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难道不该为连花清瘟感到自豪吗?附

 d_lotus 2023-08-20 发布于北京

王某聪刚炮轰连花清瘟的时候,我叫了一声好,不是因为WHO是否真的提到了连花清瘟或者其研发及售卖等等,而是:他的质疑,看起来是浇冷水,从另一个角度,却正是呼吁药业和国人明确连花清瘟的适应症,不能夸大和滥用

对药物适应症的明确,更有利于好药流传。

否则,试想,不分虚实寒热,谁谁都吃连花清瘟,阴证、寒证的用出问题了,不都怪到连花清瘟上?最后又说“中医”无效。这不更糟糕?

像街边以“中医”为招牌的某某治疗,打着中医的幌子,出了问题,让人诟病的不是那个出问题的人,而是他用的手段,砸了中医的招牌。如同切菜的时候切了手,你不怪自己,却怪菜刀太锋利,这种思维是很有问题的,但是老百姓好像很容易被某些媒体如此误导。

中医在瘟疫的治疗上是有发言权的。

中医必读必背四大名著,除了医理为主的《黄帝内经》和药学为主的《神农本草经》,方书之祖,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就是外感热病(感受外界毒邪,引起发热的一类疾病)治疗的经典代表,里面太多的经典用方,如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等等,退热效果堪称神速。

中医治病有一个特点,辨证论治

无论你感受的是细菌、病毒,只要这些外来邪气引起你,而不是他,这个人身体的一系列变化,符合某种特殊的病理阶段(证型),就可以用某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最简单的比方就是:

同样都是外出淋雨,甲感冒了,恶寒发热流清鼻涕;乙却是咽痛、咳嗽流黄稠鼻涕;丙没有咳嗽流鼻涕,却是头疼身疼关节疼。这是为什么?

中医理论明确的告诉你,邪之于人有易感性方向性

同样的外邪,进入人体后,会受到人的体质影响,从而发生不同的转化和传变,出现不一样的症状。这个不难理解:同样感受新冠病毒,有人成了重症,有人却只是无症状带菌者。

上述淋雨的例子中,甲、乙、丙三人之所以出现不一样的症状,主要原因是体质寒、热、湿的不同,虽然同时感受了风寒湿,最终却从寒化、从热化、从湿化,出现了临床症状的区别,这样的情况,用药能一致吗?

在中医中,这被称为“同病异治”,根本原因是“证”(具体病理改变)不同

反过来,甲外出淋雨,乙在家里多吃了几个冰激凌,丙昨天熬夜到拂晓了才睡,都出现了恶心不愿意吃饭,大便稀溏不成形,三个人,病因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却一模一样,这时,健脾和胃化湿(治法)就可以。为什么治法都一样?这,被称为“异病同治”,支撑在于“证”(当前的病理变化机制)是一致的:都是脾虚兼有寒湿。

所以,连花清瘟、藿香正气、再早先的双黄连,也是一样的:

都感受了新冠病毒,但甲、乙、丙体质各异,表现出来的症状大相径庭,不可能都用连花清瘟。

而,不管你感受的是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的汉坦病毒,还是只是普通的感冒病毒,或者只是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只要你出现了连花清瘟的适应症,就可以应用。

那么,连花清瘟的适应症是什么?要如何用?我们可以再看一下它的组方。

此前,必须要说明的一点,连花清瘟说明书上明确写出来的只是药物组成,中药组方的另一大要素:药物剂量,并没有标注,这个有人家的知识产权。

我们的解读,只能说这些药物,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但精确的药效和适应症,仍需掌握整个组方和精确剂量配伍的研发人员来给出(这也是为什么我赞王某聪吼出的那一嗓子:中药很好,中成药很好,但太需要精确运用了,否则反复被滥用,最终会导致不敢用,不是被误会就是被糟践了毕竟,剂量不一样,药效是会明显变化的就拿医圣张仲景最经典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五汤,组方一模一样,却因为剂量差别,而成了两个功效不一样的方子:

小承气汤:大黄4两、枳实3枚、厚朴3两。厚朴三物汤:大黄4两、枳实5枚、厚朴8两。前者重用大黄,目的在攻实;后者,改厚朴重用,目的是行气。

这就是中医不传的秘诀:剂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临床上很少使用中成药的原因之一:确实是“补中益气丸”,但是它的成分具体多少,你不是研发人员,是不会清楚的。这类药物,只能用在单纯证、典型证、和轻症上。这个侧面,也说明了为什么“连花清瘟只能用在新冠普通型轻症上。你想想,在全球蔓延了两年多,变异这么快,这么复杂的新冠…真正的复杂病例,仍须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量身定制的处方。

但,普通型、轻型,不是连花清瘟最准确的适应症。看连花清瘟的组方:

连花清瘟说明书 图 | 网络

金银花、连翘、麻黄、苦杏仁、生石膏、贯众、板蓝根、鱼腥草,还有广藿香、大黄、甘草、薄荷、红景天。

不难看出,连花清瘟的基本组方为“麻杏石甘汤”,大概有点银翘散的影子,加了很多清热解毒药,以及两味芳香之品。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第63条:“无汗而喘……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数……是为热饮,麻杏石甘汤主之”,明确将麻杏石甘汤应用于邪热壅肺引起的喘、咳、高热不退。现代医学研究提示,麻杏石甘汤具有良好的解热、抗炎、镇咳、抗病毒等功效,临床常被用于肺炎喘息高热不退的治疗。 

这么好的方剂,《医宗金鉴》提出了它的性能:“石膏为清火之重剂”,就是说,这个方子,性质是寒凉的,用于清火,而且清火能力特别强。也就是说适合热证。如果证型属寒,无论虚实,都不适用。

那连花清瘟13味药,麻杏石甘汤只占4味,剩下9味是不是就把清火重剂改成轻剂或者别的,可以更广泛适用的方子了?
且看:

从寒热阴阳属性上,连花清瘟,13味药,温性药物仅仅占了3味,除外1味平性的,剩下9味,全是寒凉药物。是大队清热解毒之品!连花清瘟”是一剂清热重剂

从寒热温凉程度上,9味寒凉药中有一味“大寒”的石膏,剩下4味,1味平性(甘草,寒热平均),另外3味(麻黄、杏仁、藿香),均属于温性,并无“阳热”之品足以对抗“大寒”。

可见,整个组方性质偏寒凉,适用于“热性证型,“寒性不适合。

从药物补虚泻实功能上看,13味药,有补益作用的只有2味(红景天、甘草),通过醒脾和中(促进消化功能)间接补益的1味(藿香),剩下的9味,不是清热解毒,就是化痰排脓,全是攻邪药


可以看出,连花清瘟”是一剂性质属寒性攻邪剂,适用于体质壮实、证型属实热之人,身体虚弱,寒证不适合。简言之:

热证+实证=适合;
热证+虚证=不适合;
寒证+无论虚实=不适合!

热证有什么表现?
身热汗多、面赤烦躁、口渴喜冷饮、神昏谵语、便秘、或拉肚子但肛门灼热,大便臭秽、口臭、小便深黄、舌红、苔黄干燥、脉洪大滑数等。

寒证有什么表现?
虽然发热,却怕冷,不出无汗,鼻塞,咳嗽,不敢进食冷,喜欢暖和,腹胀,四肢冷,精神萎靡,呕吐,拉肚子后乏力萎靡加重,粪便色淡臭气不明显,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浅显来说,舌象如下:


红舌,口干舌燥,咽痛,便秘,可以考虑用连花清瘟。
而如果是这种舌象:


寒湿明显(实寒)
或者是这种舌象:


寒证且血亏(虚弱,虚症)明显;
均属于阴证,断不能用。

简言之,无论你感了什么邪,只要你有咽痛,口干舌燥,口臭,怕热,便秘,尿黄,舌红,脉数,就可以用连花清瘟。异病同治,只要你的证型是热证、是实证,就可以用。如果是虚症、寒证,就不适用

还有,连花清瘟能不能用于预防新冠?
我认为以岭药业过于保守了,虽然大多数中医也跳出来说不能预防。但,外邪感人有易感性,虽然新冠病毒对于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为什么有人是重症,有人却是无症状带菌者?和体质有关。除了体质的强弱,更重要的,体质的阴阳寒热。


