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全国青教赛|《回忆鲁迅先生》群文意识(AI课堂实录分析含课堂实录文字稿)

 胖胖老师图书馆 2023-08-26 发布于上海

全文概要

教师介绍了鲁迅先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学生对鲁迅的印象也存在差异。通过多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教师提出了阅读传记文学的方法和目标,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质疑、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并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并在小组活动中分享了他们对鲁迅形象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解决学生真实的问题和困难,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和修养的提升。

章节速览

鲁迅作品的评价方式

老师带领学生们认识鲁迅先生,并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和其他作家对他的评价,试图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鲁迅形象。学生们对鲁迅的印象多为犀利、冷峻、深沉,但通过萧红等作家的笔触,发现鲁迅明朗风趣、亲切。学生们进行了一个作业,老师也引导学生们去观察作者与鲁迅的关系、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中鲁迅的形象特征等方面,来评价鲁迅。学生们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可能天差地别,甚至同一个人对鲁迅的评价也可能有矛盾之处。最后,学生们思考了每个人的观点都带有主观性的问题,并观察了作者对传主评价的主观意素。

作者对鲁迅的评价和写作目的

老师带领学生们讨论了鲁迅的形象特点,其中涉及到作者身份和亲疏关系对评价的影响,以及不同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形象的塑造。学生们通过分析文章题目,发现不同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对鲁迅的评价也有所差异。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意识到,即使是相同身份和关系的作者,对鲁迅的评价也可能因为个人主观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总结了这些问题后,学生们决定以特征为纲重组信息,进一步探究鲁迅形象特点的可靠性。

公共评价的可靠性

老师通过巡视发现各组都完成的差不多了,那么各组其实大同小异,因为这只是一个信息的重组。老师昨天也看了大家的作业,所以我也给大家整理了这么一份信息。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就一起来看着这张重组的表格来说说你觉得里面的哪些形象是比较可靠的呢?首先,第一组的同学觉得乾优点中的前三个都是比较可靠的,因为这些特点后面有非常多的作者,也就是很多人都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基本上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可以把这种评价叫做公共的评价。

鲁迅对青年的态度和公正

讲述了关于鲁迅先生的评价存在着矛盾性,但这种矛盾背后是否存在统一性。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发言人提醒我们要从多个角度理解鲁迅先生的态度。同时,他也阐述了读传记的方法,即通过不同文本的收集和差异化的认识,来追求更为立体和真实的人物形象。最后,他呼吁同学们在课下选取一位历史人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报告的撰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

教师讲解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根据不同文体寻找有效的阅读路径,本次比赛提交的十个课例都聚焦于必修学段看的阅读板块,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基本的阅读策略。教师以本课为例,聚焦传记文体的特征,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性,意在引导学生认识传记中的主观因素,并寻求专著的客观形象。教师通过学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传记阅读缺乏理性的探究和质疑,针对这样的学情,教师设定的两个教学目标是从多篇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质疑和追问深入的把握,专注形象。

学生对鲁迅形象的认识

本文介绍了一堂关于鲁迅人物传记阅读的课程设计,其教学流程包括引发思考、丰富鲁迅形象、深入追问、探究主观影响因素和可靠性、运用评价等五个方面。通过质疑、推理、证实、归纳等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该课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质疑与推理归纳,总结出较为真实可信的鲁迅形象,并且在充分理解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迁移运用评价思路,解读新的人物形象。作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留下一些动态的问题和方法,解决学生真实问题的知识与策略。

课堂实录文本(未精校对,语音识别)

发言人1 00:00:41

下面开始我的课堂教学展示。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人物,可以说是一位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说我们熟悉他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过他的很多作品,而说陌生则是因为我们对于作品之外的他似乎了解甚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萧红和其他一些作家的笔触,一起去了解一个真实而立体的鲁迅先生。

发言人1 00:01:16

昨天老师看了大家的预习反馈,老师发现在阅读这篇课文之前,同学们对鲁迅的印象普遍是犀利的、冷峻的、深沉的。然而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却发现萧红眼中的鲁迅明朗风趣,甚至还亲切。和我们的认识可以说有这些差别。这就可以看出,其实鲁迅先生他本人的形象是多元的,只是我们每个人由于自己的局限,只能够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想要公允和客观的评价这个人物,就首先要进行等多方的取证。因此老师也为大家选择了除课文之外的其他几篇有关鲁迅的文章。让大家从作者与鲁迅的关系,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中鲁迅的形象特征三个方面做了预习和梳理。

发言人1 00:02:21

下面就是我们班同学的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作业来评价一下,你觉得这份作业写的怎么样呢?来哪位同学先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这位同学你去,这位同学说这个作业还不错,首先书写让他觉得还是比较清晰的。那么内容方面这位同学关注到他说这份作业的主人,他还是很细心的。比如说他自己就没有关注到开朗这个性格特征。但是这份作业的主人很细心的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当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的时候,鲁迅先生笑得连烟都拿不住了。书里阅读的很细致。好,还有其他的评价吗?

