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馨,是一个美妙的词

 新用户5345BAE7 2023-08-21 发布于江苏
温馨,是一个常常读到,也常常写到的词语。联系我们自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笑的时刻,是温馨的;三五好友相聚小酌,互相述说生活、工作,无拘无束,这样的画面,是温馨的;回到曾经求学的学校,与当年的老师、同学,时隔多年竟又相见,这样的碰面,是温馨的……温馨,是一种甜美,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心情,一种境界。在今天突然从一名作家的笔下看到“温馨”这个词语,从脑海中浮现出一些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些记忆是不是也是对温馨这个词语最好的注解呢?
小学时的学校,就在我们的村部边上,对于才上小学的我们来说,其实距离并不算近。每天早晨上学,中午要回家吃饭,下午再走回学校,晚上放学走回家。算下来,每天在路上来回走的时间,肯定要超过两个小时。幸好那个时候,所有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是一起结伴,走在田野之间的小路上,有时路过一条小河,要蹲在河边看小鱼游来游去;有时天空飞过几只山雀,要冲着它们高飞的身姿怪叫上几声;有时看见路旁的蚕豆熟了,或是菜地里的西红柿红了,又要忍不住去摘上一些,大家分享——虽然如果被主人发现,少不了一顿责骂……这样不知不觉也就到学校了。最为辛苦的,只是冬天下雪的时候。走在雪地上可真是吃力,而且雪下得特别大,哪里是路,哪里是田野,哪里是沟渠,都被雪盖住了。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在雪地里,要费上好大的力气,才能把脚从雪地里拔出来。
好在那时教我们的庙老师,总是比我们晚到学校。我们到校没有老师管,玩得多开心啊,整个校园都可以见到我们追逐的身影。就在大家玩累了,陆陆续续回到教室时,有眼尖的同学,大叫一声“庙老师来了!”我们都趴到窗头,或探在门旁张望,果然,看见庙老师正在远处的路上,大步流星地向学校走来。那略微弯着的腰,一只胳膊里还似乎夹着备课本,另一只胳膊甩动的幅度特别大。大家赶紧跑回位置,装模作样地看起书来。如今回想庙老师在路上匆匆走来的情景,对我们来说,不正是温馨的吗?
上高年级时,因为是几个小学的学生都集中在一起,我们的学校就离家更远了。幸好那时大都有了自行车,路远但在路上的时间并没有变得更长。只有在阴雨雪天,没法骑车时,才不得不在乡村泥泞的土路上跋涉,有时放学恰好没有带雨具,被淋成了落汤鸡,又冷又饿,却似乎总也走不到家的门前,这才是最苦的日子。幸运的是学习任务都不太重,在学校基本上都能把作业写完。学校周围大多是田地,西边是几户人家,大概离学校近,其中一户人家还开起了一个小商店,这成了我们最多流连的地方。有几个胆大的同学,还不时会趁开店的老太太不注意,“顺”走一包五香瓜子,或是从碗里“顺”一只刚煎好的油墩子,现在想想,实在是不应该。后来可能老太太一直对不上账,也就发现了这几个调皮学生的小伎俩,被告到老师那,当然都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就再也没人敢了。教我们语文的徐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当时也正年轻,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每年春节村里排文娱节目,徐老师也是其中的主角之一。同学们都很是喜欢徐老师的。乡村的老师家里都会有几亩田,农忙时常常就顾不上我们的学习了,只是把课一上完,作业一布置就匆匆回家干农活去了。作业多时,就由班上几名学习好一点的学生批改了。
记得有一次,徐老师叫上班级里的十多个同学,其中也包括我,周日时到他家帮忙干农活。我们周日一大早,就兴冲冲到跑到徐老师家,在徐老师带领下,先是拔秧,又是挑秧,然后又一起下到水稻田里插秧。都是在乡村长大,这些农活都难不倒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多的同学在一起干活,有说有笑,一点也不觉得累,不到下午,田里的秧就插完了。为了表达感谢,徐老师还给我们买了带泡的汽水,就站在灌满水的田边小路上喝,汽水可真甜啊。回想起来,那十多个孩子一起仰着脖子喝汽水的画面,是多么温馨啊。
等我也成了一名老师,回到曾经生活的乡村学校。一个班级有四五十个孩子,来自学校周边的几个村子。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就在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上,只是依靠在学校课堂上老师的讲授,课外再没有一点其他的帮助,回家也没有管束,学习成绩很多只能一般,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孩子都很认真,而且特别的懂事。要知道,正是因为家长不在身边,他们有很多时候都要帮助爷爷奶奶干一些家务活,在农忙时节,还要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平时回家做饭炒菜,喂猪喂鸭,都是一把好手。记得曾经有一名男孩,才上四年级,每天早饭都是自己做。有一次起床早,灯光昏暗看不清,锅里的油溅出来,脸上烫出好多水泡,真让人心疼,而他自己倒是无所谓,大概早已经习惯了如此吧。前几年,我又遇见这名当年的学生,得知他已考上了一所医学院,将来毕业会做一名医生,真为他高兴。
孩子们最期盼的,是每年两次的春、秋游。和城里的孩子不同,我们的春、秋游可没有景点可去,只是全体同学,步行到校外荒野湖边,一起做做游戏,一起表演节目。大概没有功课,没有作业,再加上郊外的放松和自由,才让孩子们如此喜欢。中午学生要分成几个小组,进行野炊,还别说,孩子们都能做得有模有样。有的拾柴,有的洗菜,有的烧火,有的切菜,有的掌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有的小组掌勺的同学特别在行,烧出来的菜有滋有味,有的就稍欠火候,但无论哪个同学,都一样吃得津津有味,甚至很多菜一抢而空。一旁是清澈的湖水,一旁是金黄的油菜花田,或者是金黄的稻田,中间是一阵阵袅袅上升的炊烟,耳旁是孩子们阵阵笑声、歌声,这给我留下了极为温馨的印象。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六年级最后一课,课题是《明天,我们毕业》。当学完这一课,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小学时光告一段落了。这篇课文的内容写得特别美:“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这是对小学生活场景的再现,还有对于老师的感激:“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课文还写了对于校园的眷恋,对于明天的憧憬,整篇文字如诗如歌。
与同学、老师几年的朝夕相处,再加上面临着小学毕业,告别的时刻就要到来,六年级的孩子很多与老师、与学校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所以,在乡村的那几届学生,只要学到这一课,都会在课堂上泪流满面,甚至会哭得无法自抑,可以说,一堂课的一半时间,会在泪水中度过,而作为老师的我,同样也是如此。在课堂上情难自禁的泪水,不就是最温馨的感动吗?
作家的笔下写得好:温馨,不是设计与布置的结果,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它储存在寻常人们所过的寻常的日子里,偶一闪现,转瞬即逝。而对于我来说,那些岁月中的温馨时刻,早已溶解在寻常日子的交替中。只是不经意间想起时,才发现那些温馨往昔,是我最美的回忆,又怎会忘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