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承陈毅之争:二野三野谁去解放大西南?毛主席:我可没有偏心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8-20 发布于辽宁

48年底至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军精锐兵团大部分都已被消灭,只剩下长江以南的区域还在蒋介石的掌握之中。

4月20日,李宗仁、何应钦电告北平国民政府谈判代表张治中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由此展开。

从4月21日到6月2日,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并最终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渡江战役是国民党军队最后一次有力的抵抗,此后的战事,除了极少数的几次战役外,我军基本都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一路凯歌。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有时候根本不用打仗,喊一声敌人就投降了。”

为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毛主席精心布置了一个向长江以南进攻的战略:

从第一野战军中分兵第18兵团,由贺龙率领,在亲临一线吸引胡宗南的部队,不使其南逃,然后伺机入川;

以刘邓率领的第二野战军,西进贵州、四川,经略大西南;

以陈粟率领的第三野战军南下福建,经略东南沿海;

四野则一路南下经略中南各省。

三路主要大军依次经略西南、中南和东南。

毛主席特别强调:

二野要注意,蒋介石、何应钦以及桂系正在做割据西南的美梦,胡宗南也有从昆明撤退的可能,要想将其全部消灭,必须从南面(川东南)进军,斩断其退路;

三野要注意向南迂回,优先占领沿海地带的漳州、厦门、金门等地,断敌海上退路,不使敌从海上逃脱;

四野也要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的办法,远远地超越到白崇禧的后方,切断其退往贵州、四川、云南、海南岛等地的退路。

这便是毛主席著名的“大迂回、大包抄”战术。

据《中国雄狮:二野档案》披露,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期间,曾就各路大军的进军方向这一问题征求过各路野战军主官的意见。

当时,陈毅提出,应该让三野进军西南,而让二野进军东南。

他的理由是:“二野这些年太苦了,挺进大别山的时候苦,淮海战役的时候也很苦,把老本拼得厉害。不如三野和二野对调,让三野去西南,二野去东南,东南沿海地区要富庶得多。”

陈毅高风亮节令人佩服,但刘伯承却说:“不行,你陈老总为啥子抢我的任务呦。”

他当然知道陈老总的好意,但把艰难的事情交给战友,自己去做轻松的事情也不是他符合他的原则。

毛主席听后还是赞同刘伯承的看法,他说:“我可没有偏心啊,三野的底子是新四军,新四军过去常年在江南水乡,有水战的经验,相比较而言,二野在这方面就没有经验。三野的任务不仅仅是解放华东、华南,将来还要跨海作战,要物尽其用,各取所长嘛!”

也就是说,毛主席对于让三野去经略东南,是已经下了决心的,是有长远的战略思考的,这一点无法改变。

那么,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让四野去经略西南,而让中野去经略中南呢?

据《宋任穷回忆录(续集)》记载,毛主席还确实有过这个想法,还一度考虑过让宋任穷留在湖南当省委书记,但最终这个想法并没有实施。

虽然宋任穷在回忆录里,把此事的原因归结为四野首长的要求,但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出于军事上的考量。

渡江战役前,一、二、三、四野的番号正式确定,其兵力依次为16万、28万、58万和90万。而且,正如陈毅元帅所说,二野坚决执行了中央军委的命令,他在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中太苦了,老本拼得厉害。中央在制定决策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重因素。

相比之下,相对疲弱的二野应该承担比兵强马壮的四野更轻一些的任务,这是合情合理的。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总体环境较为闭塞,敌人兵力难以集中,一旦被围就无路可走。而且,当时国军中唯一还有一定作战力量的胡宗南部正在川北防御一野,远离出南方的出海口和出境口,大迂回,大包抄战略更容易实施。除了胡宗南部外,其余防守西南的,则是一些地方部队,如刘文辉、卢汉等部。

二野当时的兵力和西南守敌的兵力对比并不占优势,而且陈赓兵团还被暂时划归四野指挥,但是二野是有援兵的,中央可以命令贺龙率领18兵团入川,也可以让陈赓在执行完任务后归建二野,事实上,后来的部署就是这样展开的。

相比之下,白崇禧率领的8个兵团22个军50个师35万人,在华中和中南地区防守,比较起西南地区正在遭受我一野和二野南北夹击的胡宗南部,他们是更难对付的。

毛主席在进军大西南期间的战略部署,展现了他高远的战略眼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高妙的全局统筹能力,完全可以用高瞻远瞩、臻于化境来形容。

在进军西南前,毛主席给彭德怀、贺龙发电,要求暂时不可将18兵团派往汉中,以免胡宗南迅速南退,逃往云南。

18兵团出动的时间“不可太早,宁可稍为缓一点”,“俟二野主力到达指定位置后,再从南北两面对四川守敌形成合围,并发动最后的围歼。”

同时,他布置刘伯承在郑州公开露面讲话,营造二野将从陕西入川的家乡,并以我党潜伏在胡宗南身边的副参谋长刘宗宽故意释放假情报,加强胡宗南对我军将从北进攻的认识。胡宗南因此决定在秦岭、陕南一带集结主力。

毛主席则下令二野从南面隐蔽开进,由贵州长驱直入;陈赓兵团和四野向广西进军,随后以陈赓兵团进军云南,切断其退往海南和国外的退路。

国民党后来在总结其在西南作战的经验教训时说:“由于国军判断'匪军’主力系由秦岭南下,故特加强川北兵力配置,以致川南空虚,匪第五兵团遂得以由贵州长驱直入,而国军已无足够兵力防堵,以至于被围于成都附近地区,数十万大军终在突围中迅遭覆灭。因敌情判断错误,导致作战指导失策,终使全军覆没之惨痛教训,莫此为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