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发展若干问题解难

 昵称65820384 2023-08-19 发布于河南

第1难

中医发展停滞,自身进化障碍

难曰:世界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纵观医学发展史,西医在短短的数百年时间里,其发展可谓迅猛,其面貌可谓日新月异。而中医呢,有人说她几千年没有发展,一直是老面孔。起码说中医的发展还是速度不快。那中医的发展为什么会不理想?是否中医体系自身存在着进化障碍?

答曰:中医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医学体系。所谓成熟,可归纳为两点:其一,是说她已经基本定型。因为成熟了、定型了,所以,她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会、没有必要、也不能够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如果你非要改变她,反倒会变成错误的、落后的东西。其二,是说她的基本内容、主要部分是正确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会被淘汰,不会过时,不会被否定。

与中医的这种成熟性不同,西医学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医学。在西医的体系内,某些部分已经成熟,如解剖学(所以,西医的解剖学在最近几十年也没有日新月异的发展)等,但其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还很多,需要大力开拓;内容中还有许多不先进(尤其是将来会是不先进的)、不正确、不全面、不完整的内容,所以要不断地更正、出新、淘汰、完善,这就是西医在整体上给人以日新月异感觉的原因之所在。但我们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西医的解剖学,数十年来乃至百年多来并未发生显著的飞跃,原因就是它的这一部分已经成熟了。

中医自身成熟了,但笔者不是认为中医不需要发展了。笔者曾写过关于中医发展的文章,有兴趣者可见附争鸣与论证篇“新世纪中医的发展方向”。但发展不能笼统地认为就是日新月异,就是不断地推翻过去的理论,提出新的、与原有基本理论相反的观点。有些人正是以这样的观点看待中医的发展。这样去看中医,必然觉得中医没有什么发展。因为中医最主要的不是这样的发展方向。事实上,中医也有不少可发展的领域,比如说,完善更切合世界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中医学,发掘新中药品种,创制适应新时代、新病种的治疗方略及方剂。后一部分其实中医界一直在做,比如有的医家针对航天研制了新药,就是这样的成功范例。所以,总体可以将这样两种医学以绘画打个比方:西医的主要发展是不断地更新画笔和工艺,而中医的主要发展是仍用那支画笔,但不断地构思出新的画作。

所以说,中医自身不存在进化障碍的问题,中医是开放的,也是愿意不断进步的。但是,我们也不认为中医发展就那么顺利、那么成功,事实上她受到了落后社会制度的压抑和摧残。比如中医原本有很高明的手术技术,但后代基本失传了,这是和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关的。

第2难

中医发展理想与否

难曰:按照先生的观点,中医的发展模式不是日新月异。看来先生似乎认为,中医的发展已经很理想了。但以余所见,中医发展很不理想,中医院在西化,即使不西化的也多是效益低下,生计艰难。不少人学了中医,反倒弃中就西,干起了西医。

答曰:首先,我决非认为中医发展很理想。相反,我认为,中医的发展很不理想。不仅现代发展得不理想,而且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发展都很不理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有扁鹊那样的杰出医生。请君读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像扁鹊诊治虢太子那样的医术以及他对齐桓侯(按:一说当为蔡桓侯)的望诊本领,当今哪个中医专家能比得了。在汉代,中医有华佗那样著名的外科手术,有像张仲景、淳于意那样高明的内科医生(按:这些医家往往精通数门学科,所谓内科医生只是按照当今的观点,就其医术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点而言),他们的辨证思想、理法方药至今被人们视为圭臬。反观当今,哪个中医专家堪当此任?在隋唐时代,医生可做肠吻合手术,这是可信的。也是在那个时代,中医已经将医学分为多科。而在隋唐时代,西医学的水平怎样呢?恐怕难望中医之项背。所以,对比古今,中医的发展是很不理想的。

