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有“春”意在此间——王芳老师语文教学观感

 明月清风7511 2013-10-16

这两日,在伯乐中学视导,听了6节课,分别是初一年级荆老师和钱老师的《夏感》和王芳老师的《春》,初二年级乔老师的《大道之行也》和李老师的《爱莲说》,初三年级李老师的《唐雎不辱使命》。每节课都还不错,都有可圈点之处,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王芳老师的《春》一课,听课的非语文专业的领导,都说是得到一次春天般美好的享受。

先将此课的部分片段记录如下(笔录不全,有待王芳老师补充):

师:同学们,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天的几幅画卷。课前,老师让大家为这

几幅画取名,大家都取好了吗?

生:取好了。

师:那就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大家互相切磋,共同拟出代表小组水平的画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带领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给文中的3-6节分别定名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和春雨图。这不过是让学生认识文本。对于文学作品,阅读的目标不单是获取信息,更是得到文学体验,求解结论(答案)的教学方式,是不容易得到文学体验的。王老师此处的设计,不落窠臼,让学生以自己的体会去概括,既引导读文章,又培养学生的炼字习惯和表达能力、很有意义。

师:下面我们请一个小组发言。

(学生举手踊跃,学习积极性高涨。)

生:我们组取的名字是青青小草、百花争艳、和风、细雨。

师:这几个名字很好,尤其是中间这个“百花争艳”,你能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名

字吗?

生:因为文中写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儿”,所以我们取名“百花争艳”。

师:“争”看出来了,“艳”在哪里呢?

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就是写颜色艳丽的,“野花遍地是,杂

   样儿”,各种野花,颜色肯定也很多,也能表现出春花的艳丽。

师:好,第4节就用你们的“百花争艳”(板书)。其他组给图画取了什么名?

生:我们组用了一句诗来表达第5段,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能概括春风的

    特点。

师:哦?你看到江南了?为什么你觉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在江南呢?

生:因为文中有牧童在牛背上吹笛,这应该是江南的特点。小学里学过的“短笛

无腔信口吹”,就是写江南的吧。

以学生自己的概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文本。王老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捕捉思维的易燃点,课堂充满活力。

     ……

生:我们组用“春雨绵绵”做第6段春雨画的名字。

师:“绵绵”好,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绵绵”呢?

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就写出了春雨绵绵。

师:你们能具体说说这三个比喻是如何写出“绵绵”的吗?

生:“牛毛”写了春雨又密又多。

生:“花针”写了春雨亮。

生:“细丝”写的是春雨的柔软,就是绵绵的意思。

及时追问,不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表层。

师:“春雨绵绵”确实能表现这段的画意,还有跟他们不一样的取名吗?

生(前面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我还是用诗句来说,我用“润物细无声”

给这幅画取名,这是杜甫《春夜喜雨》里的。

师:(笑)我们课代表就是喜欢用诗句呀。你为什么用这句?春雨为什么是“无

声”的?

生:“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

    民,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里就显得春雨无声。

师:房屋静默,有点奇怪啊。房屋本就是不说话、无声响的呀,为什么要说他们

静默呢?跟春雨的无声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是拟人的方法,把房屋写得有了活气,显出春雨安静的特点。

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句

    也写了春雨“润物无声”的特点。

师:这里果然表现了春雨的安静。这安静里是春雨的祥和安详。

……

师:既然大家喜欢用诗句,老师再请大家参加一个活动,有点难度呀,就是想一

想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插入古诗句。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可以放在写春花的段落中。

师:好的,百花争艳,就是“万紫千红”哦。还有吗?

生:(低语)“草色要看近却无”,写的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还有吗?

(学生挠头,一时语塞。)

师:想想看,小学时我们学过不少描写春天的古诗,有一首这样写:“迟日江山

丽,风吹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中,“风吹花草香”,可

用在哪里呢?

生:(豁然开朗的)哦,哦。可以用在第5段“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那里。

师:是啊,其实这样的古诗句还有很多,大家课后还可以再想想。

这个活动设计也很有价值,一来唤醒学生的记忆,将已学过的古诗句与正面对的课文联系起来,让古诗句学以致用;二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画面融合起来,用精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熏陶。只是倘若先让学生列举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再进行勾连就更好,这样学生不至于被这个活动一下难住。

    王老师的《春》一课还有许多“春意”,不能尽数了,究其特点,我以为主要有三:

一、充满语文情趣的创新设计。传统课文的教学出新,是需要对文本的反复研读,精思附会的。王老师对《春》一课,由景到人的深入揣摩,给学生以开阔的视角,深切的体悟。尤其是上面两个学习活动设计,不落俗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我们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学习非常投入,非常活跃,可谓春意盎然,这与活动设计的创新有关。而无论是给画取名,还是穿插古诗句,都是富有语文情趣的,是能给学生一份语文的滋养的,这就不是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了。

二、颇有引导价值的课堂生成。王芳老师教态亲切,话语柔和,让听课者感觉如沐春风,非常舒畅。而她善于把握教学节奏,调节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最为重要的,是她善于倾听,能从学生的表达中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契机,适时点拨,不断深化,使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她没有简单的表扬或批评,对学生表达的评判,总是夸则夸得有依据,批也批得有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的例子在整堂课中也“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很有亮色。

三、别具个性特色的教学语言。王老师的教学语言没有术语,不摆“师腔”,几乎全是与学生如话家常似的对话。她时而起疑,让学生为自己解答,时而引用,以自己的积累点亮学生的思维。她的语速不慢,但字字清晰;她的话语不多,但句句亲切,体现出一名女教师上课的独特魅力。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而她的课后教学也很有味道。她用每节课前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作“好书推荐”。每位推荐的同学要对大家提个问题,认真听讲的同学举手回答后,就可以得到这本书的阅读优先权。初一的孩子,从开始推荐幼稚的漫画书,已经逐渐转向推荐更有价值的读物了。王老师教室的墙上还有学生制作的“好书推荐”手抄报,她利用初中孩子好胜心和表现欲强的特点,激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了一个语文学习的春天。


                              王芳老师教室里的板报

走出王芳老师的课堂,我才知道,在伯乐中学,像王芳老师这样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的老师很多,伯乐中学的综合性学习从不间断,他们每年的教学终端成绩也是全区最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