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 ​真正境界高的人:知敬畏,有厚德,懂谦卑

 私立个人图书馆 2023-08-24 发布于四川

十问顺   2023-06-28 

《老子》有言:“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懂得放低自己,敬畏自然规律,提高自身的修养。

境界越高的人,越是知敬畏,有厚德,懂得谦卑,如此方能行稳致远。

01.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易经》有言:“天垂象,见吉凶。”

天地有自己的规律,万物有自己的法则。

俗话说,举案三尺有神明。科学昌明的时代,人更要心中对天地自然法则保留一份敬畏。

如《道德经》里讲: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都要有敬重和害怕的东西,对天地之道、心中之德,心存敬畏,时刻察觉自己的内心。

东汉时,杨震知识广博,为人正直清廉,四次升迁后出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到郡上任,路过昌邑时,过去曾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做昌邑的县令。

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

王密见他不收,回道:“这么晚了,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

杨震非常生气,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会是没有人知道的?”

王密听后,十分羞愧,带着礼物灰溜溜的回去了。

心存敬畏的人,自然常怀警示之心,不会放任自己,经常自警自省,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呻吟语》中写道: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人一旦失去了敬畏心,必然就会变得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最终必将吞下自酿的苦果。

而懂得敬畏,才能心存尺度,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修成良好品行。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做正直的事,走正见的路,不被私心杂念所扰,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02. 厚德载物,福气自来

常言道:“人有德,必有福;人无德,必有灾。”

德者,得也,先有德,而后才能够得到。

厚德之人,积德虽不能立显,但天长万物可载。

缺德之人,积恶虽不能人见,但日久必生灾殃。

如《周易·系辞下》一书记载: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如果自身的德行,无法与所处的地位及财富相匹配,就容易招致灾难,纵观古今,很少有人能够幸免。

明代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权倾朝野,把持国政近十五年之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严嵩在朝期间,身居高位,没有想着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反而忙着结党营私,贪赃纳贿,陷害同僚,导致国力衰弱,民不聊生。

他的儿子严世蕃耳濡目染中,更是跋扈骄奢,肆意妄为。

嘉靖四十三年,严世蕃案发,恶迹败露,最终被腰斩弃市。

严嵩被罢官为民,在举国痛骂中凄凉死去,被写进了《明史·奸臣传》,成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遗臭万年。

缺德之人,如无本之源,无根之木,终将水断流,木折损,招致灾祸。

《易经》有言:“人生一世,唯有德行,可立一世。”

纵观生活中,很多人利益熏心,毫无道德可言,最终导致一无所有;而有的人因为德行深厚,为自己积攒到源源不断德福气。

世间万物变化莫测,唯有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03.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俗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狂妄傲慢,是一个人衰败的开始。

修养境界越高的人,越懂得谦卑待人,含容处事。

曾国藩告诫后人:“人生大部分的失败都源于两个字,一个是懒,另一个是傲。

曾国藩作为晚清著名的能臣之一,品行一向受人敬仰。

但在他初入京城为官时,年轻气盛,为人傲慢,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上司、同事都不愿意与他结交,导致他在官场上举步维艰。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修身立德。

在与人相处时,他开始变得谦和有礼、平易近人,不再刚直方正、目中无人。

慢慢的,曾国藩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和拥戴,连连升官。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真正有修养的人,懂得谦卑,俯身做事。

正所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真正的智者,懂得水往低处流,做人低调谦卑,方能成就大事。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为人处世,谦卑自守,才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为自己带来好运和福气。

人生之事,事事无常,生活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唯有以德立世,知敬谦卑,才能看清自身的局限性,不恃才傲物,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前行。

应无所往,而生其心

人生在世,愿你心中万般温柔,提高自己的境界,迎来繁花似锦的人生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