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图书 馆员 2023-08-18 发布于内蒙古

川芎旧称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多为人工栽培。川芎在仲景书中,《金匮要略》入11方次。

别名: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
【药性特点】川芎辛,温。入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中风病,虚劳病,奔豚气病,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

川芎

【川芎的临床运用】

(一)治中风病

1.中风痱证
《古今录验》续命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
当归条)。川芎在《古今录验》续命汤中,养血调营。
2.大风证
侯氏黑散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
菊花条)。

川芎在侯氏黑散中,合当归养血活血。

(二)治虚劳病
1.风气百疾证
薯蓣丸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薯蓣条)。

芎劳在薯蓣丸中,合地黄、当归、麦冬阿胶,养血滋阴。

2.虚劳失眠证
酸枣仁汤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
酸枣仁条)。
川芎在酸枣仁汤中,调畅气机,疏达肝气,兼以活血。
(三)治奔豚气病
肝热奔豚证
奔豚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李根白皮条)。
川芎在奔豚汤中,合当归、芍药养血调肝。
(四)治妇人妊娠病
1.胞阻下血证
芎归
胶艾汤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阿胶条)。
川芎在芎归胶艾汤中,合地黄、当归、芍药补血调经,并活血调血。
2.肝脾不和证

当归芍药散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芍药条)。
川芎在当归芍药散中,合当归养血和血和调肝。
3.血虚湿热证
当归散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当归条)。
川芎在当归散中,活血行滞止痛。
4.脾虚寒湿证
白术散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白术条)。
川芎在白术散中,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五)治妇人产后病
虚羸腹痛证.
《备急千金要方》内补当归建中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当归条)。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内补当归建中汤方后云:“若无当归,以芎代之;”意指川芎能和血调肝行滞止痛,故能代替当归。
(六)治妇人杂病
崩漏虚寒挟瘀证
温经汤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吴
茱萸条)。
川芎在温经汤中,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中药川芎图片

川芎的配伍应用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
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
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1、川芎治疗风热头痛::川芎一钱 茶叶二钱.水一盅 煎五分 食前热服.(《简便单方》)
2、川芎治产后心腹痛:川芎(洗,锉)、桂心(不见火,锉)、木香(锉,焙干)、当归(去芦须,洗,锉,焙)、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一盏,药末二钱,煎至七分,带热服。(《卫生家宝方》川芎散)
3、川芎治小儿脑热,好闭目,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
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鼻中。 (《全幼心鉴》)
4、川芎治疗妊娠腹中痛(胞阻):川芎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艾叶三两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右七味以水五升 清酒三升合煮 取三升 去渣 纳胶令消尽 温服一升 日三服 不瘥 更作.(《金匮要略》胶艾汤)
5、川芎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及感风气: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
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头目清。(《局方》川芎茶调散)
6、川芎治首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川芎一斤,
天麻四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宣明论方》川芎丸)
7、川芎治疗产后血晕: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荆芥穗(炒黑)二钱.水煎服.(《奇方类编》)
8、治疗新产块痛:当归八钱、 川芎三钱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 研) 黑姜五分 、炙草五分.用黄酒、
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女科》生化汤)
9、川芎治妇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当归六两(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两(洗)。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盏,止一沸,去渣,温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进,不过三服便生。(《本事方》
佛手歌)
10、川芎治偏头疼:京芎细锉,酒浸服之。(《斗门方》)
【川芎的用量用法】

用量:常用量6—12克。

最小量2两,(6克),如酸枣仁汤。
最大量1斤(48克),如白术散。
按: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能上头巅,下达血海,外彻毛皮,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故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尤为治头痛之要药。不论风寒、风热、气虚、血虚,以及血瘀头痛,只要配伍适当,均可应用;又常用于妇女因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所致的经闭腹痛、癥瘕等证。此外,还常用于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以及气血瘀阻之疮疡肿痛,风湿痹痛等。其所治之证,总以疼痛为主。疼痛的产生,多因气滞、血瘀或风寒湿邪凝滞,以至“不通则痛”。本品以活血、行气、祛风为功,以通为用,故对于气血瘀滞之证,有较好的疗效。惟辛温香窜之品,于阴虚火旺之证,不宜使用。
【川芎的文献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本草纲目》引《名医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入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珍珠囊》:“其用有四: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又云:“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川芎的副作用与禁忌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川芎。白芷为之使,恶黄连。久服则走散真气。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川芎反藜芦。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川芎。气升痰喘不宜用川芎。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川芎。

