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俎代庖是个什么鬼?

 日进志 2023-08-1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094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非常简单但很难做到:
积极主动
1
黎天王的金句

工作间隙打打岔,刷到黎明的一些金句,转了两个聊的群,可能谁都不会发觉,我自己有感觉的是这两句:

简单来讲

说得出的说话 做不到 那就不要讲

拼命做的事 别人看不到 那就不要做


拼命做的事,很努力在做的事,其实是没有人看得到的,那就不要做,是么?

我陷入短暂沉思,很多年前有位同事跟我讲:一边埋头努力做事,一边也要抬起头来,让人看到你。看到黎金句,我一呆,好像现在也没有多少长进。

作为大公司的小部门里“长在”这里的人,我看到的问题(怀疑只有我一个人看得出)、默默打补丁的时候实在是太多了。有时看到的小问题,私下跟相交不错的同事说,让事情未变得不可收拾前,得以及时平顺往前。或者提醒比较新的同事这个流程那个环节应该怎么走 — 其实关我屁事?

算是滥好人么?在自己目力所及,精力所及前提下,看到的问题、想到的方法是很愿意分享出来的。

自己在中间的努力被淹掉会不会不开心?

 没有… 就真的没有。

我当然知道,至少一小半的时候,我应该装作没有看到,Let it be.  因为事情总会有它往下走、往前走的方法。谁说我看到就是最省时省力?

我只是… 越俎代庖而已吧。

2
少问“该不该做”,多问“要不要做”

多年前,团队下面的同事跟我起的冲突正是在于:你为什么要做本该由别的部门来做的工作?

我并不是个争功的人。但如果这里有盲点或缺失,我是肯定会向前的那个。

久之,多年来,不争先但随时承担,不怕“从来没有做过,没有接触过的新事情”,当做就做 — 相应的结果,其实是超出预期的。

做一件全新的事情,非常磕磕碰碰地起步;像新人一样抱着笔记本去找没有打过交道的同事请教;“不胜其烦”地随时给异地销售同事电话,事无巨细去问(嘿,谁让她在我这里也是随时来电 Hot Helpdesk 呢);文件完成后仍然一边在使用中一边很敏感主动“接收”(蹭听)各方反馈;有时在项目热火朝天开会时,内勤部门的我冷不丁问同僚:需要我直接参与对外沟通吗?— 哈,会不会太秃然啊……

现在回头想想,还挺神奇的。而关于事情该不该做、对内的部门要不要对外、八竿子打不着的同事要不要问、无关的高质量报告要不要收埋细看…… 原来我早就一一选了“要”这个选项。

3
积极主动,个体选择而已

在“纯银”微博上看到一条:

看见有人说:“让我做产品,还让我做运营,就这点工资,想得美。”
想起我团队里的一个运营小孩,下班后主动找我说:“老板有没有别的任务安排给我,我想多做点事情”。我给他安排了产品助理任务。一年后我的公司挂了,这小孩进了微信团队做产品(非主流大学,专业不对口)。
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进微信团队有多难。
而我自己呢,在携程的时候去兄弟部门主动揽活给自己,没有收益,我就喜欢。
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发现、成长、创造价值,对他们来说是拿一份钱做一份工。
我理解他们,他们不理解我们。

我转给一位书友:这就是《少有人走的路》里说的两点中的一点:积极主动。

“但是,”一位创业的朋友说:“我们都希望员工不要止步于眼下布置的任务,能再积极些。但员工往往觉得老板就是想一份工资让我做两份事,榨干我。”

以上,其实是两种情境,“积极主动”的主语,是需要转换角度的。

其实我的意思是不用管别人是不是积极主动,而是观察自己。作为老板的你,当员工做的方式和态度不对,产出不高时,你去想尽办法处理、解决,是你的积极主动,这个时候,“积极主动”的主语是你。

别人是否积极主动,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只做自己能做的、影响自己能影响的。但自己能做的、能影响的,这个边界是需要自己一点点,很艰难但是要很主动去外扩的。

这也正是“积极主动”的意义所在。

4
积极主动对应的是创作

前几天在群里分享的李如一讲饮食,标准化食材和流程,可能将使得饮食不再具有个体独特感受。他讲到何以对待这种无处不在的异化:放松,然后随时有 DIY 的能力和意愿。

非常对。DIY,就是碰到具体事情,无论是什么,都大概知道应该怎样 approach 到结果,不惧怕慢慢地将事情从头做到尾,输出成果。

这真的非常重要。

而每一步探索,每做成以前没有做过的一小点,哪怕再小一点,都是 DIY。可能对别人来讲,完全不是个事儿,有更多更巧的方法来做。没关系,我自己可以从头至尾做完,一件又一件小事或大事,DIY-自己来做,就足可以了。

创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