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风挟痰案-摘

 柴桂苓 2023-08-19 发布于山东

吴××, 女, 60岁, 1976年1月10日初诊。

1975年底渐觉左眼睑下垂,左眼球不能向上、下、内侧转动,头痛剧烈,痛苦异常,每因坐起或稍有移动,即呕吐不止,汤水不能进,经某医院有关科室会诊,并作脑血管造影,诊为“脑后交通支动脉血管瘤”,经镇静、安眠、降压、止痛等处理,数日无效,因惧手术而求治于中医。患者就诊时,形体消瘦,头痛如劈,以巅顶为甚,眩晕呕吐,烦躁易怒,口苦不纳,心悸而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厚而腻,脉弦滑。此属肝阳化风挟痰火上犯清窍,淤阻不行,治以平肝熄风,清热化痰为主,佐以化淤通腑。处方: 山栀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勾藤21克(后下), 僵蚕12克, 地龙15克, 苦丁茶9克, 胆星12克, 枳实9克, 竹茹9克, 丹参18克, 赤芍15克, 芦荟12克,四剂,水煎服。

1月14日二诊: 服上药后,头痛大减,咳晕亦轻,坐起及走动已不呕吐,夜已能睡,能少进稀饭,口微苦,大便已行,但滞下粘腻不爽,左眼仍不能转动,脉舌如前。此为肝阳趋平之象,而痰淤交阻仍未能化,再按前法加减出入,以观动静。处方: 郁金15克, 栝蒌9克, 山栀10克, 黄连10克, 钩藤21克, 僵蚕12克, 苦丁茶9克, 胆星9克, 地龙15克, 丹参15克, 赤芍10克, 枳实9克, 芦荟9克,三剂。

1月18日三诊: 头痛又减,饮食大增,精神转佳,夜能安,大便通,苔厚渐退,脉滑弦。病有起色,仍宗前法化裁。处方: 山栀9克, 黄连6克, 钩藤1克,苦丁茶9克,胆星9克, 竹茹10克, 枳实9克, 赤芍15克, 地龙15克, 丹参15克, 姜蚕9克,六剂。

1月25日四诊: 患者精神愉快,自述服上方三剂后,眼睑已不下垂,眼球转动灵活,可做一般家务,六剂服完后,原有症状均除,唯觉足跟疼痛,腰酸腿软,时有头微晕,手足心热,舌光红无苔,脉沉细。此乃痰火已平,而肝肾阴亏显露之象,治以滋肾柔肝,缓图其本。处方: 生地12克, 杞果10克, 女贞子12克, 生龟板15克, 丹皮12克, 元参12克, 白芍15克, 蒺藜12克, 僵蚕9克, 麦冬15克,5剂。

11月31日五诊: 服药后诸症悉平,可操持正常家务,上方去蒺藜、僵蚕继服六剂,并嘱常服六味地黄丸, 以资巩固,随访至今,除偶感头晕外一切如常人。

按: 患者早年生育过多,加之怫郁伤肝,水亏阳亢之势已成定局,又长期失于调养,高年来临,肾水愈虚,阳亢过极莫制,化风挟痰火上犯清空之所,遂致风阳痰火痹阻脉络,出现种种险恶之候。此虽本虚在先,但就诊时所见头痛如劈、眩晕呕吐、口苦烦躁、目睛不动、苔黄腻、脉弦滑等风阳痰火等标实之候,来势甚猛,如不速平,恐有危及性命之忧,宜急以治标,平肝熄风清热化痰逐淤通腑同时并举。方中钩藤、苦丁茶、地龙平熄肝胆风阳; 山栀、黄连苦寒直折肝胃之热; 竹茹、胆星化痰止呕; 更用芦荟专清肝火,又合枳实夺痰火以下; 丹参、地龙、赤芍活络逐淤以开脉络之痹。自一诊至三诊屡投清热化痰之品,病势转危为安,四诊至五诊因证情变化,故更改方药,以滋填甘柔,务使阴气来复,阴以敛阳,因药证合拍,病渐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