你如果正好是热性体质,虽然没有生病,却习惯性大便干结,容易上火,容易口干舌燥,喝冷吃冰特别舒服,容易烦躁,怕热,舌红苔黄,等等这类阳热便旺的体质,万一不小心感受新冠病毒(或者感冒病毒等其他病毒,哪怕是寒邪),则容易从热化。这个时候,可以适当使用连花清瘟纠偏什么是抵抗力强的健康人?平人,阴阳平均,阴平阳秘之人。中医治病是纠正体质阴阳不平衡

换言之,素体阳热偏旺的人,是可以用来预防的。但不能过度,少许服用一两天,就需马上停药。毕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脾胃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本(免疫力的来源)。实在搞不清楚时,别忘记咨询中医师


连花清瘟为什么能取得明显的疗效,我个人认为,除了经方麻杏石甘汤,除了大队抗病毒中药,更关键的,在于巧妙地增加了芳香之品:广藿香和薄荷脑。

新冠属于疫疠之邪,中医认为“凡瘟疫之流行,皆有秽恶之气”。而芳香之品善于化湿辟秽。芳香之气,能避一切恶邪”,使用芳香化浊类药物进行避瘟是古代医家的重要思想。中医许多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肘后备急方》等都有用熏香防治瘟疫(大概类似空气消毒)的记载。


同时,更重要的,芳香化湿、醒脾、和中中是什么?中土,化生万物,人体中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通过促进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食欲,提高免疫力,扶正以驱邪,中医所谓“得胃气则生”。

当然,这些个寒热、温凉、清热、虚实、芳香、正邪等等,老外听不懂,在这个层面上,我是非常赞同用西医药理研究方法来研究中药和中成药的。毕竟,真正的医生,谁会有门户之见,说:“我是西医,就不能用中药”,或者“我是中医,就不能说这味中药、这种中成药能抗病毒”呢?

在生死存亡面前,在人命面前,在被疾病折磨的痛苦的同胞面前,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不都应该是博汲医源,找到最有效的、最能解决问题、最能帮助病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赶紧去治病救人,为病患解除痛苦吗

面对确有疗效的连花清瘟大张旗鼓抹杀和打压的人,不是没有良知,就是别有用心。

反反复复还是那句话:连花清瘟是药物,有它的适应范围。用对了就能取到良效,用错了,那一定是有副作用的(没有副作用的白开水、大白米饭,吃多了还会出问题呢)。

如果历来胃里怕冷,不敢吃生冷蔬菜瓜果,喜欢用热水袋捂着的人,你要是不小心用了连花清瘟,拉肚子了,你不能怪“连花清瘟”不好,只能怪用你用错药了。就像降压药,给高血压的人用是良药,但要是给了正常血压甚至低血压的人用,人晕倒了,你怪这是降压药的副作用吗?这是流氓逻辑。

那些说连花清瘟、双黄连的副作用是胃口不好、拉肚子的人,首先回头去反思,你是不是连寒热阴阳都没有分清楚就胡乱用药,又胡乱甩锅了?


世间有很多浅显的道理,大众应该擦亮双眼看清楚,有自己的定见,别被别有用心之徒模糊和混淆视听,最后变成跟着起哄和被愚弄的盲从者。


中国出了连花清瘟,我认为,是国药之光,是国人之光,是最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至少,用药的时候不用非得从美帝高价进口某瑞公司的某种特效药物,又担心一向好像对华不怎么滴老美会不会在某瑞的药里给华人加上什么阴谋。

而至于连花清瘟背后的企业资本如何——人家研发出了好药,为你解决了问题,你支付购买这个方法和产品,这不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吗?不然,给你一堆中草药饮片,你自己来组方?


总之,固然应该评估其疗效范围,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但是,更不能一味愚昧至极地抹杀和打压,这不仅仅是可以缓解病情和救命的有效中成药,更是中国人的知识产权,这是民族魂!对任何一件事物持有客观、包容且辩证的认知,才是大国民族该有的态度

王某聪喊的那一嗓子确实喊得好,提醒我们中医人要更严谨,提醒国民要明确某种特效药的精准用法,但其喊得忘形了,最终微博被禁言,确实也是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