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客户眼里没有你,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乔诺咨询 2023-08-21 发布于上海

观点/ 吴筝,乔诺战略管理资深专家,原跨国公司某产品线战略与业务发展部部长

主笔/ Criss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

企业要取得商业成功时,首当其冲会面临着一个困难又头疼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客户看到,并记住自己?”

在做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时,客户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在客户选择的时候,往往面临着很多抉择:

1、如何去选择客户,哪个客户群体才是正确的机会切入口?

2、选择一个细分群体打爆,还是多个群体“多点开花”?

3、如何把产品推向已经锁定的目标客户群?

4、攻下一个目标群体后,如何一步步扩大客户群?

......

本文就客户选择,进行不同维度的探讨,与您分享。

01

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有“利”可图


首先,市场已经变成了“买方市场”,主权交到了消费者的手上。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服务或产品的质量不是你投入了什么,而是客户从中得到了什么。”

任正非先生曾表达过:“我们必须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公司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依据。”

曾经在竞争不充分或生产能力有限的时代,所有客户都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福特造车的时代,市场形势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福特就代表着权威性。客户要轿车还是越野车?客户想要什么颜色的车?

不好意思,福特表示:“我就一款黑色的车,所有的客户都是我的客户,买不买是你的自由。”

福特造车的年代(图片源于网络)

但在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没有目标人群的取舍,基本没有活路。

客户眼里没有你,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搜索引擎里的“搜索竞价”。大家为什么花钱在搜索引擎里竞价排名?就是为了尽可能让客户首先看到自己。

那么,客户凭什么可以看到我们?

一个企业没有办法突出某一个点让客户看到,是最致命的弱点。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差异化。

目前,马太效应愈演愈烈,赢家通吃的局面频频出现,互联网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占据超过80%市场份额。大部分行业内出现“清杂”运动,大量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落后的产能,不得不被淘汰出局,而头部企业却仍有可观的增长空间。

若企业没有做好准备,没有与行业头部形成差异化,便贸然进攻一个行业,通常只能沦为“炮灰”,倒在黎明前的黑夜。

熟悉的行业头部,比如即时通信的微信、外卖行业的美团、电商平台里的淘宝京东等...如何撼动一座大山?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划开客户群体,在具体的细分市场中,洞察尚未被满足的客户群体和需求。

比如,“钉钉”针对的就是To B的客户,专门满足客户会议等办公需求;比如叮咚买菜,专门做送菜上门的服务;再比如,大家都知道虎邦辣酱主打外卖时的附加购买,成功在国民品牌“老干妈”的市场中,切了一块“蛋糕”出来,并成功把它做大。


解决问题的重点变得不一样了,差异化就出来了,便可以进一步打开客户心智认知,让客户看到你。

所以,做客户选择,是在有限资源下,选择某一个客户群体,让企业有一线生机。

在强大的头部压力下,只有把市场细分打开,想明白客户的痛点到底是什么,最后聚焦资源,把这个问题解决,才能挤出生存的空间,让客户顺利找到你,记住你,并选择你。

02

我们是否理解:

到底谁才是我们的客户?


选择不同的客户,意味着企业要学会运用不同的优势。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时候,企业做客户选择也不是没有做思考,但可能在内部讨论的时候,大家针对不同的客户,做的是不一样的思考,所以最后就变得难以协调和沟通。

在争论之前,我们真的理解到底谁是我们的客户吗?

很多公司,一开始的客户并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刚好碰上了,就变成客户了。但如果到后面扩大客户群的时候,没有选择的统一标准,照着“盲打”的战术,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时间。

企业应该要先思考:我们的客户分成哪几类?有哪些维度?比如,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支付能力,不同类型的需求等等。

作为标杆企业,我们来看华为关于客户选择的几个案例。

 一、To B:华为与沃达丰 

2007年华为进入欧洲,公司战略层面已经洞察到欧洲市场是华为增长的主要阵地。但是在欧洲,哪个区域,哪个国家,或者哪个客户才是突破口?

