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豚有毒,切勿盲目尝鲜!

 一葉一如来 2023-08-26 发布于广东

江湖流传

食得一口河豚肉

从此不闻天下鱼

图片

河豚有毒想必大家都知道

那河豚究竟有多毒?

河豚加工销售需要注意啥?
怎样做才能避免河豚中毒?

跟着安安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

图片

河豚鱼又称“河鲀”“龟鱼”“鸡抱”“气泡鱼”“气鼓鱼”等,大部分生活在海洋中,但在淡水河流及海洋、河流汇合处也可发现,其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河豚鱼因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易因中毒而导致人员神经麻痹,进而发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河豚毒素潜伏期一般为0.5~3小时,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

图片

河豚鱼虽然含有剧毒,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喜欢自行捕捞、自行加工或委托餐饮服务单位加工食用,因此每年都会发生此似食物中毒事件。

近年来,为防控河豚鱼中毒事故,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原国家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地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的加工经营。

图片

加工销售有标准

1

根据有关文件,养殖河豚鱼应当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加工并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加工企业的河鲀应当来源于农业部门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

2

河豚鱼加工产品应当包装,包装上附带可追溯的二维码,并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原料基地及加工企业名称和备案号、加工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检验合格信息等。河豚鱼加工产品应使用统一式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3

禁止经营养殖河豚鱼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豚鱼整鱼。

4

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鱼。

因此,市面上能买到的合法养殖可供食用的河豚鱼都不是活鱼,而是宰杀后的鱼皮或鱼肉制品,且所有上市流通的河豚鱼外包装上均有可追溯的二维码。

图片

安安提醒

图片

各类餐饮单位、市场食品经营单位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销售加工的河鲀加工产品须为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加工并检验合格,并须查验及留存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及相关票证。食品经营者售卖河豚活鱼、野生河豚鱼及其制品,餐饮服务单位加工制作河豚活鱼、野生河豚鱼,均为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广大消费者应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坚持从合法渠道购买河豚鱼及其产品;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鱼;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或河豚鱼制品。若因不慎误食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河豚鱼而出现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等前期处理,并赶紧前往医院救治。

广大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有非法生产经营河豚鱼及其产品的,请及时拨打12345或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