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比乐中学

 好办法 2023-08-21 发布于山东

仅以升学率来衡量教学质量的话,我出生长大的老卢湾在上海怕是不怎么样的。当年整个区总共只有向明中学一所市重点,卢湾、五爱两所区重点,其他都是普通中学了。但卢湾区的普通中学绝不普通,很多学校来头很大。比如原来校址在淮海中路马当路口的比乐中学就是如此。

图片淮海中路375号比乐中学原址

原法租界公董局机关用房

想到说说比乐中学的历史,缘于不久前中学同学群里热议的话题,徐家汇路肇周路口的五爱中学旧址(后改名李惠利中学)已经成为比乐中学的新址了。此消息一出,在五爱中学老校友中不啻于一石激起千层浪。徐家汇路肇周路口的这块区域,从1889年美国安息浸礼会在这里办学以来,已经经历了将近130年的漫长岁月。从惠中中学到五爱中学,再到李惠利中学和五爱高级中学的脱离,不管学校名称怎么改,百年老校始终一脉相承,是维系一百多届校友的心灵纽带。自己的母校忽然成了“比乐中学”,五爱中学的校友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论教学质量,五爱中学是区重点,比乐中学只是普通中学。论学校历史,比乐中学创办于1946年,校史比五爱中学短五六十年。五爱中学旧址成了比乐中学,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肇周路420号的大门

挂的已是比乐中学的招牌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到肇周路徐家汇路口走了走。校友流传的并非谣言,“李惠利中学”的牌子已经撤去,换上了“比乐中学”的新招牌。我绕着熟悉的道路转来转去,虽然大楼早就是新盖的,操场也换成了新式的塑胶跑道,但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仍是那样熟悉,学校的整体结构还和几十年前一样。唯一改变的,是血脉。这里已经和五爱中学没有关系,这里换了主人,是比乐中学了。当年和比乐中学篮球队打的那些让人紧张到喘不过气来的比赛,似乎失去了意义。

图片由孙起孟题写的比乐中学校名

图片和基督教惠中堂比邻的徐家汇路大门

不过话说回来,五爱中学的校友们毕竟在制造局路还有一个家,而比乐中学从1946年8月创办至今,搬过的家就太多了。比乐中学的“比乐”二字,缘于复旦大学创办人马相伯先生1930年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礼堂所题写的名字:比乐堂。“比乐”二字源自《易经》中的一卦,比卦。比卦象征亲密无间、相亲相辅、团结互助,预示着吉祥。换句话说,有比卦就有快乐,所以叫“比乐”。比乐中学的创始人是黄炎培、江问渔和孙起孟,各个都是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首任校长孙起孟后来曾经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比乐中学的校名就是由孙起孟题写的。

图片比乐中学原来的校门

虽然有这么大的来头,比乐中学办学却一直很艰难。最初黄炎培等人办这所学校,是有实验性质的,校址就设在雁荡路南昌路口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三楼。解放后曾搬到淮海中路553号淮海电影院对面青年中学的校舍,1951年私立明德中学并入,1958年私立崇实中学并入,学校搬到淮海中路375号原法租界公董局机关所在。我们读书的时代比乐中学的校址就在那里。1993年淮海中路东段改造,比乐中学又搬到建国西路154号原五十五中学的校址,有意思的是这个地址五爱中学也曾暂借过。两年以后的1995年,新华中学并入比乐中学,学校迁到崇德路43号原来卢湾区三中心小学的地方(再之前是法租界公董局所办的喇格纳小学),再到2018年搬到原李惠利中学的所在。

图片崇德路时代的比乐中学

看了我上文的描述,如果不是卢湾区长大的朋友,很有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如果说五爱中学一百三十年的历史相对还是比较稳定,那比乐中学七十多年的历史就太颠沛流离了。在淮海中路马当路的35年和在崇德路的23年算是相对固定的,大多数人对比乐中学的印象也是在这两个地方。

图片

民国时代比乐中学的校徽

比乐中学创办的初衷是要在初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使他们受过职业指导以后可以按着指导升入分科的高中,达到“升学准备和职业训练同时兼顾的目的”。1946年9月14日开学第一天,黄炎培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还为学校写了校歌的歌词,曲子由音乐家孙慎所作。比乐中学的校歌是这么写的:

比乐,比乐,我们有理想在憧憬着,我们有理想在憧憬着。太阳般热是我们的心,钢铁般健是我们的身,水乳般可融不可分是我们的感情。我们有理想在憧憬着,我们有理想在憧憬着。比乐,比乐,比乐。

比乐中学是一所一百多人的初级中学,但在民主革命时代,它是一个小小的战斗堡垒。除了职教社的切实支持外,比乐中学受到党的地下组织的关怀和帮助,1946年建校不久就成立了学生自治会。1949年上海解放时,比乐中学又三、四十名学生(全校今150名学生)随军南下,为革命输送力量。和卢湾其他学校相比,比乐中学是非常突出的。

图片

比乐中学老校长

杨善继(1919-1984)

比乐中学的老校长杨善继先生是可敬的老教育工作者。他和孙起孟是安徽休宁同乡,共事多年。比乐中学创办的时候他是教导主任,1949年上海解放时担任“上海人民迎接解放保安大队”的大队长。1950年3月起担任校长,一直做到1981年调任区教育局副局长,1982年调到北京任中华职业教育总社主任才离开卢湾。杨善继和育才中学的段力佩是上海两位五十年代就被评为“一级校长”的教育家。我曾读过杨善继的夫人严媛英女士的回忆文章,这位老校长一辈子投身教育事业,家里房子不大,看书、写字都在缝纫机上进行。五个子女,有四个分别到江西和黑龙江插队,一点不搞特殊化,回城就业也是全靠自己。杨善继1984年去世时已经是全国政协常委,休假时带夫人去昆明看看曾经工作过的西南联大旧址,在机场办票柜台忽然昏倒猝死。

图片

民国时代比乐中学的体育就很有特色

图片上海男篮主教练李秋平是比乐中学校友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卢湾最强的高中篮球队已经是五爱中学

无论如何,比乐中学和五爱中学在徐家汇路肇周路合为一体了。在寸土寸金的卢湾地界,办学本身就是困难的事情,即使是比乐中学这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要找到一块生存发展的地方都是困难的。他们崇德路的校址未来会怎么样?我并不知情。我只是想,李惠利中学能改成五爱中学初中,那是最理想的。要是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的话,这块地变成比乐中学,也算是某种告慰。比乐中学的朋友们,老五爱可是块风水宝地,希望你们能珍惜这里的一草一木,希望五爱中学和比乐中学都能欣欣向荣,不要再改校名,不要再换校址,一直办下去。

图片九十年代的五爱中学

篮球架后面是学校的百年老梧桐

图片隔着铁门

我拍下了比乐中学新校址里的百年老梧桐

当年五爱中学小朋友们刻在名字还在不在

照管好这棵树

比乐中学的朋友们

拜托了!

比乐中学老校长杨善继先生在回忆民国时代时曾经这样写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不少学校几乎成了贩卖知识的学店,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成了只是商品的买卖关系。我们办比乐就是要创立一种新的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我想,应该记住比乐中学老校长办学初衷和梦想的,绝不应该仅有比乐中学一家学校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