发言人1 00:03:13

来边上这位同学,你说这位同学说这位同学的概括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比如说他和这份作业的主人都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鲁迅先生的书桌摆放的很整齐。可是昨天他就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词来概括这个形象特点。他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有条理,概括的特别的好。那这份作业有没有一些不足之处呢?我们来给他提一些建议好不好?来那边的那位同学,你说这位同学注意到这个作业不完整,因为它有两个空没有填,那你觉得他这两个空为什么没有填?可能是这两个人对鲁迅的评价比较复杂,这位同学一时不知道如何下笔,那么一会儿我们帮他给填上好,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发言人1 00:04:12

来后面那位同学,这位同学注意到了,我们来看他说这个作业的主人怎么对鲁迅的评价全部都是正面的评价呢?大家来看一看这个作业是不是这样的对做然后这位同学他说他自己做作业的时候却注意到了这些文章中其实提及了很多鲁迅先生的缺点。那么你能不能给我们补充两个,你书里的这些文章中体现的鲁迅先生的缺点?

发言人1 00:04:45

很好,这两个缺点老师也注意到了。比如说你看曹聚仁,他评价鲁迅的时候就说了,除了他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他也非常的偏执。比如说他所举证的例子是在鲁迅的笔下,顾颉刚是一个十足小人,连他的考证也不足道。但实际上,顾颉刚是一个笃学君子。而鲁迅的学生张定黄除了对他的赞美之外,也觉得他作为老师好像对学生有一些冷漠。比如说他说他至少是不理你,至多,也就是从他他那只小烟卷的后面,冷静的朝着你的左腹部望一眼。我们就关注到其实不仅是不同的人对鲁迅先生有不同的评价,其实同一个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也可能天差地别。那么老师想问一下,这样矛盾的鲁迅的形象,同学们觉得哪个才是真正的鲁迅呢?

发言人1 00:05:51

这位同学说都是因为人本身就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同桌也说了,也可以说都不是因为人的观点都带有非常强的主观性。你说的很好,我们不如就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想下去。既然每个人的观点都带有主观性,那么这些传记的作者其实也是这样的。请同学们重新观察你昨天作业的这份表格,看一看其中有哪些影响作者对传主评价的主观意素呢?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发言人1 00:06:43

好了,老师看到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那么哪个同学想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来这位同学你跟同桌是怎么讨论的,他跟同桌发现他说身份似乎影响着作者对于传主的评。比如说他们就注意到,你看朋友和师生这种关系之下,对于鲁迅的评价好像就偏向于积极的,是吧?旁边这两个同学不同意,来你们来说为什么不同意?这个同学说了,那同样都是师生,怎么张定黄和孙福元对鲁迅的评价就截然相反呢?也就是说除了身份之外,其实作者和这个传主之间的亲疏的关系也影响着他们对人物的评价。

发言人1 00:07:44

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没有难道每一个作者都直接的认识鲁迅先生吗?不是这样的,是吧?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大家关注一下这些文章的题目,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后面那位同学有发现,你说这位同学注意到从这些题目上可以看出,这些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同的。比如说许寿长的这篇叫做网友鲁迅印象记,那么这个明显是一篇道王和纪念性质的文章,它里面体现出的当然主要是撰主的优点。即使许寿长作为朋友,平时与鲁迅先生有些争执,他认识到鲁迅先生有些缺点,可能也不会在这样的文章当中表现出来。

发言人1 00:08:39

而与之不同的是,曹聚仁作为一个研究者,他的写作目的就是客观的评价鲁迅先生,所以他就既要兼顾优点,也要兼顾缺点,说明写作的目的对于撰主的形象影响也很大。还有其他补充吗?好,看来同学们就看出了这些。那么老师又有问题了,既然说这些文字都带着这么强的主观色彩,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从文字中认识一个真正的鲁迅?这位同学很快的就说不是。那么我们所总结出的这些形象特点当中,到底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呢?好,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展开下一步的学习。

发言人1 00:09:34

既然我们要研究特征的可靠与否,那么就请同学们将你昨天作业表格中的这些信息进行重组。之前我们是以文章为纲分析鲁迅的形象特点,但是这一回我们要凸显特征,所以请同学们以特征为纲重组信息,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来和你的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这个活动任务。请组长做好组内工作的分配。好,现在开始。

发言人1 00:10:19

老师通过巡视发现各组都完成的差不多了,那么各组其实大同小异,因为这只是一个信息的重组,老师昨天也看了大家的作业,所以我也给大家整理了这么一份信息。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就一起来看着这张重组的表格来说说你觉得里面的哪些形象是比较可靠的呢?哪个组想先来说?来第一组的同学你们说。第一组的同学告诉我们,他们觉得乾优点中的前三个都是比较可靠的,他告诉我们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特点后面有非常多的作者,也就是很多人都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基本上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可以把这种评价叫做公共的评价。他们觉得这样的评价还是比较可靠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发言人1 00:11:26

第五组的同学。好,第五组的同学非常的机智,他们说优点当中的第九个应该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特点,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说亲友对一个人的夸赞可能包含着一些主观成分,那么让论敌都不得不承认的优点,应该是非常可靠的一个优点了。我发现这个组的同学具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非常的好啊,还有其他的补充吗?

