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案来了|如何解决“发文”无效(三个方法)

 转型刚刚好 2023-08-28 发布于北京
转型刚刚好设为“星标

文章更新即时到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在上周那篇《真相来了|发文没效果?和这三个原因有关》文章中,我们分享了“制度新规没效果”的三个原因,分别是:1、信心没了,积重难返;2、预期坏了,画饼更难;3、共识没了,缺乏互信。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解决“发文无效症”的问题。

就在昨晚,一则关于“证劵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的公告刷屏了。这是继证监会发布再融资监管安排、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后的又一动作。效果如何,今天股市见分晓。但从历年印花税调降后的股市表现看,基本都是大涨,在有的年份甚至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启。看来,就算同样是“发文”,效果还是有区别的。那什么样的发文效果相对好点?答案是“割肉”——利益上的真金白银,才是构建信任的最具诚意的一种方式。尽管如吴敬琏先生所言“中国股市是个大赌场”,但即便如此,股市也是政策是否有效的一块试金石。钱是最聪明的,除了一些怀有特殊目的的资金外,大多数情况下,钱的流向就代表了未来的信心所在。看来,“割肉”(站在管理方的角度)的发文,或者换个说法“给他人得实惠”的发文,要比那些高谈阔论、道理都对,但就是没见到诚意的发文强一万倍。

企业也有类似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公司变革期,外部遭遇行业周期的切换,内部遇到了各种不稳定,管理层也需要稳定军心,怎么办?“发文”也是选项之一。比如,通过发布新的制度规范,重塑组织活力;通过调整流程机制,调整既有的利益格局;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任命新的管理层,发布新的管理举措等等。同样,”割肉“的发文,比空洞的口号更有效。但管理肯定不能停留在”发文“本身,要让”发文“更有效,有三个方法可选:

方法一:执行不能靠自觉
——————————————

要见效,必须来真的

“发文”之后是落实,而落实能否到位的关键,是管理层能否层层落实和有效执行,这就涉及到洞察人性的问题了。为什么大多数依赖道德说教的“发文”方式,最后一定失败?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试图用道德替代法治的“人治逻辑”,往往导致组织内伪君子盛行,两面派居多。这并非是完全否定道德教化的价值,而是提醒管理者,要从底线思维和机制层面回归人性本身。道德到底是律己的,还是律人的?制度设立的前提和假设是什么?为什么海瑞这样的道德楷模,无法拯救组织?为什么制度建设与法治环境越好的地方,民众的幸福感越高。

所以,不能停留在“发文”本身。目标、制度或政策的执行,绝不能靠自觉。要见效,必须来真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必须回答:做不到,怎么办?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上来就要求当事人很高的道德准则,反而会更容易冲破制度的底线,最终往往不了了之。因此,“发文”之后,要抓落实和执行,要和落实人/执行人的利益相关,要和乌纱帽相关。没有强有力的通报、奖惩、监督、巡查等机制保障,“三令五申”的发文也不管用。

对管理的启示:

无论是落实新目标、执行新机制,还是推新业务,不要将全部希望放在“发文”上,还有那些大会小会的宣讲上。宣讲当然重要,但落实更关键。与其苦口婆心的说教,不如从机制设计入手,与当事人的利益挂钩。同时,重要的项目,过程反馈与纠偏很重要。不要等到问题出来再去”罚款”解决,那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简单粗暴。公司要的不是“罚款”,而是问题少发生,能有好结果。所以,日常的例会机制、节点的反馈机制、问题预警机制、实时纠偏机制等等,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全方位的过程管控体系,这才能帮助公司实现落地执行。

方法二:责任必须到个体
———————————————

不是我们,是“我负责”

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答案是责任被稀释了。“责任”这个词很怪,天生喜欢单数表达(比如我),而不是复数表达(比如我们)。比如,“我们都有责任”。请问,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别忘了“法不责众”这个词怎么来的。之所以多次发文不管用,往往是和落实责任的主体不清晰有关,或者停留在机构(部门)责任,而没有和具体的责任人挂钩。到底谁负责?这才是问题的本质——不要对着抽象的组织谈责任,而要对具象的人谈责任。在责任这件事上,任何以群体或组织形式的存在,都会让责任的兑现大打折扣。

所以,即便是屡次发文,即便三令五申,也要找准人。要对着关键人落实“发文”责任,不是对着抽象的组织机构,或者对着所谓的”人人都有责任”。同时,责任不能层层转包。比如,通过开会的方式,将责任转移到下属或其他部门身上。责任转嫁的次数越多,被稀释的程度就越高。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天大”的责任,经过了组织内层层的传达和落实,最后往往是某个一线员工,甚至是“临时工”,对这件“天大”的事负责。别笑,这样的事,可能经常在你我的身边上演。

