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改变三国历史的大宦官,刘备一辈子打的江山被葬送!

 泰荣林黑皮 2023-08-25 发布于上海

太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太监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复杂,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三国时代也是如此。

刘备为完成兴复汉室的梦想殚精竭虑,可辛苦得来的半壁江山却因为宦官的干政走向消亡,从而彻底改变三国的历史,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一个叫黄皓的宦官,正是促使蜀汉灭亡、改变三国历史的“主角”。

图片

黄皓,蜀汉后主刘禅时的宦官,因善于阿谀奉承深得后主的喜爱。董允当时担任黄门侍郎、侍中,经常劝谏后主励精图治、收复中原,然而黄皓却为祸宫廷,致使董允多次叱责于他。黄皓因此十分惧怕董允,不敢为非作歹。后主也仅仅任命他担任黄门丞这样的小官。

可董允去世以后,蜀汉风气大变。继任侍中的陈祗与黄皓互为表里,多次向后主推荐黄皓。就这样,黄皓先被后主册封为中常侍,后来又升至奉车都尉。

此时的黄皓因为得到后主的宠幸开始把持朝政,并且排除异己。甘陵人王勇十分憎恨黄皓的倒行逆施,黄皓仗着后主的宠幸制造冤案诬陷王永,致使王永最终被流放边关。虽然此时的蜀汉政府有樊建、董厥、诸葛瞻等人统领事务,但由于掌管兵权的大将军姜维常年北伐,后主懈怠于政,黄皓借此大做文章,经常矫诏传旨,诬陷忠良,使众多的贤臣被流放边塞,罗宪因为不与黄皓往来随即被降职担任巴东太守。一时间,黄浩权倾朝野无人敢惹。

图片

姜维入朝觐见时十分厌恶黄皓的专横跋扈,多次启奏后主杀黄皓以正朝纲。然而后主却回答他说:“黄皓只不过是个听我使唤的小奴才,从前董允经常指责黄皓,我对他也不是很满意,你又何必介意黄皓这样的人呢?”

姜维见黄皓树大根深,难以扳倒,只得借沓中种麦之机,外出避祸。而此时的黄皓却计划剥夺姜维手中的兵权,并且企图用右大将军阎宇来代替姜维。阎宇是黄皓在军队中树立的旗帜,但最终因为姜维拒绝回京交权而不了了之。景耀六年,魏国大举入侵蜀国。

黄皓迷信鬼神,通过占卜认为敌人终将不攻自退,遂拒绝组织军队抵挡魏军,并且阻绝朝臣与后主见面,让后主每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最终,邓艾率领一支奇兵偷袭成都,刘禅不战而降。

图片

邓艾攻入成都后,听说黄皓为人奸邪,便让人将黄皓抓起来杀掉。可黄皓利用大量钱财收买邓艾的左右,并逃过一死。

诸葛亮的长孙、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时曾哀叹地说:“诸葛一家受到国家的重用,却不能及时除掉黄皓,致使国家衰败,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就这样,诸葛亮的儿孙带着对黄皓的无穷怨恨在绵竹之战中以身殉国,而蜀汉四十三年的割据统治终于走到了尽头。

蜀汉的灭亡不能全怪黄皓,但黄皓蠹国害民的罪名也跑不了。只是忠臣丧命,佞臣苟活,这种“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的历史令人扼腕叹息。


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虚构了司马昭将黄皓凌迟处死,这种令人拍手称快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