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精准五协同六环节:中小学校长跟岗研修模式研究

 乡村路1968 2023-08-23 发布于天津


[摘 要]跟岗研修是中小学校长实现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修方式。长期以来,跟岗研修存在目标不明确、调研不充分、主体不在场、成果不突出等诸多问题。“四精准五协同六环节”模式,实现了跟岗学员需求侧与组织单位供给侧在结构、质量、层次上的有机衔接,为中小学校长跟岗研修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新经验。

图片

王成龙,助理研究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教师

图片

于维涛,副研究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与研究部兼进修二部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关键少数”的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掌舵人,他们的素质能力关系着中小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更关系着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推进成效与质量。跟岗研修则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必备进阶路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跟岗研修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出现“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内容”等现象。有必要深入研究、创新跟岗研修模式,通过精准化的顶层设计和精密化的组织实施,提高跟岗研修的实效性。

  通过梳理跟岗研修存在的问题、建构“四精准五协同六环节”跟岗研修模型,并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233月举办的“计划单列市5+3中小学青年校长递进培养研究班(苏州跟岗研修)为实践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结构化访谈,对评估报告、学员学习心得等进行扎根研究,提出跟岗研修优化策略。实践表明,本次项目的培训效果显著,学员总体满意度100%,得到了参训校长、跟岗学校等多方认可,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跟岗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跟岗研修作为我国校长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标深化精准培训改革、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改进之处。国内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简占东认为,存在需求不明确、学习不深入、参与不主动、方法不科学、反思不到位、驱动不积极等问题 [1],于慧认为普遍存在组织松散、内容随意、指导针对性和成果驱动性不强等问题[2],达万吉、林星认为异地跟岗培训面临文化困境、内容困境、组织困境和成效困境[3]。基于文献研究与调研思考,从跟岗目标、需求调研、项目设计、研修成果四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

  (一)跟岗研修目标不准确

  跟岗研修效果不明显的多数原因是培训管理机构和项目设计者对跟岗研修没有清晰的定位,把跟岗研修约等于现场教学或实地考察,以至于“浅尝辄止”“徒有其名”,跟岗学员收获甚微,更难以谈及学以致用。

  (二)培训需求调研不充分

  开展培训需求研究,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4]参训学员所属学段、学校类型、发展层次、知识体系、个人素养、优势短板等均有不同的特点。培训需求调研不充分,跟岗学校类型、研修内容、课程安排就会不符合跟岗学员的实际需要,直接导致参训学员学习兴趣不浓,跟岗研修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项目设计主体不在场

  跟岗研修需要学员到学校深度考察、开展影子学习,不少培训机构过分放权甚至是依赖跟岗学校,把跟岗研修课程安排的主动权转移或承包给跟岗学校。培训机构在跟岗研修课程设计方面的被动性,以及前期论证和严格流程的缺失,致使组织管理松散,参训学员跟岗体验不佳,收获不大。

  (四)跟岗研修成果不突出

  研修成果是衡量与评价培训项目重要的物化指标,跟岗研修作为连续性培训项目的重要环节,需要有物化成果作为支撑。由于缺乏成果设计、培育与凝练意识,缺乏对跟岗学员作业的考核评价要求,一方面导致不少跟岗研修项目出现研修成果空白现象,培训机构无法掌握学员实际收获的可视化成效;另一方面没有学习任务的驱动,跟岗学员容易出现学习懈怠、放松学习要求的现象。

“四精准五协同六环节”基本内涵和实施过程

  本培训项目以提质增效为根本任务,遵循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与成人学习规律,聚焦参训学员的迫切发展需求,突出跟岗学校属地的地方文化特色,创新构建了“四精准五协同六环节”跟岗研修模式(见图1),着力提升跟岗研修的培训效果。

图片

  (一)“四个精准”为跟岗研修提质增效提供质量保障

  以精准定位、精准供给、精准实施、精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精准”,为跟岗研修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的质量保障基础。

  1. 开展需求调研,勾勒学员基本画像,精准定位跟岗研修目标

  通过需求调研与数据分析而勾勒的学员画像,是了解学员基本状态与需求的客观依据。地域来源方面,学员均来自8个经济发达、教育先行地;学员基本素质方面,普遍具有起点高、基础好、素质优、视野阔的典型特点;年龄方面,均为50岁以下的正职中青年校长,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培养阶段方面,项目为连续三年的培养项目,2021年已经开展过一次集中理论研修活动,本次跟岗研修是第二次集中培训活动。调研显示,校长普遍反映办学治校达到了高原期,需要外出充电、进修,对去往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的地区跟岗研修具有迫切愿望。

