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精读】少阴篇条文310-313

 阿尼古经方学习 2023-08-20 发布于广东


【伤寒论精读】少阴篇条文310-313

写在前面:条文依照宋刻版《伤寒论》顺序排序

【条文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小编解读:

这条是讲少阴病阴虚火炎咽痛的证治。

尤在泾前辈云: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隔,入肺中,循喉咙。其别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现在少阴下利,则导致津液下脱,以致虚热上逆,故出现咽痛,胸满,心烦等证。

陈亦人前辈认为本证的病机是脾虚不能运化,肾阴下泄而虚热上扰。本证的下利既不是虚寒证的下利清谷,也不是三阳经的协热利,而是脾虚不能输化所致,阴液下泄,则肾水不足所以会有虚热上扰,出现胸中满闷而心烦的现象,虚热循经络上至咽部则咽痛。根据脾虚下利,应该健脾运化,但本证又有虚火上炎;按照阴虚火炎,治当滋阴降火,但有碍于脾土不健。当用养阴清热,健脾止泻,甘凉柔润的猪肤汤采用甘润平补之法,补脾而不燥,养阴清热又不伤脾。则脾健利止,津液得复,虚热得去,病愈。

【条文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

小编解读:

这条论述了少阴病客热咽痛的轻症证治。

本条多数医家认为少阴病,二三日,还没有出现里证就咽痛,说明不是虚火上炎,而是客热中于少阴经络。以方测证,用生甘草具有平热解毒,生津润燥之意,本条文中的咽痛属于热证的咽痛无疑。

关于这里引起咽痛的客热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各注家解释不一。

单玉堂、张锡纯、邢锡波和王晋三等前辈认为是少阴肾水不能不能上承以致心火上炎而循经上犯咽使然。

胡希恕前辈认为这段条文应该归属于少阳病篇,因为少阳病的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眼睛红、耳朵聋,胡老主张咽喉、眼睛、耳朵这些孔窍的病都应该属于少阳,因为咽痛忌发汗,少阴病发汗的机会不多所以搁到少阴病篇里面。

而曹颖甫前辈则《伤寒论发微》中认为少阴病二三日脉微细则营热日消,但欲寐则卫阳日损,二三日咽痛则已寒尽阳回,而病在食管,胃热胜而燥气上逆,治之者当以清胃热为主,此固尽人而知之。然何以不用白虎汤而但用生甘草一味?盖生甘草能清热而解毒,胃热上蒸,血分郁久成毒,若疮疡然,痛久则溃烂随之矣。仲师用甘草汤,盖先于未成咽疮时,预防之治法也。然则不瘥,何以用桔梗汤?盖胃中燥热上僭,肺叶受灼,则热痰胶固而气机不得宣达,非开泄肺气,则胃中郁热不得外泄,故加开泄肺气兼有碱性之桔梗,以破咽中热痰,使热痰以润滑而易出,胃中热邪且随之俱泄,而咽痛可以立止。

对于上面三家论述我自己对客热到底是什么也比较困惑,同时日本汉方家吉益东洞则《伤寒论集注》中认为本条:急迫而咽痛者,甘草汤主之,加肿及脓者,桔梗汤所治,不可混用也。更增加这段条文的迷惑性。至于这里的客热我更倾向于少阴肾水不济以致心火上炎循经干犯咽喉。其他朋友有其他见解的欢迎跟帖讨论,也助我解除对这一段文字中客热的困惑。

【条文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能出者,苦酒(即米醋)汤主之。

小编解读:

这条是讲少阴病咽痛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生疮、不能言语出声的证治。

结合上一条我们可以认为由于没能及时截断病程,导致咽中痛进一步恶化为生疮并产生不能言语发声等继发症候。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消肿止痛。老五版《伤寒论》教材和《曹颖甫医著大成》对苦酒汤的方解很精彩,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条文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小编解读:

这条主要讲少阴病客寒咽痛的证治。

若是单凭咽中痛一证还不能辨别出咽痛属于寒还是属于热,以方测证,仲圣用半夏散及汤主之,其组成半夏和桂枝为燥热之性,该处的咽痛当为客寒所致。

曹颖甫前辈在其著作中引用吴氏《咽喉秘集》中有寒伏喉痹一证,略言此证肺经脉缓寒重,色紫不甚肿,若误用凉药,久必烂。其方治有用细辛、桂枝、麻黄者。甚至有呛食音哑六脉迟细之阴证,用麻黄三钱,桂枝一钱,细辛二钱者。然则此咽中痛证,脉必迟细而缓,其色当紫,其肿亦必不甚。然则仲师之用桂枝,亦所以宣通阳气耳,以其寒在血分,故用桂枝,而不用麻黄,且缘少阴不宜强责其汗故也。可资参考

【小结】今天学习的4条条文,尽管都是咽部病变,310条属于少阴阴虚咽痛,治宜滋肾润肺补脾;311,312条当属于少阴客热咽痛,治宜清热涤痰利咽,敛疮止痛。313条以方测证当属于客寒咽痛,治宜散寒通阳,涤痰开结。建议遇到患者咽痛最好观察一下咽喉病变部位的形态再结合其他四诊信息,准确分清病性病机,才能达到药到病除,效如桴鼓的收效。

读《伤寒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联系前后文反复阅读,每读一遍,对《伤寒论》的理解就不同,听李赛美老师讲台湾的张步桃前辈读《伤寒论》至少3000遍!!张老读《内经》至少全文手抄过50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诚不欺我也。

经方的效如桴鼓离不开准确把握病程和明辨病机。尽量获取病家更多的四诊信息,以便在辨证时能够去伪存真,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最后对条文中的疑问点也欢迎中医朋友们跟帖讨论,理解有失偏颇的地方欢迎拍砖斧正。

猜你还喜欢:

《伤寒论》中“但头汗出,身无汗”条文总结
郑重光治经方误汗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盗汗案
小柴胡汤与黄芩汤治疗妇人病之探究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运用体会(赖晓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