在经过详细的客户洞察后,华为最终选择了沃达丰。

为什么要选择沃达丰?因为沃达丰是通讯行业最顶尖的企业,全球有近30张子网,遍布欧洲,美国、新西兰、澳洲,非洲,只有打下了这个标杆,才能撬开欧洲市场大门。而事实证明,华为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当时,华为和沃达丰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经过技术的可行性评估,被命名为SingleRAN的创新项目正式立项。凭着这款产品,华为成功拿下沃达丰3亿欧元的项目,SingleRAN也成功打入了欧洲的高端市场,从而带动了全球的市场,华为海外营收大幅增长。

对于To B的大客户选择,找对了方向,更主动、更准确地投入资源,比蒙着头的“乱拳盲打”更有效。

 二、To C:华为手机 

华为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以To B的思维,将运营商理解为自己的客户,所以生产的手机产品是按照运营商的要求做。

2010年12月3日,任正非召开了“高级座谈会”,徐直军、郭平、余承东等高管以及华为终端的200多名核心骨干一起参加。会议上,任正非对终端业务方向做出了三大调整:

  • 在产品上,从低端手机转向高端手机
  • 在市场上,从无品牌转向自主品牌
  • 在用户重心上,从运营商转向消费者

“高级座谈会”拔高了华为终端的战略地位。会议结束后。华为将旗下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业务(手机、其他终端设备、互联网以及芯片等)整合在一起,组成了消费者BG(Bussiness Group,业务集团)。

次年,华为在“三亚会议”上提出“华为终端产业竞争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源自最终消费者”,由此开始,华为不再做运营商定制手机,全面转向消费者品牌业务,让华为终端有了如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

综上案例,我们发现客户选择看似很简单,但实际需要深度思考分析,一定要想清楚,到底谁是我的客户,谁是我的伙伴,把本质看透,才能做出来正确的商业设计,否则只会出现“貌似合理,实则无效”的后果。


03

三个原则:

助力企业做好客户选择及拓展


做好客户选择很重要,但在大市场的面前,企业自身的产品、营销、能力不足,就容易观望太久,很有可能错过最佳的进攻时机。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进行客户选择及拓展呢?

这个时候,企业需要导入一张客户地图,找准现阶段适配的细分市场,精准打击目标客户群。


有了地图之后,我们根据以下三个原则,进一步对客户进行筛选。

 一、战略匹配原则 

首先,双方要在战略和方向上匹配。在洞察机会的时候,要思考这个机会点里有哪些客户群?这些客户群体与公司品牌的定位及战略的方向是否匹配?

比如,李想本人曾经说过“不造20万以下的车”,实际上就表明了理想的战略匹配方向。

 二、实力与能力匹配原则 

其次,是动态能力与客户需求匹配。我们要沿着细分市场找机会,要保证在选择这个客户群体的时候,自己是有一定优势的。

比如,长城汽车,一开始是做皮卡,但在转型做轿车的时候并没有优势,但经过洞察后,再次转型为越野车,就可以继承自己在皮卡上的优势。

 三、竞争闭环原则 

竞争闭环原则,是用于攻防屏蔽竞争对手。

举个例子,当年英特尔做了一个CPU品牌:至强,其实就是锁住AMD,用“围魏救赵”的策略,让AMD没有利润去研发高端的产品,达到了竞争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此策略时,要明确:什么产品是用做屏蔽竞争对手,什么产品是用做真正满足目标客户群体。否则,会产生没必要的资源浪费。

客户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和价值创造的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购买者都是企业的有效客户,也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只有把目标客户真正聚焦了,才能清楚客户的需求和价值,最后抓住高价值的机会点。


市场在变,客户也在变。企业在做新一轮战略规划的时候,尤其要重点审视企业当前的市场与客户细分以及客户选择,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未来趋势的预判,让企业找准高价值机会点,敢于饱和攻击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