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怎么治?

 空谷幽兰80 2023-08-23 发布于广东

​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但是,在和平年代的现实生活中,有一群病人正在为自己逐渐僵硬而无法弯折的脊梁而痛苦,这就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

强直性脊柱炎病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或者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厌食、轻度贫血、长期或间断低热等。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学病名为“大偻”。大偻,俗称驼背,指背部高耸、脊椎突出、腰不伸的症状。

“大”字含义有二,一指病情深重,二指脊柱乃全身最大的支柱。

本病病因病机为肾督正气不足,风寒湿热诸邪深侵肾督。

肾虚为本,外邪为关键,邪痹日久痰瘀阻滞经络而发病。

治疗本病应从补肾壮骨、活血通络、调和营卫、固护脾胃、循经辨证、祛邪利节等法入手,使脏腑、气血、阴阳恢复平衡。

不仅能解决当下症状,还可整体调节、扶助正气,这也是中医药治疗具有长期疗效的重要原因。

补肾壮骨 中医认为,骨质受损与肾虚密切相关。

肾中精气充盈,才能充养骨髓,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

因此,补肾壮骨之法在大偻治疗中应尽早使用,贯穿始终,以起到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作用。

活血通络 中医有“不通则痛”的说法,瘀血既是痹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又可作为病理产物贯穿疾病始终。

本病患者无论寒证、热证,均常伴瘀血阻络,因此活血通络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

调和营卫 营卫乃藩篱之地,营卫相合不仅可助体内之邪外出,又可使机体有抵御外邪之力。

因此,方中可用桂枝配芍药,寓桂枝汤之意,以助卫阳,养营阴,配以生姜、大枣助桂芍调和营卫。

固护脾胃 因本病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且部分西药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因此治疗过程中保护中央脾土十分重要。

此外,固护脾胃既可使气血生化有源,补后天以养先天,又能助升发清阳,使肢体得到清阳之气的充养而灵活自如、肌肉强健。

循经辨证 大约6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都有髋关节病变,出现大腿根部疼痛的症状。

髋关节为胆经循行部位,大腿根部为肝经循行部位。

治疗此类患者时,如果将肝胆之气燮理通顺,就可以很快减轻疼痛。

因此,临证之时首先要循其病症发生部位判别病在何经、何脏、何腑,切中脏腑经络病机,再根据药物的性、味及归经属性循经选药,使药达病所而获佳效。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各代医家依据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对本病在辨证上各有差异、独有特色,但总的来说不外乎这几种证候:

其中脾虚湿滞证治以健脾祛湿、通络除痹之参苓白术散加减;

肾虚督热证治以补肾壮督、清热通络之四妙丸加减;

肝肾亏虚证治以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之六味地黄汤加减;

风寒阻络证治以祛风散寒、通络除湿之防风汤加减;

痰瘀互结证治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之双合汤加减。

在治疗上万变不离其宗,主要以补肾活血祛痹为主,可以配合中医特色疗法,比如艾灸。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

建议患者每日应按时进行锻炼,如颈、肩、髋部的运动,或深呼吸、扩胸运动等维持胸廓活动度的运动。

通过运动疗法、功能锻炼可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心肺功能,延缓或减轻患者的关节功能衰退和残疾程度,甚至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