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湿热病学》丨舌诊与湿热病(一)察舌

 tong0579 2023-08-17 发布于江苏

太湖《诊法研究·望诊》的课程专门讲过舌诊,这里主要讲一下舌诊跟湿热病的关系。

舌诊观察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舌乳头,即舌苔;一个是舌质;还有一个是唾液,就是多津少津的问题,津就是我们分泌的唾液。在湿热病里主要看这三方面。

乳头之间是味蕾,如果乳头增长很旺盛,把味蕾覆盖住了,这个人可能就没有味觉所以湿热病的人,常常不想吃东西湿热病的人想不想吃东西,怎么判断?观察舌苔下面一个个的小眼可以看到肉的地方,那就是味蕾的开口,如果苔遮住了,他就不想吃东西,如果吃药,可以看得到味蕾开口了,这个人就想吃东西了,病就在缓解。

Image

再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舌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若白干薄者,肺伤也,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轻清之品,为上者上之也;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防其就干也。勿忧之,再从里透于外,则变润矣;初病舌就干,神不昏者,急养正,微加透邪之药若神已昏,此内匮矣,不可救药。

                            ——【温热论】

察舌第一,白苔。“再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就讲了苔白燥的一种情况是加甘草。但是他还讲到苔白燥是温病,“舌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若白干薄者肺液伤也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轻清之品为上者上之也”、“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防其就干也。勿忧之,再从里透于外,则变润矣”。什么叫做“从里而透于外”?到了气分苔黄,就变成一个黄腻苔了。“初病舌就干,神不昏者,急养正,微加透邪之药。若神已昏,此内匮矣,不可救药。”“内匮”用什么方?吴门验方加味百合地黄汤。

之,白而薄,就是说舌苔没有变化的是太阳伤寒。若舌苔薄白而干是胃燥气伤,在养阴的药里面加一点甘草,比如达原饮里有知母、芍药、甘草,这个是温病。就是说温病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表现为白燥苔,温病的白燥苔,跟太阳伤寒的薄白苔表现不一样。

第一条,若白干薄者”,温病如果舌苔薄白而干要加养阴的药。这话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如果病人的舌头伸出来,舌苔有裂纹,不是先天性的那个裂纹,而是舌苔上面有一根一根的很细小的裂纹,那就是阴虚,舌苔可以白,可以厚,甚至苔腻(苔腻见于阴虚夹湿的人)要加养阴的药。就是叶天士讲的这一条,加麦冬、花露、芦根汁之类的,也可以加生地之类的等等。

第二条,如果舌面白,舌底红,是个湿热病。如果病人开始发病就舌干,“神不昏者,急养正,微加透邪之药”,“神已昏,此内匮矣,不可救药”,这个病确实不好治,治不好但是可以让他醒过来,用吴门验方加味百合地黄汤病人基本都能醒过来。

那么白燥苔为什么燥?得了温病,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燥。而且那个白苔一部分是跑出来的白细胞,颗粒状白细胞在舌的边缘,这个《诊法研究·望诊》专门讲了。

为什么温病的舌苔还可以有裂纹?因为唾液分泌减少了,就是中医讲的阴虚。但是毕竟又是个外感病,外感养阴的时候稍微注意点,选的是麦冬、花露、芦根这些药。我们很少用熟地,就是这个原因。

Image

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属脾湿盛也;或有伤痕血迹者,必问曾经搔挖否?不可以有血而便为枯症,仍从湿治可也。再有神情清爽,舌胀大不能退场门者,此脾湿胃热,郁极化风,而毒延于口也,用大黄磨入当用剂内,则舌胀自消矣。

又有舌上白苔粘腻,吐出浊浓涎沫者,其口必甜,此为脾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抟,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佩兰叶芳香辛散以逐之。若舌上苔如碱者,胃中宿滞挟浊秽郁伏,当急急开泄;否则闭结中焦,不能从募原达出矣。

若舌白如粉而滑,四边色紫绛者,温疫病初入募原,未归胃腑,急急透解,莫待传入而为险恶之症。且见此舌者,病必见凶,须要小心

                            ——【温热论】

“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属脾湿盛也”。“自觉闷极者”就是前面讲的胸痹。“或有伤痕血迹者,必问曾经搔挖否?不可以有血而便为枯症”就是说有的人他去抓挠,这我们都不用讲了。还有“舌胀大不能退场门者”,场门就是牙床,就是舌头肿大缩不回去的,用大黄通腑舌肿胀就能减轻。温病可以导致舌头肿大,舌不能够退到场门。也有的人吐舌,病人嘴巴是张开的,舌头伸出来的,是吐舌,舌头退不回去,这时要用点大黄釜底抽薪

又有舌上白苔粘腻,吐出浊浓涎沫者,其口必甜,此为脾瘅”用佩兰,就是说只要见到这个舌象,用佩兰效果才好。比如三仁汤证见到这个舌象,三仁汤加佩兰;甘露消毒丹证见到这个舌象,甘露消毒丹加佩兰;藿朴夏苓汤证见到这个舌象,藿朴夏苓汤加佩兰。

用佩兰的是什么舌象?就是舌苔白腻,而且他吐出的浊浓涎沫或者他伸舌的时候,嘴巴里有一种很稠的唾沫。这不是方证学派讲半夏证的那种很细的、有两条细线的唾沫,而是很黏的那种唾沫,就是那种吐的口水拉丝儿的唾沫,可以吐出来,也可以不吐出来,伸出舌的时候能够看得见,这就是“脾瘅”。或者实在鉴别不了,“其口必甜”,湿热病只要他说口里发甜,都可加佩兰。那么如果你不问,怎么知道他口甜呢?看他是一个白腻苔,并且唾液拉丝儿,就是个脾瘅证的人。最简单就是问诊,问一问就明白了。

Image

“若舌上苔如碱者,胃中宿滞挟浊秽郁伏,当急急开泄;否则闭结中焦,不能从募原达出矣。若舌白如粉而滑,四边色紫绛者,温疫病初入募原,未归胃腑,急急透解,莫待传入而为险恶之症。且见此舌者,病必见凶,须要小心。

这段说的就是舌苔白厚如积粉,但是四边色紫绛,是瘟疫病。“四边色紫绛”就是舌边颜色很深,或者最简单的办法是让他把舌头卷起来看舌底。我们说舌面苔白腻,舌底红就是湿热,热闭在里面。这个热闭在里面也有可能是个伏邪,热在营血分没透出来。如果舌面的苔又白又厚,就像堆粉一样,这是个瘟疫,急性传染病常见。有一种情况下预后是好的,EB病毒感染可以见这个苔,预后好,其他的急性传染病见这个苔预后不好。比如西医讲的肠伤寒,这个白厚苔就是典型的伤寒舌,如果病人没有经过正规的抗伤寒杆菌的治疗,或者中医的方开得稍有差错,典型的伤寒杆菌感染容易造成病人死亡,病人舌面的苔又白又厚,可以干可以腻,热重就干,湿重就腻。但是如果病人的舌底或者舌的两边是绛紫色,是凶证!故“且见此舌者,病必见凶,须要小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