【川芎的药理作用】

1.据化学分析 川芎含生物碱、阿魏酸、挥发油和一种中性结晶物(川芎内酯)。

2.据药理研究
(1)少量对大脑有抑制作用。
(2)对心脏微呈麻醉作用,直接扩张周围血管,大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

(3)本品少量使子宫收缩,大量反使子宫麻痹。

(4)大剂量能抑制小肠收缩,能解痉而止痛。
(5)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
3.据抗菌试验 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各种皮肤真菌亦有抑
制作用。
4.据现代临床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粘连不通等。

不知道大家对于川芎这种药材有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其实川芎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一种药材,但也有不少人还是不熟悉。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什么人不适合吃!

01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抗辐射

抗菌抗辐射是中药川芎的重要功效,它含有的多种药用成分不单能消灭人体内的敏感菌和致病菌,还能抑制人体内多种真菌的活性,能减少它们对人体组织细胞的伤害,在临床上,它能用于一些病毒性疾病辅助,辅助功效十分出色,另外中药川芎还具有很强的抗辐射能力,能减少放射性物质和辐射性物质对人体组织细胞的伤害。
2、镇静安神
中药川芎对人类的中枢神经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不单能营养神经元,提高中枢神经的作用,还能提高脑细胞活性,能镇静安神,可以稳定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等不良症状出现,另外人们出现极度兴奋或者焦虑时,及时服用一些中药川芎也能让症状明显减轻。
3、行气活血
把川芎和红花、降香、赤芍和丹参一起用,能辅助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主要症状是胸闷憋气和心前区压痛,而且能辅助气血瘀滞所引起的月经提前和月经量多。和当归、杜仲和肉桂一起用,能缓解痛经和白带量多。
4、行气开郁
川芎和黄芩柴胡一起用,能辅助胆囊炎引起的上腹部肋胀痛。把川芎和木香、蒲公英一起用,能辅助胃炎引起的上腹部胀痛、吐酸和烧心。
02川芎什么人不适合吃
一、高血压人群不能吃
血压过高的人是不建议使用川芎,因为这款产品使用后不会达到降压的效果,还有可能会导致血压增高。现在很多人都有血压过高的情况,一般会有头晕头痛的现象发生,中老年人如果血压过高是不建议使用川芎,不然会导致病情加重。
二、孕妇不能吃
川芎孕妇也是不可以使用,因为川芎有活血补血的作用,怀孕的人使用后腹中的胎儿可能会造成影响,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有流产的征兆。孕妇属于特殊体质的人群在使用川芎到时候要谨慎操作,使用前尽量咨询医师,切记不要胡乱操作,以免给胎儿或者自身的身体造成伤害。
三、阴虚火旺的人不能吃
川芎阴虚火旺的人也是不建议使用的,这类人群使用后可能会导致上火的情况更加严重。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些人的体质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如果这个时候食用川芎可能会导致上火的情况更加严重,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饮食,所以要谨慎使用该产品。

