《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此书汇集了他近年来实践、学习、反思、研究的部分成果,这不仅反映了程春雨老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而且,他的这种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今语文改革发展的方向,尤其是部编语文新教材试行的最新要求。

围绕部编语文新教材的试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语文组有一个研究的目标:“部编语文新教材试行背景下的教学内容确定”。这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是单单指教的课文内容,也不是指一篇篇课文怎么教;而是教会学生怎么由读一篇课文到会读一类文章,教会学生怎样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深沉的思想情感,从而不断增强语言的敏锐力,思维的判断力,审美鉴赏力,在增强语感能力的同时,陶怡情操,传承文化。

这样的研究目标,源于部编语文新教材“教读课、自读课、课外自读课(包括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要求。

而程春雨老师《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一书所反映的方法、思想,恰巧与这样的一个研究目标和要求相吻合。本书共分三章:备课,上课,研课,贯穿这三章的主线与思想、方法与策略,就是怎样创造性地研读教材,怎样将研读的结果科学转化为教学策略,使“备课”与“上课”融为一体。

图片

程春雨老师照片

且让我们看看程春雨老师由文本解读转化为教学设计方案的备课方法吧!他以“古诗、散文、小说”这三种文体为例,来展现他的方法、策略、思想。

如,他将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读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沉浸文本→字斟句酌,读懂字面意思→查找文献资料深度解读文本。解读的三个阶段,就蕴含着他对文本研读的思想与方法:

先是循着文本的思路,以已有的旧知识、旧方法(他把此比喻为“旧钥匙”)去“寻宝”,就是寻找各种有用的知识;然后,第二步,抓住关键词语“字斟句酌”,并采用“肯定与否定(怀疑)”与“上下联系”的方法,去品味语言,通过比较,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一步步接近诗人创作的原意;最后,再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或补充、或修正自己已有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真正走进文本,走进诗人内心,科学、全面、深刻理解教材,创造性地把握教材。

程春雨老师研读古诗的“三部曲”,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思想。那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既不受各种专家名师已有的解读观点的束缚,又没有否定各种解读资料的作用,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各种信息养料,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与观点,使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达到近乎完美。

同样,在解读“散文、小说”时,程春雨老师也给我们展现了他这样的思想方法。

为了探究程春雨老师《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一书意义所在,我们再来看看,我在前面提到的语文新教材所提出的“教读课、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它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方法?

图片

陆新全老师照片

教读课”,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知识与方法,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法”;“自读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运用在“教读课”上习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自觉养成阅读习惯,课内外大量阅读,整本书阅读,从而达到“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冰心语)的目的,是“用法”。从“学法”到“用法”,是保证“读书为要”的必要条件。

程春雨老师研读课文的过程,正是体现了解读课文,尤其是阅读古诗、散文、小说的路径、方法与思想,这种思想方法,不仅给基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读”学生时如何“用法”以极大的启示,而且,也给学生自读课文、会读课文、课内外大量阅读文章提供了“学法”、“用法”的范例。

从这个意义上说,程春雨老师的《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正如榮维东教授所说的那样:“本书既具有一定的法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是一位青年教师拥抱教学生活、践行专业化发展的生动样本。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还在于成功地将“解读”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目前,我们部分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与设计教学方案时存在着两个问题:或者是文本解读不错,但就是无法将文本解读获得的成果在教学设计中得到科学落实;或者是教学设计不错,但由于文本解读不到位,表面看,课上的不错,但教学效果就是不太理想。

程春雨老师的《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些老师存在的问题:教学的转化完全立足于文本解读的成果,从而使“解读”与“教学(转化)”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因此,我还要在榮维东教授话语后面加上一句:程春雨老师的《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在部编语文新教材试行背景下,不仅是一些语文新教师入门学习的一本好书,也是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可以借鉴的一本教师参考书。

来自基层农村的程春雨老师,能获得这样的研究成果,真是可喜可贺;而程春雨老师获得研究成果的精神,更是令人钦佩!

愿程春雨老师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愈走愈快,愈走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