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熟人与陌生人

 一中大语文 2023-08-17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2023年嘉定区高三二模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西方社会学教授指出:“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1.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65分)

①费孝通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西方社会学家又提出“原子化 个人"的概念。那么, 这是否意味着中西方的社会结构存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  (概述材料,提出问题。)

②我认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转变并非由于地域,实则是古今之变, 因此,丛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也是古今之变所致。从生产力角度来看,生产力  低下的古代社会要求人们集约性地从事同一项劳动,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现代 社会衍生出了更多分工,分散了人的劳动。 从思想上看,祛魅之后人们不再拥有 统一的信仰,人开始更加重视“主体性","个人主义”也由此诞生,陌生人社会 似乎正是上帝死后人类创造的世界。 (从两方面阐述了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也是古今之变所致。)

③这是否意味着人们从一块大陆中散去,变成一座座孤岛?值得欣喜的是, 陌生人社会是一个有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实则越来越密切。从熟人社会中脱离出来,实则人能接触到更多的人, 其中不乏志同道合的伙伴。

(阐述陌生人社会中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熟人社会中脱离出来的人不乏志同道合的伙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④仔细想来, 熟人社会之中人与人便真的是亲密无间的吗?人们彼此熟悉对 方的样貌、声音、气味,但在共同标准塑造下的个人谈何“个性”?又如何需要 被了解?这个熟悉恐怕止步于视与听,却不曾想“你为什么这样”,因为没有必 要,人们都是这样的。如此, 陌生人社会中好似是孤岛,实则是敞开的,能够吸 引人游览的岛,“孤”应该变为“个性”。因为人清楚“你于我是陌生人”,人与 人之间的差异不限于表层,因此交流和理解才不止步于视与听。如此看来, 熟 人 好像被误解的陌生人,因为心灵上没有联系,陌生人却可以变成熟人,因为彼此间有了更深入的交流。(阐明熟人好像被误解的陌生人,陌生人却可以变成熟人。)

⑤许多人对从熟人到陌生人的转变感到不安与焦虑,仿佛生活在陌生人之中 便是生活在不确定与模糊之中。诚然,人与人之间可能少了几分信任与真诚,多 了几分试探与慎重,社会少了些人情。不过,“自我”的确定和对他人的“自我”的肯定或许就此孕育,从此摆脱“自我”的虚无和对他人认识的肤浅。 ( 阐明从熟人到陌生人的转变,摆脱“自我”的虚无和对他人认识的肤浅。)

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人有了"个性",不再是一座孤岛。 (总结全文,点明标题。)

2. 个体社会下的群体归属 (62分)

①中国的传统社会下布着一张复杂而庞大的网,在此之下我们也看到了中国 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社会关系。在中国“人熟是一宝”的熟人社会下,以友好的态度笑对我们生命中做客的每一个人,是维护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 概述材料,点明熟人社会形成的原因。)

②当提及中国的社会关系,我们会想到“远亲不如近邻”,“来了就是客” 这一 系列的俗语。面对陌生人,我们也常说“一面之缘”,似乎这种相逢就是缘  分的思想已然扎根于我们的血缘之中。因此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所提 到的差序格局将中国社会关系看作是同心圆结构,在此之下,解释了中国社会,这张复杂而庞大的关系网。而西方社会中,却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界定为陌生人。这不只来源于中外文化、历史不同而导致的变化,更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个体与群体意识的不同变化。(阐述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形成的原因:不只源于文化、历史不同,更是内心深处个体与群体意识的不同。)

③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下,我们习惯将个人看作是群体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 在这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之下, 我们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赖以群体而生活的每  个小部分。是个体,亦是整体,这种感知来源于我们的民族意识,也是中国千年 来走过的风风雨雨而让我们发展起来的民族之魂。西方的社会之下,其更倾向于  将自我意识放在首位,这也体现在中外不同的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等多种层面。 西方分散独立的独栋式房屋与中国紧凑密集的胡同弄堂相比,在纵横交错的小道 中,我们似乎更能看出一份属于中国的人情味与社会归属感。 (阐述熟人社会和陌生社会各其的特点。)