那么,是什么影响着或曰阻碍着中医的发展呢?我们反观历史,可见端倪。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社会是有着较好的文明发展的环境的,包括科技、哲学,等等方面。那个时候,人才很受重视,因为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强大。所以,那个时代才有了燕昭王黄金台招贤的佳话。在那个时代,类似的情况,决不是唯一。那种竞争性的发展模式,造就了时代的辉煌。诸子百家,群起争鸣;各类人才,一展身手:有攻科学技术的墨家学派,有攻军事学的孙吴学派,有攻外交学的苏秦张仪。在中医界也存在着诸家学说的争鸣,直到汉代,还可以看到诸多医家学派。竞争促进发展,这样的社会氛围就使中医学(也包括科技、哲学等)的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到了宋代以后,统治阶级只关心自己政权的稳定,对于科学技术等,压根就没当成重要的事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他们摧残了百家学说,独尊儒术,且把儒学的保守性推向极点以致形成反进步的力量。对男女伦理的过分强调和限制,对尸体也过分尊重,必然影响外科学的发展;万般皆下品,惟有当官高(注: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官,所以,其实质是“万般皆下品,惟有当官高”,当然官越大,就越优越,掌握最高权力的人也就具有了无比的优越性),那种只看重牧民之术,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教化,必然导致国家的落后。在那以后,中医的手术、推拿、正骨等学科相继处于崩溃的境地。不仅外科领域如此,就连与封建伦理冲突不明显的内科领域,由于拔尖人才的流向(或曰最钟爱的领域)不是科学技术,也不是医学(所谓“不能为良相,则为良医”,就是科举不中以后,才无奈选择医学,一流人才绝大多数进了官员族而非科技和医学),所以,内科学的成就也甚平平,远非春秋、汉、唐时代可比。科技的落后,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落后,最终导致亡国之灾。纵观医学发展史,张仲景之后,再难看到同样水平的医家出现于世,即使有叶天士那样的聪明之士,也难以与张仲景那样的医家相提并论。中医发展的不理想,这是医学发展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个中原因,发人深省。

历史发展到了近现代,西医来到了中国,首先在外科手术方面填补了中医的空白,显示了它的长项;其次在理论方面也和当今的中小学的教育理念高度的吻合,使人们从小就树立了牢固的西医式的方法论、世界观。再次,西医的经济头脑在当今的中国尤其突出。滥检查(西医现存在大量的无必要的检查项目,且这些项目难以清理,因为它可说是排除性检查)、大治疗(小病大治,动辄输液、手术——如剖宫产在当今中国比例极高)、高消费(动辄日花销万数),这对中医从业造成了很大冲击,许多中医师为生计、为获得更高的收入而疏中近西。但我们想问的是:这低花费的中医就是不好的吗?所以,中医发展的不理想是有原因的,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加以解决的。

第3难

中医发展不理想的原因在自身

难曰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中医的发展不理想。我想借用一下中医的理论来说明个问题:中医认为正气是发病的根本,把这个“发病观”拿来比照中医的发展,那中医发展不理想这个“病”是否主要与中医自身有关,即:是否中医自身存在着许多问题或曰缺陷?

答曰:中医发展不理想与中医自身有关,但主要的却不关中医学术。我们以动物保护问题作比喻:当今许多动物遇上了生存危机,主要的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使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以致这些动物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今的环境,比如栖息地被侵占,食物链遭破坏,气候改变过于急剧等等。中医在她诞生和兴盛的历史时期,是有着一个与其适应的环境的。比如社会的松散,彼此的依赖性差;在社会结构中家庭的重要性极高,生产的微型状态;学术的自由状态,政府的干预、影响少,意识形态的冲击少,医生只须安于学术和诊疗,外界杂碎事物极少干扰等。

