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竹图,一幅画里的两个艺术境界(100之80)

 虚室生白夜 2023-08-20 发布于浙江

亲爱的朋友,你见过这样一幅古画吗?远看几乎就是一张巨型的、立体的实景照片:冰天雪地里,丛竹古木怪石在幽暗的背景下莹白夺目,矗立在自己的眼前;近看则完全不同,被风霜雨雪撕裂的枯叶斑斑驳驳,模糊到几乎分不清这一个与那一个,甚至竹叶之间也模糊了边界。

但它们与幽深宁静的背景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混沌幽茫的世界。它们巧夺天工的融合在一起,使人远观是一个画境,近看是另一个画境。它具有照片特有的写实性,又因为使用了中国绘画手法,更具有超越真实性的艺术美。由于画家采用了『片段取景』的手法,这幅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这样的画作来自五代时期,战乱频发的五代时期,没有人记录过它的作者,但很多人说是徐熙,那个与黄筌齐名的徐熙。

当观者站在一定距离欣赏此图,首先感觉到的,就是极其工整精微画法营造的幽深静谧的境界吸引人。该境界之真实,在纵接近人等高,横近一米的巨幅里,如身临其境一般。其石块与路面的凹凸坑洼,竹节、竹丝及残叶的高下深浅,树干树叶的起伏掩映,以及这些物象在浑茫背景之前的前后空间关系,写实得那么妥妥帖帖、自自然然——孔六庆评五代佚名『雪竹图』

『雪竹图』绢本水墨,纵约151厘米,横约99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孔六庆先生有上述评语,他定然是看过并且是仔细看过这一幅绝世珍品的,才有上述真切深刻的感悟。

画面内容并不多:几块怪石从地面依次向上兀立,完整撑起整个画面的四棵竹子伫立在怪石后面,以及作为配景的树木和一些低矮的竹子。

但画家的处理手法高妙至极,尤其是对于有残缺的内容,极尽自然之妙与真实。从画面右下方看过去,最细小的竹子叶片或掉落,或被风雪蚕食,靠近它的是两根只有少许干存在的竹子,它们许是人为破坏,许是被动物损毁,残留的竹丝历历可见;再往左是一根细长的、拦腰而短的竹子,虽然受到折损,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继续往左,还是一根断裂的竹子,它拥有婀娜的身姿,却没有一根叶片,也没有一根分枝,断裂后的它只有一截光秃秃的曲折向上的杆……

画家对最主要的三根竹子细节处理也各不相同,尤其是竹节的变化,没有一处是雷同的,这样的效果不仅要从大自然里寻找变化,更需要画家胸中有变化多端,细致精妙的深厚功底。

这个局部在全幅整体看来,似乎写实精微,大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然而仔细看能发现,画得是那么粗率,竹叶与竹叶之间、竹叶与竹丝的关系等,好像乱得理不清头绪,与站在一定距离外看的那种工整精微写实的感受,绝然不同——孔六庆语

最明显的是作为主景的那几根竹子竹节的处理,画家并非按照我们想象中用层层晕染之法刻画『逼真』的效果,却先大笔落墨,趁墨色未干之际,用大笔的清水多次分染浓厚黑墨,使竹节呈现更自然的状态——这正是后来『写意画』的方法,也是『草草』的确切含义,画家在这个作品里,在看似处处小心的外表下,却是笔墨挥洒之间的『豪爽』和『流畅』

『草草』还表现在树木残叶和竹叶的处理上,画家采用背景浓墨晕染『逼』出叶片,叶茎的形状,破笔点出的大小不一的虫洞既爽利明快又真实自然。

『宣和画谱』说徐熙『传写物态,蔚有生意…曲尽真宰转钧之妙』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评论徐熙曰: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意。

是啊,『雪竹图』正是以墨笔画之,殊草草同时也符合传写物态,蔚有生意

所以,『雪竹图』被认为是徐熙唯一流传下来的真迹!在它之外,我们未见过将真实美与艺术美如此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古代画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