发言人1 00:11:56

来第三组的同学。第三组同学说缺点当中的第四和第五也比较可靠。比如说这个就是相当于是亲人亲密的人对他的批评,可以说比较可靠的。而这个则是一个比较公共属性的评价共识,这个也比较可靠。还有其他补充吗?

发言人1 00:12:18

这个同学说到了,比如说像我们拓展材料中提到的一些论敌对他的批评,当然就不是那么的可靠了,还有其他的吗?那老师反过来问一下,除了论敌对他的批评,亲人对他的夸奖,还有哪些形象是不太可靠的?这位同学发现了,他说人对自我的评价可能不是那么可靠,因为人可能很难客观的认识自己。大家说的都很好。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其实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冲突的这个现象,其实它背后都有着某种统一。所以说除了公共评价之外,刚才大家说的反向评价。和作为研究者的中立评价。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人物。

发言人1 00:13:22

既然矛盾背后有着统一,我们就继续来看关于鲁迅先生还有一些矛盾性的评价,看我们该怎么理解。比如说有人就说鲁迅对青年的态度有两种,一类人就说他对待青年是亲切的热情的,但是还有一类人说鲁迅对待青年仿佛是他的敌人一样。经过上一个阶段的学习,大家能不能认识到这两种矛盾评价的背后有没有统一性的存在?看来这个问题有一点难,老师提醒大家一下,你可以带入到生活场景当中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哪些人对我们的态度是时而亲切的关注的,但有的时候又对你像敌人一样来想一想,那位同学有想法了,请你来说,这位同学说了,他说可能冷和热都是真实存在的这就像平时的师长和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一样。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正是因为牵动着鲁迅先生的心弦,所以他对青年的态度才会有这样大的落差和变化。其实鲁迅自己也说过,他对待青年的态度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他说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呢?当面对那些积极的寻求道路,呼朋唤友来团结起来找新中国出路的这种青年,鲁迅先生当然非常的热情,比如说我们看到他对肖红的态度就是这样的,可是当遇到那些睡着的、昏着的、躺着的、玩着的青年,鲁迅先生当然也会感到一丝失望,这时他就会表现出他的冷,所以冷与热都是深切的希冀。

发言人1 00:15:23

与之类似的,还有鲁迅先生对论敌的评价。一部分人说呢,鲁迅先生对论敌的评价是很公正的,从不见其谩骂。但是梁实秋又说,他但凡在评价论敌的时候,都极尽尖酸刻薄之能事。那这又这是为什么?其实公正和偏私的背后都是鲁迅先生良知的体现。也许在平时他还能够保持自己的理性,但是当面对自己的学生被无辜的杀害,并且还被一些阴险的文人学者所陷害的时候,他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哪怕把他最真实的哀痛展示给自己的敌人也在所不惜。刚才我记得有一位同学说,人是很难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但是通过这两个材料大家发现没有,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评价怎么样呢?可以说比较的公正,这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

发言人1 00:16:31

通过今天的阅读,我们也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他不仅对别人的评价那么的犀利,他对自己的解剖也如此的深刻。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从传记当中读出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理论上,其实每个人我都为我们敞开了他所有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我们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视角比较有限,所以我们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但是文字又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对它进行更立体的认识。

发言人1 00:17:19

首先传记文学有很强的主观性,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尽量的收集一些差异化的文本,丰富我们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在丰富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追求客观性。我们发现以批判的眼光去梳理、去拣选,一中求同,我们总能得到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所存在的真相。好,今天的学习之后,希望大家在课下从我们的必修教材当中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于他的各方面的资料,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思路及方法,为这个人写一份形象分析报告。在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大家对不同人物的评价和看法。

发言人1 00:18:15

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下面进入我的教学阐释环节。首先是设计思想,依据不同文体寻找有效的阅读路径,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本次比赛提交的十个课例都聚焦于必修学段看的阅读板块,所选的内容涵盖了文学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可以说涵盖了必修七个任务群当中与阅读相关的所有重要内容。那么,根据课标对于必修学段基础性和共同性的定位,这十节课设计的重点都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基本的阅读策略。以本课为例,就聚焦传记文体的特征,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性,意在引导学生认识传记中的主观因素,并寻求专著的客观形象。

