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郫县或是商周决战始发地“孟津”

 翔子史前推理师 2023-08-24 发布于四川
原创2023-08-24 10:52·翔子史前推理师

商周决战事发地“孟津”在郫县都江堰彭州新都什邡?

本文将用密集的证据证明武王伐纣时的重要地理坐标“孟津”,就在成都平原北部彭州郫都、新都、广汉、什邡一带。今天的地名很多,没有看过以前视频的可能跟不上节奏。

《淮南子》:武王伐纣,渡于孟津。周武王与商纣的决战,是从周武王率八百诸侯渡过孟津开始拉开序幕的,因此,孟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地理坐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孟津在哪里呢?可以这样说,孟津与大禹治水密不可分,找到大禹治水的地方,就找到了孟津。

《禹贡》《史记.河渠书》记载:“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雒水,至于大邳,北过绛水,入于东海,嶓冢道瀁,东流为汉”。这里大禹治水有关的地名,导江就是岷江都江堰出口段,积石是都江堰的离碓之处,龙门就是岷江出都江堰口部分所在的龙门山,华阴对应华阳,华阳在成都平原南部,华阴即为成都平原北部,这里的雒水就是流经三星堆的石亭江区域,大邳就是金堂毗河流域,绛水就是沱江中游资阳段东海即为龙泉山东侧沱江流域,嶓冢就是川陕交界的嶓冢山,汉水发源地。这句话可以看出孟津就在这一区域。《史记索隐》:“孟津在洛水北”。更加精细到成都平原北部。

《孝经援神契》记载“禹凿龙门,辟伊阙,决江开岷导四渎”。这就是说大禹不仅疏通了龙门山都江堰区域,还疏通了龙门山的伊阙部分,这里的伊阙就是天彭阙。岷江从这个阙口分流出四条江,如今这里流出的河流分别有沱江、绵远河、洛水石亭江、湔江鸭子河。

《淮南子》记载:“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瀍涧,流注东海”。这里伊水就是从天彭阙流出的雁江鸭子河,也就是这里提到的导瀍涧的涧江,涧江也写作湔江,东海指的就是沱江流域一带。

《穆天子传》记载:禹北登孟门,九河之蹬。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兼孟津之名。这里有几条信息,第一,孟津与孟门有关,孟门在龙门上口。第二,孟门是九条江的总出口处。这两条信息都符合孟门就在都江堰灌口的描述,难道孟门会是玉垒山吗?难道从都江堰流出的这九条江就是总称为孟津吗?孟津口之上就是孟门,孟门之下就是孟津口。

按《广雅》解释,“孟”是开始的意思。孟门当然就是岷江经都江堰灌口分流的下游九江之水孟津的起始之“壶口”之处。

我们接着顺着孟门的线索往下看。

《山海经北山经》景山,睢水出焉,滏水出焉,又东南,曰孟门之山。这里孟门之山之前提到的景山或是彭州的丹景山,或者就是现今的景山,这里依然有景山镇地名留存,什邡的黄水镇、睢水镇地名也至今依然留存。而滏水,古代为入漳支流,源自什邡这里的漳山。从这个位置关系看,孟门之山很可能是龙门山脉中的某一座山。

那孟门山是不是龙门山呢?《魏土地记》记载:“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非常巧,张载在《晋书本传》里专门描述蜀地凶险的一段文字里,也同时提到了孟津与龙门山。原文如下:“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踰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昔在武侯,中流而喜。河山之固,见屈吴起。洞庭孟门,二国不祀。勒铭山河,敢告梁益”。

以上也说明孟门位置就是成都平原龙门山区域。

《竹书纪年》记载: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孟津,孟津亦即是毕也。这里的毕就是庇,也就是现在的郫都。最后一句做了定位:孟津就在郫都的区域。

既然,周武王率诸侯发兵的孟津在成都平原东北部,纣王朝歌在成都,那么,要找到商周决战的牧野之战的位置,还不简单吗?

说实话,本期的推理比较粗暴,主要是地名太多,所以我采用轰炸而非递进推论的方式。话说回来,如此之多的密集的巧合,还需要我层层推论吗?

(请勿抄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