  通过学员画像的勾勒与分析,将跟岗研修的培养目标确定为高端引领、问题驱动、启迪思想、促进改革四个方面,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成果展示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研究学习与实践操练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统领项目全过程,让跟岗学员开眼界、长见识、促交流、有收获。

  2. 密切院校协同,规范跟岗研修内容,精准匹配跟岗资源供给

  为实现跟岗研修的“人—校”匹配、“供—需”平衡,通过“精准设计—精准论证—精准衔接—精准对接”,密切协同合作单位,规范跟岗研修内容,实现跟岗活动的逻辑自洽、相互衔接,精准供给跟岗资源。

  根据前期学员需求调研情况确定的跟岗研修目标,遴选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大领域卓有成效,社会影响力较大、办学成效显著的高品质学校。本着“多参观名校、全方位参观、多角度体验”的原则,根据学员志愿,分为了小学、初中、高中三组,每个组每天安排一所跟岗学校,每所学校按照“参观校园—听课评课—列席会议—分层讲座—互动交流—观看育人成果—自由参观—总结反馈”的流程设计课程内容。跟岗学员既可以沉浸式观摩体验名校的内部治理与办学经验,也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学习借鉴不同类型名校育人理念、教育方法和管理经验。

  研修内容方面,综合考虑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紧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围绕“国家需要、政策导向、学校实际、个人需要”进行内容设计,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例如,国家正在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本次研修就安排了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方面积累经验的名校跟岗;针对多数学员提出的“如何开展集团化办学”的需求,多设计为集团化办学学校;针对学员关心的“课程体系建设”,要求跟岗学校在做办学治校理念分享时,着重介绍本校特色课程建设经验。

  3. 有序规范执行,注重过程质量监测,精准推进跟岗环节实施

  通过“精准对接、精准管理、精准监测、精准督促”,力促项目设计方案规范稳妥落地实施,从而保证各实施环节有序衔接。

  首先,多次确认,精准对接跟岗学校。反复与跟岗学校确认跟岗流程、课程内容、参观路线等细节环节,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性。其次,分组跟班,精准管理参训学员。三位班主任分工协作,分别在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随班入校,分层分类提供精准管理与教学服务。再次,互动交流,精准监测动态调整。班主任工作团队在跟班管理过程中,随时与跟岗学员交流、听取学员反馈意见,遴选学员需求并作出及时、科学的方案调整。最后,每日提醒,精准督促完成任务。为巩固、提升参训学员跟岗学习积极性,每天提醒学员在跟岗过程中综合运用“听、看、问、议、思、写”多种自主学习方式,结合本校实际,及时撰写跟岗日记与学习心得、改进办学思路。通过以上多种精准化的过程性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促使培训方案落地生效。

  4. 坚持以终为始,建立成果导向机制,精准设计增值评价考核

  2020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要树立科学有效的原则。一定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逐步减少单向度、总结性评价,弱化评价的筛选功能,强化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多维度。[5]而在干部教师培训领域,一般情况下,培训项目的评价考核是结果性评价偏多,而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地位弱化甚至不在场。为创新跟岗研修评价考核方式,设计了“训前输出—跟岗输入—内化反省—答辩输出—训后改进”的五环节、全链条评价考核模式,实现对跟岗学员的增值评价考核。

  以终为始的成果产出,就是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行动学习教学模式”双向用力,自始至终关注跟岗学员的实际收获,立足训前学员及所在学校的起点,以学员实际收获与学校改进为终点,以促进学员因地制宜改进学校发展为价值取向,精准设计考核方案与学员作业,学员在训前提交办学理念或办学治校案例、训中撰写跟岗日记、训后撰写研修心得、返岗后修正文稿。这四份作业既是本次跟岗研修活动的评价指标,也是整个培养活动的阶段性学习成果。

  通过建立研修成果设计、总结、交流、改进机制,以目标导向设计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在关键节点及时督促学员立足实际、躬身反思、学以致用、行动改进。搭建跟岗交流平台,使学员将所观所学所思的学习成果呈现出来。

  (二)“五个协同”为跟岗研修提质增效提供组织保障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个需要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跨区域、跨单位的协同联动研修协同机制,有利于聚集协作主体的资源优势,破解干部培养中的突出问题。[6]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与8个市的校长管理、培训机构形成了紧密型的协作共同体。本次研修活动,构建了“主办机构精心统筹—协同单位会心组织—跟岗学校暖心设计—管理团队细心管理—学员倾心投入”的五维协同机制,通过跨区域、跨单位的密切协同,为提升跟岗研修质量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负责统筹跟岗研修活动,并对培训计划作整体部署,对跟岗研修活动的具体环节提出详细要求。协同单位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根据要求,具体设计跟岗研修活动安排并与跟岗学校密切联系对接。跟岗学校根据要求,设计跟岗研修各环节。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与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会同组建管理团队,对跟岗学员进行专业的分层、分班、分学段管理与服务。而参训学员普遍珍惜本次跟岗研修机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三)“六个环节”为跟岗研修提质增效提供机制保障