川芎治偏头痛

自古以来,流传着“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的说法,体现了临床经验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针对不同的人中医处方中药物的最佳剂量是不同的。为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临床医生必须通过反复摸索、观察和验证。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认为,现代的中药因种植、炮制等问题,有效含量大打折扣,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疗效无法体现,所以在治疗慢性肺系疾病时,多重用生麻黄,即使是幼儿,生麻黄用量常规都在10~30g,借其辛温之性达到宣肺发表平喘的功效,确有明显的疗效。
火神派传人李可老师在附子的用量上表现了艺高人胆大的气概,附子用量一般都在100g以上,尤其对危急重症患者具有救危缓急的奇效。
一、川芎倍量治疗偏头痛,收佳效
还记得著名中医学家何绍奇老师曾谈到在治疗偏头痛时,无意中发现川芎倍量而收到佳效的故事,感慨万千,这就是偶然中确实蕴含了必然,正所谓古人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阵发性反复性发作为特点,或左或右或两侧同时发病,以女性患者为多。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头部两侧属于少阳经脉循行之处,为肝胆所主。肝主疏泄和藏血,体阴而用阳;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胆属甲木,禀春生之气,共主调节周身之气。若肝胆之气郁结,气机不畅,血脉瘀滞,则少阳经气不利而导致偏头痛
川芎为血中气药,气味辛温,善行血中瘀滞,疏通经隧。如《神农本草经》曰:“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痉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王好古又云:“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一般常用量为10~15g。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摸索,在治疗偏头痛时,常以辨证为基础,加川芎并重用,依据何绍奇老师的经验,一般从30g开始,逐步增加至45~60g,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验案
现将临床典型验案介绍如下。
验案一
高某,女,41岁,经商,已婚,2009年4月11日初诊。
偏头痛病史10余年,每遇天气变化时明显加重,或左或右,尤其是遇寒冷更甚。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多种西药不愈。近期偏头痛发作明显,以右侧为甚,舌暗苔薄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头痛,属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祛瘀。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物汤加味。
药用:麻黄6g、附片6g、细辛3g、皂角6g、川芎30g、当归10g、赤芍15g、白芍15g、丹参20g、桃仁6g、川楝子15g、延胡索25g、法半夏10g。水煎服,日1剂,共7剂。
二诊:药后头痛已愈,近日天气变化未见发作,余情可。守上方,水煎服,隔日1剂,1日1次,共7剂。以善后调理。
按语:
本例偏头痛具有遇天气变化之时则作,寒冷加重的特点,说明患者既有素体阳气不足,又有卫阳虚弱。
因为病程长久,根据中医“久病则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的理论,该证属于中医的本虚标实证,本虚表现为肾阳虚弱,标实表现为寒凝血瘀,所以取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取四物汤养血活血祛瘀,其中川芎重用加强辛温走窜通络的作用。
验案二
李某,女,51岁,干部,已婚,2009年5月21日初诊。
左侧后头部疼痛固定伴胀麻感,按之得舒1年有余,近日因久居空调房中着凉而症状加重,伴畏寒,神疲无力,面色黧黑,舌红衬紫,边有瘀点,苔薄,脉细涩。
中医诊断:头痛,属血瘀络阻证。
治法:祛瘀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用:川芎45g、当归10g、生地黄15g、赤芍15g、白芍15g、豨莶草30g、炙甘草4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怀牛膝15g、桔梗6g、枳壳10g、葛根30g、大枣3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药后头痛明显减轻,精神转佳,面色黧黑稍减,舌红衬紫,边有瘀点,苔薄,脉细涩。守上方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精神佳,舌边瘀点消失,舌红衬紫,苔薄,脉细涩。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改用血府逐瘀口服液,1日2次,1次10mL。以做巩固。
按语:

本例头痛偏于后部,与足太阳经循行部位有关,所以在活血祛瘀取血府逐瘀汤的基础上,加入葛根,既宣通太阳经脉,又起引经报使之作用。同时重用川芎加强辛温走窜通络、攻逐瘀滞的作用。

