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很神奇——与老同学的不期而遇

 新用户0832rs09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微信是个好东西,因为它真的很神奇,其神奇之处在于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如果有人大吼一声,全村人都能够听见,就好似当年农村大队部的高音喇叭。

最近我们同学群中有人轻轻地说了一段话居然得到了四十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及时回应,况且这位老同学王涵已经在东瀛生活多年,成为大学教授,并安家落户。微信的神奇之处又一次得到印证,看来人们对微信情有独钟是有缘由的。

我们班同学大学毕业后,王涵同学就与同班同学失联了,尽管每次我们同学聚会大家都会提起他,也知道他曾经在日本学习、工作,但就是不知道如何与他联系。王涵老家在福建,与我们一起上学时以学习刻苦、天资聪颖而令师生们印象深刻,他毕业后就回福建工作了。

斗转星移,如白驹过隙,转眼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一周前,我在公众号上发了一篇同班同学刘芃的文章,第二天我打开电脑,发现这篇文章后面有老同学王涵的留言,称其现在日本,十分想念老同学们。这真是大喜过望,有句俗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说的就应该是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情况吧!

我马上与王涵加上了微信,王涵这些年也真不容易。自从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厦门大学任教。他本想在大学里当个好园丁,风平浪静、教书育人地过一辈子。但天有不测风云,学校里居然有人说在一部以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电影故事片《反击》中看见了王涵的几个镜头,这一下惹麻烦了,因为有影片为证,有口莫辩。那是1976年夏天的事,王涵和我们参与那部电影拍摄学校安排的一项学习任务。我清楚的记得,那次我们班同学们都去了,并且是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去北京友谊宾馆的会议厅客串了三天群众演员中午就在拍摄现场与剧组演职员一起吃的肉包子,导演是李文化,主演大名鼎鼎的演员于洋和胡朋等

这拍电影的事情能怪谁呢?只能怪王涵周围有人阶级斗争那根弦还一直紧紧地绷着,而我们周围的人已经投入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后来这部电影《反击》作为反面教材,让参与演出的我们看过,班里所有同学在影片中还真露了几次脸,但并没有和观众混个脸熟。

年的金秋十月,四人帮被粉碎了,这部电影《反击》还没有公映便胎死腹中,但莫名其妙地被唯恐天下不乱之人通过什么渠道看到了,概率极低的咄咄怪事就是没事找事,但竟然发生在王涵身上。于是,王涵被迫写检查,然后被罚去挖防空洞……那时候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还余音未了。

世上的事情比较奇怪,人在顺风顺水时未必能够一帆风顺,有时候却能够被置之死地而后生,王涵就属于后者

王涵对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心中愤懑,也心有不甘。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读完研究生之后,电影《反击》的恶劣影响还没有销声匿迹,他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一气之下留学日本。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读完文学博士后好事竟开始从天而降——受邀到日本北陆大学未来创造学部任教学校的环境之美,待遇也令人满意,尤其学校所收藏的中国古籍之多令王涵叹为观止,搞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有了更加便利和优厚的条件。

王涵在新的环境下,如鱼得水,著书立说、教学成绩也令同行刮目相看,一年后就由讲师破格提升为教授,薪资在很短时间内也提升了将近一倍。爱情在这个时候也不期而至。于是,王涵便在日本扎下了根,安心当教授,直到工作退休。这期间扎实的学术功底也令他收获多多,陆续撰写出版了《韩愈研究新论》《百年华语》《今日东亚》《现代中国语史新编》等著作。他在事业有成之际,一双女儿长大成人,陆续大学毕业。现在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着实令人羡慕……王涵说,他现在常常产生一种思乡之情,他想在有生之年尽力去做一些中日学术交流与民间友好往来的事情,以尽到一位炎黄子孙的道义责任

我们班的同学共有17人,这个微信群已经有了14位,有两位年龄大我们十多岁的同学吴国兴和周桐君至今仍然处于失联状态,不知他们会不会玩微信,否则应该能够联系上我们,还有一位同学走着走着就走丢了。

现在我们班同学是能够找到的都联系上了,无论是在天涯海角,还是在日本或是西班牙,都能够随时随地在同学微信群里畅所欲言,见如面。同学群里常常很热闹,无论是被称为世界奇迹的西班牙阿尔汗布拉宫,还是花团锦簇、落英缤纷的东瀛樱花,都能让同学们一饱眼福,一览无余。

微信真是很神奇,确实体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境,这是往事越千年、千年前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这句诗时所无法想象到的。现在的地球就是个小小的村庄,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通讯手段不断进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村子中人们的一切。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