  按照“需求导向、任务驱动、问题牵引”的原则,凝练并践行了“学在训前—入校跟岗—文化浸润—个性指导—沉淀反思—返岗实践”的跟岗研修六个环节,为高质量开展跟岗研修活动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见图2)。

图片

  更加精准的匹配学习活动。跟岗学员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组进入学校后,通过参观校园、听课评课、列席行政会议与教研会议、分主题讲座、互动交流等环节,沉浸式、多方位、多层次对名校的办学治校理念、育人文化环境、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内部治理等方面进行全景化考察。

  文化浸润环节,即为了让学员深度了解名校的办学文化基因,探寻跟岗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治校理念的脉络,设置了有组织的文化浸润活动。学校是一座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带领学员结合跟岗所见所思所悟,到当地的教育文化古迹,感悟地域文化如何嵌入办学理念,领略校园文化育人的赋能场景,实现学校跟岗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

  个性指导环节,即是在办学理念答辩活动中开展一人一策、一校一案的“解剖麻雀”式的个人指导。一线的校长办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与高端引领。为此,跟岗研修中设置了“学员答辩活动”,跟岗学员汇报阶段性办学理念或办学治校管理经典案例后,理论专家和实践专家现场把脉,提出改进建议。尤其是通过专家引领,对校长们琐碎的办学实践进行学术引领,使之更加系统、有逻辑。

  沉淀反思阶段,即跟岗学员系统回顾、梳理跟岗研修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立足本校办学实际,围绕“跟岗学校的办学经验、跟岗感悟与体会、返岗后的实践改进规划”等内容做出全面总结与复盘。

  返岗实践阶段,即跟岗校长返回学校后,针对干部与全校教职工开展二级培训,宣讲跟岗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与方式方法。梳理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学校改进方案,有序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根据培养计划,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将再次开展办学理念答辩活动,持续跟踪指导返岗后的创新实践。

项目实施成效与优化策略

  在“四精准五协同六环节”模式催化下,此次跟岗研修培训呈现出了“主题鲜明,贴近实践”“协同创新,管理有序”“浸润学习,深度融入”“学有所获,成果显著”等方面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主要集中在内容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培训方式不够多样、交流研讨不够深入等方面。根据评估报告的意见建议以及参与式观察与结构化访谈,校长成长规律与成人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跟岗研修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第一,深研规律,坚持需求导向。要主动适应校长培训的“专业化”“标准化”“开放化”“智能化”趋势。[7]需要深入研究跟岗学员的实际需求,立足校长专业发展规律,尊重跟岗学员个体差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灵活选择跟岗研修内容。

  第二,理实结合,深化混合研修。混合研修是最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理论报告与实践跟岗结合、自主观摩与结构研讨结合、集中答辩与个性指导结合的原则,除了常规性的入校跟岗外,适当穿插专题报告、结构化研讨、小组交流、个性指导、工作坊研讨等形式。学员在自主跟岗的基础上,在专家指导点拨与学员之间的深度交流中,获得高阶提升。

  第三,学思评研,注重经验唤醒。成人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成人带有宝贵的经验开展学习。跟岗研修应更加关注学员自身经验的资源优势,将经验变资源、变课程,通过座谈交流、结构化研讨,唤醒每一位学员的办学治校经验,供其他学员参考借鉴。通过自主学习、深度思考、专家点评、互动研讨等方式,实现学员跟岗研修期间“学—思—评—研”并重,提升学习实效。

  “四精准五协同六环节”跟岗研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跟岗学员需求侧与组织单位供给侧在结构、质量、层次上的有机衔接,实现了跟岗研修各要素、各环节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设计。这一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索,强化精准设计、成果导向、个性指导,构建了多方协同推进中小学校长培训提质增效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简占东. 基于主体参与的校长“影子培训”效果提升策略——以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项目影子培训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1):98-100.

[2] 于慧. 校长“影子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计[J]. 教育发展研究,20144):72-77.

[3] 达万吉,林星. 青海少数民族教师异地跟岗培训的困境与对策——基于两所民族学校培训满意度的实证调查[J]. 中国民族教育,201911):52-55.

[4] 于京天. 干部培训需求研究引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2):72-7589.

[5] 王嘉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J]. 教育研究,20221):4-10.

[6] 王成龙. 四螺旋理论下中小学名校长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实践[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9):13-17.

[7] 宋磊. 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J]. 中小学校长,20209):9-13.

[责任编辑:孙燕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