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所来所去 2023-08-17 发布于云南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目的要求

1.了解颅脑影像检查方法

2.掌握正常颅脑CT表现

3.掌握颅脑外伤、脑血管病的典型CT表现

一 检查方法

颅骨平片:骨折、颅骨疾病

脑血管造影: DSA,脑血管病变诊断,介入放射学

CT: 外伤、急性脑出血,颅骨和钙化性病变

MRI:多方位成像、颅底病变、MRA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一 检查方法

4、MRI: 多方位、多参数成像、MRA

脑血管病变、肿瘤、炎症、先天发育异常。

显示颅底、后颅窝病变及颅内小病灶优于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二颅脑CT检查

(一) 检查方法:

增强检查: 离子型造影剂: 60%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造影剂: 优维显、碘海醇等

目的: 提高病变显示率,鉴别诊断。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二)正常颅脑轴位CT表现

基线上 2cm第四脑室;3cm 鞍上池、环池;4cm第三脑室、四叠体池;5cm侧脑室前角、第三脑室、大脑大静脉池、小脑上池、侧脑室三角区及后角、外侧裂池。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三) 正常颅内生理钙化

尾状核、豆状核、松果体、僵联合、大脑镰、脉络膜丛、齿状核。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三、颅脑基本病变CT表现

平扫表现:

1、直接征象:

(1) 高密度影: 血肿、脑膜瘤 (2) 低密度影:梗塞灶、水肿

(3)等密度影:部分硬膜下血肿 (4) 混杂密度影:胶质瘤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2、间接征象

(1) 病灶周围水肿: 肿瘤周围、血肿周围

(2)脑池、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向健侧移位(占位),或脑室萎缩扩大,中线结构向患侧移位(陈旧性病变)。

(3)骨质改变

A、颅骨增生、破坏:脑膜瘤

B、蝶鞍扩大:垂体瘤

C、内听道扩大:听神经瘤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三常见病CT表现

( 一 ) 颅脑外伤

包括: 头皮软组织损伤,颅骨损伤,颅内组织损伤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3、脑内血肿

CT表现: 脑实质内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伴水肿和占位效应。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4、脑挫裂伤

◇ 脑外伤--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和多发小出血灶。

◇ CT表现: 斑片状低密度影中,有散在斑点状高密度灶。病变广泛有占位效应。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5、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室出血CT表现: 脑室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影,量多者呈高密度铸型。

◇ 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 脑沟、脑裂、脑池内高密度影,量多者呈脑池铸型。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6、骨折

7、颅内积气和异物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二)脑血管疾病

1、脑出血

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病。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急性期 (1W、血肿、水肿、占位)

CT表现:

◆ 脑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

◆ 基底节区血肿呈肾形

◆ 可破入侧脑室和蛛网膜下腔。

◆ 水肿: 2天--2周--1月。

◆ 占位效应。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2、脑梗死

脑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坏死。常为动脉硬化引起。

CT表现 :

◇ 24小时内 (一)

◇ 典型表现为低密度影,呈扇形、同时累及白质和皮质,与闭塞血管供应区一致。

◇ 占位效应轻。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基底节、丘脑为穿支动脉供血,产生的梗死灶较小,直径 10~15mm,称之为腔隙性脑梗死。

MRI诊断脑梗死优于CT。发现病变早,病变多。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以上内容仅供分享学习交流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