头痛为西医病名,临床表现多为一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多见于女性,与遗传、内分泌和代谢因素有关,以及饮食、精神因素皆为发病的原因。然中医对此病的看法呢?
现代多归于头痛范畴,我们看一下《中医内科学·头痛》篇,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分为风寒外袭,风热上犯,
粉丝蒙蔽三证,内伤头痛分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气虚不足、血虚不荣、痰浊上蒙、瘀血阻络、肾虚失养等多种证型。但对于偏头痛之典型症状,一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其证型应该归属于哪一类呢?我们细细读《中医内科学》,虽然提到了已经络辩证,并描述了症状,提到了引经药物的加减,如“两颞部痛加川芎、柴胡;前额头痛用白芷,眉棱骨痛用蔓荆子、藁本,全头痛加蔓荆子、防风等,但不可拘泥。”但并没有详细讨论其治疗方法,那么临床遇到这样的病人应该怎样处理呢?病人主诉是一侧头痛,在《中医诊断学》中曾有记载:“一侧头痛,时作时止,痛时难惹,痛连于目,经久不愈,脉弦,此是偏头风,肝经郁热,日久生痰,致使经络不畅,故头痛。”“侧头痛,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者,属少阳经头痛。”从这两段文字,我们首先想到了少阳经病证,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伤寒论》,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因此作为中医医生,必须学习《伤寒论》,治疗此病,我们就会运用到《伤寒论》的理论,看《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小柴胡汤治疗偏头痛导致的一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为合适。而《辨证录》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及其治疗,原文:“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病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致半边头痛也。其病有时重有时轻,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痛至岁久,则眼必缩小,十年之后,必至坏目,而不可救药矣。治法急宜解其肝胆之郁气。虽风入于少阳之胆,似乎解郁宜解其胆,然而胆与肝为表里,治胆者必须治肝。况郁气先伤肝而后伤胆,肝舒而胆亦舒也。方用散偏汤∶
白芍(五钱) 川芎(一两) 郁李仁(一钱)柴胡(一钱) 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甘草(一钱) 白水煎服。毋论左右头疼,一剂即止痛,不必多服。
夫川芎止头痛者也,然而川芎不单止头痛,同白芍用之,尤能平肝之气,以生肝之血。
肝之血生,而胆汁亦生,无干燥之苦,而后郁李仁、白芷用之,自能上助川芎,以散头风矣。况又益之柴胡、香附以开郁,白芥子以消痰,甘草以调和其滞气,则肝胆尽舒而风于何藏?故头痛顿除也。惟是一二剂之后,不可多用者,头痛既久,不独肝胆血虚,而五脏六腑之阴阳尽虚也。若单治胆肝以舒郁,未免销铄真阴,风虽出于骨髓之外,未必不因劳因感而风又入于骨髓之中。故以前方奏功之后,必须改用补气补血之剂,如八珍汤者治之,以为善后之策也。”故笔者常以小柴胡汤与散偏汤合用,并加减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散偏汤歌诀:辨证录中散偏汤,白芥芍芷柴芎香;郁李甘草共加入,活血解郁止痛方。
小柴胡汤合散偏汤,二方合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风热偏头痛,临床见两侧头痛,连及后项,伴
头晕,口干,舌红,苔少而黄者。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玄参2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天麻20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对于偏头痛的诊断,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头痛、恶心呕吐,且多发于年轻女性,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但临床绝对要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头痛,不管是中医诊治疾病还是西医,虽然中医在很大程度上不需借助辅助检查即可治疗,但现代的人宁可花巨资、受尽许多疼痛之苦,也要一个西医的明确诊断,况且现在是法制社会,稍有不慎即可产生医疗官司。记得有一次我院同事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来就诊,诉头痛恶心1周,无畏寒发热,无鼻塞流涕咽痛等,以前曾有类似症状发作,但服药后均好转,此次在诊所服用很多药物治疗无效,因为是熟人找来就诊,所以没有建议做任何检查,给予“草率”处理,结果没有效果,后在它院检查,发现颅内占位(考虑肿瘤,具体不详)。事后细思,病人的一个症状的出现,虽然应从常见病、多发病入手,但是更要考虑重症疾病的可能,我们通过四诊不能明确诊断者,应该借助于现代医学的先进设备检查,对于治疗某些疾病,更应该接受现代医学的方法,方为不误。

古方《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有效名方!
散偏汤来源:

源于清·陈士铎《辨证录》

组成:

川芎一两 白芷五分 白芍五钱 白芥子三钱 香附二钱 柴胡 郁李仁 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功效:疏风止痛,和利肝胆。主治:偏头痛,或痛在左,或痛在右,时轻时重。生气、紧张时头痛加重。
偏头痛方解:该方以祛风止痛,行气活血的川芎,配以和利肝胆的柴胡,柔肝止痛的白芍,药性沉降之郁李仁为配伍特点。重用川芎祛风止痛,外散风邪,入肝胆经而行气活血,内和气机,为君药;柴胡、香附疏利肝胆、和解少阳,白芷散寒止痛,白芥子利气化痰、通络止痛,白芍、甘草缓解止痛,共为臣药;郁李仁通利二便,药性主降,可防川芎辛温升散太过,且与川芎有升降相因之妙,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祛风止痛,和利肝胆,是治疗风邪袭于少阳之偏头痛良方。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病。临产应用提要:

1.临床应用,以偏头痛,如锥刺、如鸡啄,局部搏动,时轻时重为辩证要点。

2.根据张子琳老先生经验,要抓住三点:①抓住肝胆气郁之病机,偏头痛时轻时重,情志不遂或遇阴雨天均可加重,舌苔薄白,脉弦为主要症状。②必须照搬原方,切勿加减。③应用时中病即止,切勿过服,痛止后或补肝肾,或益气血,随其体质之偏以投剂恢复气血阴阳平衡,疗效方可巩固。

古方《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有效名方!补益气血之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