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修复 Restoration of Ancient Books ![]() ![]() 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这场写书人、读书人、爱书人欢聚一堂的盛会,让浓郁的书香溢满申城。 时光的涓流带领我们回顾古代文明的辉煌。现代人尊重历史,更珍惜祖先留下的古籍与文物。但是,历史对于书籍并不仁慈,朝代更替,古代典藏书籍屡遭厄难,经历一次又一次灭顶之灾,留存下来的少数珍贵典籍便成了千年文化传承的残影。 古籍修复技艺便承担起与祖先的时空对话,让子孙后代感受历史的温度,重温文明的荣光。 历史源流 古籍修复技艺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绢帛上即有修改挖补的痕迹。 这是最早的古籍修复技艺的雏形。 ![]() ![]() ![]() ![]() 修复前<左> vs 修复后<右> 修复技艺 所有修复工作皆本着“抢救性修复”和“整旧如旧”的原则, 力求保证文物安全,延长古籍的保存时间。 ![]() 正式修复步骤包括: 1.拆书,剪开装订线及纸钉; ![]() ![]() ![]() ![]() 整个修复过程力求使经过修复的书籍在外观上保持原貌,保证图书的资料价值、文物价值不因修复而受损。最后在修复完成后,再次留下古籍的照片记录,并将之前的诸项检测结果、实际修复页数等等信息补充到修复档案中。 ![]() 修复前<左> vs 修复后<右> 价值与延续 古籍修复和古籍相伴相生,继承和保存了中国传统技艺。 它的传承和发扬让现在的人们可以直观了解到史料所记载的有关古籍修复和装帧的内容。 ![]() ![]() ![]() 上海图书馆文献保护修复室工作场景 2015年“第二期全国碑帖拓片保护与修复培训班” 2017年“第六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 在上海盲童学校开展的非遗体验活动 ![]() 资料:上海非遗 编辑:刘义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