时过境迁,时代变易,社会环境不断发生改变,中医也渐渐发生了一些与之适应的变化。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情况是极不寻常的:社会环境急剧改变,破坏了中医的生存环境。譬如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被引进于医疗和教育,像这种大班次的中医教学就是一例。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成真正的中医高手,而民间师带徒的传承方式又遇到了种种困难;其他如分科极细的现代医院方式难以成就完整的中医师,因为中医讲的是总体把握,整体观念;再如,医疗收益的问题诱惑着中医师的西化,因为只有多做检查、多开刀才能带来丰厚的收益。此外,管理上的循习,以西方科学思维为主导地位,不利于中医的自由发展(如课程的设置难以体现各医家的学术传承);大学前的教育严重缺乏中医的前期必备知识和基础思想,从而使中医高等教育变成了从初级起步,甚至是逆向扭转起步;意识形态领域的基础,建立在非中医本体思维上,如科学主义的泛滥影响着中医思维;传统格物致知思维的丧失,传统东方科学的丢失,使民间对中医渐趋陌生化;中医诊所的状态受西医理念的干扰,如无菌观念与中医的不合;政府的奖励往往厚待西化者。如此等等,都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这种环境下,中医的发展不理想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4难

中医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责任在自身

难曰:先生所说的近代环境巨变影响了中医,是客观存在的,但中医在这种变化了的环境下不能很好地生存,这责任是否仍在自身?


答曰: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仍以动物保护来比喻。在地球环境自然地、慢慢地演变中,极个别动物不能与之适应,咎在该动物自身——是它们的进化没有跟上环境变化的步伐。但若由于人类的破坏,短期之内环境巨变,有大批动物不能生存,则当责于人类了,因为任何动物随环境改变而进化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常量(或曰常速),它们不能任意控制这种进化的进度或速度。所以,在人类活动过度,温室气体的排放空前加速,环境变化剧烈的今天,极端气候加剧而频发,生物大批灭绝,人类到了该猛醒的时候了。在这种环境气候下,许多濒临灭绝的生物,并不是他们自身进化太慢,而是人类的贪欲之心和肤浅的科学观害了地球,糟蹋了环境,才使得这些物种面临危境或绝境,可以说,就近代大部分濒临灭绝的生物而论,其咎不在这些生物本身(不是它们不进化)。与之相似,百年以来,中医正是面临着如此的困局。正因如此,中医界才一直要求政府要有符合中医特色的政策,要给中医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或曰环境。譬如不能拿无菌的观点看待中医的草药饮片,不能单拿当今已知的化学观点论中药,不要用当代科学思维去评判中医而定取舍。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呢?即使像大熊猫这种因进化太慢而面临灭绝的物种我们都要大力保护,对于那些因环境破坏,丧失生存领地、生存条件、生存环境的物种,我们人类更应该反躬自责,改正不当的做法,让物种有一个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所以,才有了生物保护区等对策。与此相比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政府制定合适的中医政策的原因。我们所说的中医政策主要的并不是要求政府对中医格外施恩,而是给中医一个自由的空间、合适的环境。


当然了,我们中医也会尽量地合理进化,使自己尽量地合拍于当代,不过,这种合拍是不能放弃中医灵魂的。


所以,合理的、渐进的环境改变,中医要适应也能够适应,但被人为破坏的环境、恶劣的环境、剧变的环境,则需要这些麻烦制造者改弦更张。


退一步说,对于“大多数能适应当代环境,有少数的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环境”的现象,我们也应该正确分辨。假若一个村子的村风、教化出了问题,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爱偷扒火车上的东西,因而这些“大多数”都发了小财,但有百分之十的人仍恪守道德,不沾这不义之财,于是光景稍差,我们能责怪这村里的百分之十的“少数”,说他们不会致富、不适应环境吗?如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医院滥用检查,开大处方,小病大治。而中医的检查费用几乎等于零,不少真正的中医也不愿意为了收益开大处方,于是经济效益较低,显得不够景气,表面看来,似乎这些中医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但谁能知道,在他们的身上,却担负着道德的重负。我们不应仅仅看到这不景气的外表,更应该研究让他们走上景气之路的政策。

本文选自张德英《中医答难与解惑》,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