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小肠的认识及治疗

 上池汤液 2023-08-19 发布于山西

小肠的生理功能

小肠病的病因病机

小肠病的辨证施治

一、实热证

常用药物

二、虚寒证

常用药物

三、小肠气痛 

 

小肠的生理功能

  小肠上接幽门,与胃相连,下接大肠。其经脉络心,小肠大肠相接之处,名为闸门。水谷经过胃腐熟之后,通过幽门下注小肠。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继续消化、吸收和转输,即分别清浊,使清者(水谷精微)被吸收输送到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注者(糟粕和水液)注入大肠和渗入膀胱,水液从膀胱排出,糟柏从大肠而下。当小肠的功能失常时,则出现消化功能不良和大、小便的异常。所以,“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是,小肠要完成其化物和分别清浊的使命,只有与脾、三焦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脾阴不足,则中焦不能受盛,隔食,便结;三焦相火不足,不能蒸化水谷,则为溏泻。”明确指出脾和三焦机能不足,直接影响小肠的化物和分别清浊的功能,影响二便的调畅。因此,古人在治疗泄泻的法则中,有“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泄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方法。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小肠的生理功能相当于部分消化吸收和泌尿功能。  

小肠病的病因病机

  小肠病可分虚实两大方面。虚者,多因饮食失节,损伤脾阳,导致中焦虚寒;实者,多为小肠实热。小肠与心互为表里,其热邪多由心热传来,故有“心移热于小肠”之说。一旦小肠有病,可表现出清浊不分,转输障碍,即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异常。

  

小肠病的辨证施治

 在临床上,小肠病可分为实热证、虚寒证和小肠气痛三证来施治。进行辨证时要参看脾病的病因病理,心脏病的“心火上炎”和“膀胱”病等节。

一、实热证具备主证1项、兼证2项即可确定诊断。【主证】口舌生疮、小便涩痛。

  【兼证】心烦口渴,咽痛耳聋,小腹作胀,茎中涩痛,尿血,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临床特点】与心火炽盛症状往往兼见。【治法】清利实热。

  【代表方剂】导赤散  

处方:双花、茅根各30克,生地、小蓟各24克,木通9克,甘草梢3克,竹叶12克。水煎服,日1剂。  

二、虚寒证

  具备主证1项、兼证2项即可确定诊断。【主证】小腹隐痛喜按,小便频数不爽。【兼证】肠鸣泻,喜温恶寒,舌淡苔白,脉象细缓。【临床特点】与脾肾阳虚往往兼见。

  【治法】温补小肠、散寒止痛。

  【代表方剂】吴茱萸汤加肉豆蔻

  组成:吴茱萸、人参各6克,肉豆蔻12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

  方解:吴茱萸、肉豆蔻温中散寒止痛;生姜温中散寒;人参、大枣补气健脾,又防吴茱萸之辛燥。统观全方,共奏温暖下焦,散寒止痛,健脾止泻之功。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此方有健胃、止呕、镇痛、强壮、止泻等作用。 

 三、小肠气痛

  具备主证即可确定诊断。

  【主证】小腹拘急疼痛连及腰背,下控睾丸。【兼证】睾丸肿大,小腹硬满,腹胀肠鸣,舌苔白,脉沉细。

  【临床特点】小腹急痛走串不定。【治法】行气散结止痛。

  【代表方剂】橘核丸(《济生方》)组成:橘核15克,海藻、昆布、海带各30克,川子12克,木通、枳实、玄胡索、木香各9克,桂心、厚朴各6克。水煎服(将丸剂改为汤剂)。  方解:橘核、积实、厚朴、木香、川子、玄胡索舒肝理气止痛;木通祛湿通脉;桂心助阳散寒;昆布、海藻、海带软坚散结消肿。统观全方,共奏调气活血,散寒祛湿,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此方是治寒湿之邪结于下焦小肠的方剂。若下焦或睾丸无肿块结聚,为寒邪凝滞作痛,当去昆布、海藻,加乌药;阴囊和睾丸隐痛而硬,局部发凉者,当去木通;睾丸红肿者,为湿热结聚,加黄柏、知母、苍术,以奏清热祛湿、软坚散结之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