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真医话:我对针灸气至的理解

 源真 2023-08-17 发布于陕西

关于气至,古书波为重视,认为气至是针刺取效的关键。

气至即是现在所说的针感,教材所论常见的有酸、麻、胀、重,或沿经络传导、或针下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或气至如动脉之状、或气至病所,或热、凉感。

诸多针感中,我认为酸、麻、胀,不应作为主要针感,大部分穴位可以达到,甚至小白都可以扎出这种感觉,如此看来,针灸得气岂不是非常简单,为何疗效确一般。

在我针灸临床这几年的观察,最好、最有效的针感是气至病所或沿所针经脉传导、其次是左手指下如动脉之状,如鱼吞钩饵乃是在指下如有动脉搏动而得,麻重感则又最次之,酸胀感最次之。

最好的针感需用左手配合,需要左手的指力,右手的技法,否则永远无法体会。酸麻胀重感,最宜达到。不应作为主要针感。

另外,针感之所以有多种,因所针部位有别,酸胀重常出现于大部分部位,麻多见于四肢远端,循经传导常见于四肢,以向下传导多见,向上传导或气至病所,需用特殊针刺手法,如关闭法、青龙摆尾法等。

关于针下得气,如动脉之状或如鱼吞钩饵之状,很多医家只言气至,不言如何获得此针感。又在书中常常提到,其实抄袭者多,误人不浅。

试想如鱼吞沟,状若动脉搏动之状,右手作为刺手引气至,若无左手指下重按,如何感知。现今不用左手,而言针下如鱼吞钩者,皆是针下沉紧不分。且如动脉之状,并非向动脉一样持续搏动,而是气至时左手指下的搏动。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代表各人观点,仅以此案记录。原创董信凯,笔名源真。希望各位老师多验证,期待大家用后的反馈。

👇整理不易,随心赞赏👇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