④ 当然,我们也无法一味地将这一种西式的独立感看作一件坏事,在这种“每个人都是陌生人"的意识之下也可以让一部分人减少精神内耗,从而更好地感受 自己与自己的独处时光。社会的稳定结构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运作。所以当 面临重重问题与困难时,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一个  有人情味,有温度的社会,这 种来自社会的人文关怀或许会成为你初出茅庐又或者面临危急时刻,社会给予你的温暖与希望。(阐述我们要在陌生人的氛围下,融入熟人社会的人情味。)

⑤社会发展中, 个体的我们永远不是独立、分散的,而群体归属就像点点繁 星汇聚起来,我们才能看到美丽而耀眼的宇宙。或许这片“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星海有一天也会为迷途的你指引一个答案。(总结全文,点明标题。)

3. 和 , 而不同 (60分)

①在中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得出两个看似背道而驰的结论,中国的传统社 会关系复杂交织,形成“熟人社会”,而西方却认为众人都是陌生人。如此之中,我们如何理解当代社会并自处其中呢?  ( 概述材料,提出问题。)

②首先双方都是因地制宜,是在其社会文明特点上所架构起的结论。中国传 统社会以农耕为主,故而住所固定形成聚落,于是世代传承下的“熟人社会”编 织起一张除却血缘关系仍有复杂的利益往来的庞大关系网,所以"人熟是一宝"。 相反西方或游牧文明迁徙不定、或海洋文明以贸易为主,熟人关系对他们并无大用,反而是  众生相同的竞争关系 形成“生活在陌生人中,自己也是陌生人”的社会结构。(分析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各其形成的原因。)

③然而随时代的发展与文明的交融,双方理论都应做出因时而异的改变。交  通的发展与近现代城市化的进程逐渐打破了世世代代一块地的乡土社会,五湖四  海的陌生人汇聚到一起共筑城市,熟人关系网似乎在真切的利益关系中步步减弱, 转而退居一种中华文化的特征形式。但在趋于西方的“陌生人社会”中,我们同  时萌芽出冷漠的旁观者身份,缺失人情烟火味,变成不可开交的邻里关系和无人  愿举手一劳相助的路遇困难之人。至此,我们摒弃封建礼教之迂腐,使得世俗竞争愈加公平, 以才干而非“熟人”法宝立身。(阐述随时代的发展与文明的交融,应有所改变。我们要以才干而非“熟人”法宝立身。)

④然而所谓的“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中, 陌生人一 词是为中性,并不应特指冷漠与利益之争。更换视角,其所阐述的也是,我们生 活在“他者"之中,"他者”亦是我们。于是我们构建起新的、当代的伦理:正 因为皆是“他者”,所以众生平等;也正因为我是“他者”,所以我的决定不受熟 人关系而干预,我有权重塑这个混沌的世界;更因为“他者”是我,所以在原始 兽性争夺利益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之外,我们所处的是以人心道德所牵系的文明而 相互依存的社会。陌生人社会不单意味富有个性、独立性,更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与真诚。(阐述陌生人社会不单意味富有个性、独立性,更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与真诚。)

⑤人也许生来本是一条线,孤独在这世界。而或平行或经纬的纷乱交错,蔓 延各种可能,编织出世界。在当代社会中立身自处,我们不凭私心与迂腐陈规, 而是本不相识的真心碰撞交汇馏出感情,如赫拉克利特所说, 以不同的音调构成最美的和谐。因时而进,原本中西方的不同终究将在其中趋同, 这正因为我们本是共生,天下大同,要和而不同。 (总结全文,点明标题。)

4.待人善,处人熟 (60分)

①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似乎越来越少。但若追溯过去,其实整个世界是融合在一起的,而为了在现代生活中有更好的生活体验, 我认为应该学会待人善,处人熟的人际交往方式。 (由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导入,,明确论点。)

②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关系庞大而复杂却又交织的 网,而在此之中,人熟是一宝。人熟确是一宝,人与人之间因为熟,可以有很多 便利之处。尤其在《乡土中国》中人熟形成的差序格局,也让整个乡土社会的联 系加深了。而放在现代社会之中,“熟”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因素,如可以无所顾 虑地拜托熟人做一件事,这一帮助可能会解决自己当下燃眉之急,且自己是放心 的状态。总之,“熟”不仅可以在物质方面帮助我们,也给予我们精神层面的提升和互助,所以现代社会也需要熟。 (分析“人熟是一宝”的合理性)

