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 | 这本西方世界的“论语”,我读了两年多,还是一头雾水

 新用户6821qQ7i 2023-08-16 发布于安徽
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像野兽一样独来独往。
——《道德情操论》,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
若干年前,我阅读了人尽皆知的《国富论》,一头雾水;两年前,因为好奇又翻开了这本《道德情操论》,也是一头雾水。
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这两本巨著是我们人生的必读书目。
《道德情操论》是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的一部伦理学著作。
该书首次出版于1759年,是斯密为其博士学位论文《道德情感的本质及其作用》所作的修订版本。斯密在书中阐述了他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以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了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该书被视为情感伦理学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对现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被人们称为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西方世界的“论语”。
一、内容概述
《道德情操论》共有六篇(也有分为七章的),包括论行为的合乎体宜性、论各种普遍的观点、论责任感的美德、论效用对道德感的影响、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感的影响以及论德行与恶行。以下是各篇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论行为的合乎体宜性
本篇主要阐述了道德情感的作用和基础,以及美德的本质和特征。斯密强调了同情在道德评价中的核心作用,认为同情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一种情感机制。斯密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引发人们的同情,包括仁慈、公正、勇敢和诚实等美德。
第二篇:论各种普遍的观点
本篇主要探讨了不同的道德观点如何影响了我们对行为的判断和评价。斯密讨论了不同的道德观点,如后果主义、义务论、功利主义等,并指出这些观点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斯密认为,道德判断应该基于情感而不是抽象的道德原则。
第三篇:论责任感的美德
本篇主要阐述了责任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责任感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斯密认为,责任感是一种内在的情感机制,能够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他还探讨了责任感与其他道德情感的相互作用,以及责任感在个人和社会层面的表现。
第四篇:论效用对道德感的影响
本篇主要探讨了效用对于道德评价的作用,以及效用主义伦理学的思想。斯密认为,效用对于道德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往往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其道德价值。他还对效用主义伦理学进行了评价,指出其优点和缺点。
第五篇: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感的影响
本篇主要探讨了习惯和风气对于道德情感的影响,以及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发展。斯密认为,习惯和风气对于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社会习惯和风气的影响。他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和习惯来培养和发展道德情感。
第六篇:论德行与恶行
本篇主要探讨了各种美德和恶行的本质、特征和评价标准。斯密详细阐述了各种美德的特征和评价标准,如仁慈、公正、勇敢、诚实等。他还探讨了恶行的产生和避免方法,以及道德评价的原则和局限性。
我阅读的这个版本是中国工人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由魏婷编译的。总共是分了七章。

第一章
合宜性综论第一节合宜简论
第二节
情愫适宜感
第三节
合宜与幸运的交错
第二章
赏罚分明第一节哲学式的优缺点
第二节
正义感与仁慈心
第三节
情感与命运的撕扯
第三章
情与行的评判第一节与生俱来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准则的权威
第四章
效用之于赞许感第一节效用赋予艺术品美感
第二节
效用真善美
第五章
习俗之于赞许感第一节习俗——美丑的对立
第二节
道德的习俗
第六章
美德的品质第一节自身幸福感与个人内在
第二节
公众幸福与个人内在
第三节
自我情绪的控制
第七章
哲学体系中的道德第一节道德情感论探讨
第二节
美德的拓展
第三节
赞同的哲学伦理
第四节
道德准则的论述方式
二、作者介绍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生于1723年,逝于1790年。他曾任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担任过国会议员和财政大臣等职务。斯密在经济学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此外,他在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版本介绍
《道德情操论》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包括不同的注释版和翻译版。
1759年第一版:此版为斯密最初出版的版本,包括3卷6个分册,分别为《论行为的合乎体宜性》、《论各种普遍的观点》、《论责任感的美德》、《论效用对道德感的影响》、《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感的影响》以及《论德行与恶行》。
1762年第二版:此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和注释。
1767年第三版:此版为斯密生前最后修订的版本,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包括一些新的章节和注释。
现代版本:由于斯密的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许多学者为其著作制作了新的注释版本和翻译版本。这些版本通常会增加一些导读、注释、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斯密的伦理学思想。

四、读书体会
粗浅感知:阅读《道德情操论》让我对情感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斯密的同情基本原理让我意识到,道德评价并非只是基于理性思考,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情感机制。
基本理解:《道德情操论》主要探讨了情感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主张道德感的情感基础,强调了同情在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 道德情感的作用和基础。斯密认为,道德情感是人们行为的基础,它指导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 同情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斯密认为,同情是道德评价的核心,人们通过同情来判断行为的合宜性和道德性。
  • 道德评价的性质和原则。斯密认为,道德评价是基于情感的,而不是基于理性的,并且道德评价的原则是行为的合宜性。
  • 各种美德的特征和评价标准。斯密详细阐述了各种美德的特征和评价标准,如仁慈、公正、勇敢、诚实等。
  • 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发展。斯密认为,道德情感需要通过教育和习惯来培养和发展。
  • 本书属于比较难读的书目。从我个人的感觉来看,难读在于其文字表述的深,而且大量使用了转折关联词和语法,几乎阅读每一句的时候,都要结合上下文。如果中间有阅读间断,那么重新始时就得再看看上下文。否则,就根本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因此,我差不多阅读了两年多,才算读完。
总的来说,《道德情操论》是一本探讨情感和道德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著作,它提供了对道德评价、美德和道德情感的新视角,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道德判断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