发言人1 00:19:26

本课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它对应的是新课标当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个任务群。因为传记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我把它他选入作为必修教材的一个补充内容。根据选修教材和新课标对该任务群的目标设定,我总结出人物教学的两大核心目标,第一是通过传记的阅多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格的魅力。第二个是从多方面认识人物形象,通过合理的质疑和拓展阅读,丰富对传记人物的认识以及阅读传记的方法。

发言人1 00:20:10

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在于萧红通过他的笔触塑造了一个非典型的,更接近于普通人的鲁迅人物形象。虽然它不够全面,但是却是我们引入群文丰富对撰著了解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切口和材料。为了了解学生在人物传记阅读上面的真实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学前调查。第一个问题意在了解学生阅读传记的阅读经验,以及学生对传记的一个感性态度。第二个问题在意在了解学生对人物传记这种文体特征的把握,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分析,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都接触过传记作品。

发言人1 00:21:02

有一些同学对传记阅读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对于传记的认识却多停留在了解事实,缺乏对叙述者以及撰著形象的理性的探究和质疑。那么对于这类文体的创作特征当然也思考的比较少。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为本课设定的两个教学目标,第一是从多篇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质疑和追问深入的把握,专注形象。第二是明确传记文体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特征,并归纳传记阅读的一般策略。

发言人1 00:21:42

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大致的框架是,先从学生对鲁迅形象认识的差异引入,然后引入群文,先丰富对鲁迅形象的塑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这些丰富形象背后的主观色彩,在认识主观色彩的基础上提出追问,深入思考,探究客观形象。最后回扣本课的核心目标及传记的文体特征和阅读策略。具体来讲,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第一,引发思考。那么传记阅读的目的就是准确了解人物的形象。但对于学生来说,其实一个富有矛盾的人物形象是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的。所以在这一步,我就利用了同学们在阅读当中的一个真实问题,然后引起了他们对这个人物真实形象的兴趣。同时这个问题聚焦到了我们本课的核心问题上面。

发言人1 00:22:44

在引起了兴趣之后,再把这个主问题拆成几个相互联系并且层层深入的学习环节。第一是通过引入文本来丰富鲁迅的形象。那么在选文的时候,我选择了4篇较为整顿的鲁迅人物传记的节选,以及若干的拓展材料。选文的依据就是第一体现作者身份的丰富性,第二是体现传主形象的多元化。在活动的时候就请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整理里面的信息。因为这些文章加在一起信息量比较大,所以通过表格梳理的方式,希望引导学生学会从大量的信息当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凸显实用性阅读这个阅读门类的核心素养。

发言人1 00:23:35

那么在准确的理解了这个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之后,就进入到下一步。通过学生作业的点评,生生之间的质疑引发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的追问。通过教师的理答理清学生质疑的重点及人物形象的主观性,再来带他们探讨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观性有哪些。探讨主观性的时候,仍然利用我们这个信息表格,希望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观察,培养他们的对比思维和归纳思维。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得出传记当中的主观影响因素。在明确了主观影响因素之后,通过教师适时的进行追问,将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入。

发言人1 00:24:24

下一步因为我们要探求形象的可靠性,所以在这一步我采取了信息重组这个策略,凸显主要信息就是特征。以此为纲来把里面的一些隐性信息凸显出来,使学生意识到为什么这些形象有一些可靠,有一些不可靠。也在这个过程当中想告诉学生真正的辩证思维是什么。因为学生对辩证思维的了解,很多都停留在对辩证的双方或者多方进行无条件的肯定。但是通过这样反复的追问与思考,就是想告诉学生真正的辩证是在反复的推究推理之后得出的更为深入的结论。最后再通过运用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必修教材中选择一个人物,撰写人物形象的分析报告。

发言人1 00:25:17

第一个是为了巩固学生在本课所生成的阅读策略,同时也希望学生更加的关注教材的多样的价值,发掘教材的价值。总体来讲,本课为了实现核心目标所采取的关键策略就是通过组织质疑、推理、证实、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的小组活动来看,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质疑与推理归纳,总结出一个较为真实可信的鲁迅形象。其中一部分学历较好的同学,还可以在充分理解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迁移运用我们本科的评价思路,在课后作业当中带动小组成员合理并且富有创造性的解读新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比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预期目标。

发言人1 00:26:20

最后想说一说我对一节好的语文课的理解。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它不仅应该为学生留下一些静态的知识和策略,更应该为学生留下一些动态的问题和方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它一定是从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当中所遇到的真实的困难与问题出发,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充分参与,聚焦学生思维提升的阅读和学习过程,活动为过程,最后为学生生成一些有助于解决他们真实问题的知识与策略。在这样的良性循环当中,潜移默化的实现对学生思维和修养的提升,最终助力于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终身发展。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展示内容,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