③ 然而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熟”却越来越少了。人之间的交流和生活 方式更趋于一位西方社会学教授指出的:“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 陌生人。”由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在进入社会后周边就会快速地变化,更 替。久而久之,我们很难找到可以深入交往再到“熟”的人。除此之外,人与人 之间的隔阂也随着科技创新等因素的飞升发展而逐渐加深。人们缺少面对面真实 的接触,更多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长久以往养成了更加内敛,含蓄的性格。 而在网络虚拟之中,也许看起来拥有了真熟悉的人,实际只是披上了一层多次交 流的滤镜而形成的虚幻的“熟”,但其本质还是陌生化。这样的“假熟”并不能 真正体现“熟”的意义,也没有它的作用,由此可见, 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是逐渐陌生化的冷淡。(分析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陌生化的原因。)

④这样的现象势必是需要解决的,但应该怎么做呢?以小来说,作为 一个普通的个体,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让自己有一个平易近人的心态。“熟”是两个人相 识相熟,前提也有给人的印象,所以有大胆的交流,迈出亲切待人,善意行事的 一步才会有“熟”。“熟”也不能一蹴而成,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去慢慢培养。 另外, 一切的前提皆基于真诚之上,只有真诚才能够培养真正的“熟”。通过这 样的方法来培养“熟”,使它来为自己提升人际关系,并能够帮助自己。 再放大来看,我国努力塑造和发挥亲切而又平易近人的大国形象,也可以使国家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让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促进世界的交融贡献力量。 (明确当下的我们作为个体及大国形象的做法。)

⑤虽然现今已然不像传统社会一样充满了“人熟”的现象,但只要人们有了待人善,处人熟的意识,相信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会因为"人熟"更加美好  ( 总结全文,点明标题。)

5. 坦然接受亲疏 , 理性看待关系 (60分)

①熟人社会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一大本质特征,然而西方社会却由陌生所构成。经济模式的影响在文化传承中根深蒂固,从而使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化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两道鲜明的分支。 (概述材料并简析之。)

②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称“人熟”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宝”。其一在于   农耕文明的天然框架就是一张关系网,由于土地的广博与生产劳动的需要,地缘与血缘逐渐密不可分,邻里之间的商品交换促成群居社会的诞生。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亲熟的确为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带来便利,无需板上钉钉的明码标价,社会的流通在熟人之间完成,从而熟人生熟人,“攀关系”成为下意识的行为。

(阐述"人熟是一宝"产生的原因。)

③西方没有长时间的农业手工业阶段, 也没有足够承载庞大关系网的国土,  早在18世纪便已完成生产工业化,用机器代替人工。由此“人熟”这一前提条  件便不在于生产中被需要, 机器将西方社会隔断出陌生的分区,人与人之间不靠第三人来维系关系,而靠资本主义的白纸黑字。 (阐述陌生人社会形成的原因。)

④但这两种社会体制下的熟悉与陌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关系亲疏,人格热 忱或冷漠,而是能够相互转化、辩证统一的两种定义。绝对熟悉与陌生不存在于 任何群体环境之内,所有的只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选择。抛开家族血缘,大多熟悉都有其目的性,当排除异己、远离隐患的行为发生,也就造就了陌生。而陌生则依附于关系的不必要,在与利益挂钩时被抖落,在结束合作后又拾起。 趋利避害作为天性扎根于中西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因此只能将熟悉与陌生称作 特点而非刻板印象。(阐述熟悉与陌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关系亲疏而是能够相互转化、辩证统一的。)

⑤现代社会中,中国社会冷漠一面与西方社会热情一面难免被剖开,打破所 谓熟悉与陌生的界限,可见时代发展与文化交融早已将社会多元化,熟悉与陌生 随时可以因为人的主观选择而转化,从而赋予某段关系新的推定。“最熟悉的陌 生人”并不少见,当传统儒家之大同理想与西方自由人文主义相碰撞,人与人之 间的求同存异也许会成为最优解。(阐明时代发展与文化交融早已使社会多元化,熟悉与陌生随时可以因为人的主观选择而转化。)

⑥无论是欧盟、 一带一路这类因创造了“熟悉”而合作共赢的策略,还是美 叙之间因产生了“陌生”而致战争的选择,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熟悉与陌生已有简单的社会生存形态上升至人类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熟悉与陌生的并存。

(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熟悉与陌生的并存。)

⑦坦然接受亲疏,理性看待关系,知己不成老友,生人亦是密友。 (总结全文,点明标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