对管理的启示:

责任这件事,含糊不得。第一,责任要清晰,在目标或任务下达的那一刻,明确责任主体。有人说,这要分人吧,如果是那个愿意承担责任的员工,就没必要那么较真吧。还是那句话,不要考验人性。况且,责任清晰这件事,和当事人的水平高低无关;第二,工作委派也好,授权也好,不是说责任下放了,管理者就没责任了。逻辑上讲,只要下属执行不好,上级一定有责任——最起码,也是一个管理不到位、管控不及时、辅导没跟上的连带责任。既然是连带责任,发出指令的管理者,有责任(通过机制)跟踪执行过程,要辅导,要培养,要给员工赋能,不能当甩手掌柜;第三,追责要果断。别犹犹豫豫,不要想着什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不要像老好人那样纠结,追责一旦出问题,团队成员的预期就被打乱了——原来,还可以不担责的,领导也就是说说而已。

方法三:重要目标不能多
—————————————————

到处是重点,等于没重点

之前和大家聊过“既要……又要……还要……”的问题。经常从“发文”中看到这样的话:既要增速,又要质量,还要安全;既要收入,又要利润,还要创新;既要发挥所长,又要统筹安排,还要兼顾各方……想想看,这样的内容看多了,大家感受如何?样样都保证,样样都难办,先保哪一个?从上级的视角看,似乎必须要提到“既要……又要……还要……”,才能显示自己的大局观,展现自己的格局和视野,是为组织的长远发展考虑。出发点或许没错,但这种“发文”方式落实到执行层面,执行人就纠结了,不知道该如何做,如果遇到的阻力太大,要么怪上级要的太多,要么认为好话让上级都说了,实际的压力都在执行端。既然如此,那就等着问题上传,或者把形式做足,实际情况怎么样,那就不管了。

执行端是什么情况?真实的情况是,听到发文中提到的“既要……又要……还要……”,执行层头就大了。在他们看来,三个目标都达成,肯定做不到。怎么办?保哪个?注意,这个时候,大家就开始“猜”了,就开始比拼“悟性”了。当大家开始“猜”上级想法的时候,意味着管理成本会非常高。首先是不一定“猜”对,如果猜错了,一开始就偏离方向了;其次是哪怕猜对了,意味着上级还是更想要哪一个目标,下次怎么办,接着猜,任务下达的硬约束就没了;还有,确实做不到的时候,会想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上级的问题?放心吧,肯定不会怪自己,你懂的。

对管理的启示:

第一,别让执行端去猜。最好的方式,就是列出具体的要求和重点项,涉及到关键问题,具体比抽象好,措施比指示好;第二,如果“发文”本身做不到具体措施层面,至少要让执行层最快时间拿出落地方案,这可以让“发文”的落地效果更好,也是一次上下级的沟通与反馈;第三,计划端的落实与纠偏,通过实际执行结果来反馈“发文”内容本身的效果,不要总是想着去证明“发文”多么正确,证明上级多么英明神武,组织要的是好结果,要的是对大家都有价值,而不是总想着证明上级很正确。有些事,还是简单点为好。您说呢?

(全文完)

点击下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转型快人一步,职场少走弯路

▲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点赞/转发/评论/吐槽,怎么都行

转型刚刚好 热点文章
TOP1:方案来了|管理者要被目标牵引,而非被问题绑架(三大策略)
TOP2:方案来了|内卷时代,向韦尔奇学管理
TOP3:方案来了|如何穿越周期:万科的三种“活法”
TOP4:方案来了|终结业绩与价值观背离的三个方案
TOP5:方案来了|信任去哪了,如何重建信任(三个对策)
TOP6:方案来了|特斯拉、丰田与宜家的降本增效14招
TOP7:真相来了|领导无“力”,是一场灾难
TOP8:方案来了|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四大增长路径
TOP9:真相来了|为业绩牺牲价值观,到底值不值
TOP10:方案来了|领导牛人,就靠这四招

转型新观察  热点视频
TOP1:以丑为美罗刹海,此廖哉非彼聊斋
TOP2:丰田的转型之困:不是汽车,而是…
TOP3:理想月销量突破3万,打破增收不增利魔咒
TOP4:任正非再言不造车,余承东难掩失落感
TOP5:阿里改革P序列,内卷时代怎么活
TOP6:ChatGPT助力微软AI时代超车
TOP7:OPPO挥泪斩芯片,阿里调整自动驾驶
TOP8:英伟达市值过万亿,黄仁勋要开新赛道
TOP9:大众恋上小鹏,抱团取暖可行
TOP10:马斯克又要搞事情,成了xAI意欲何为

管理麻辣烫  TOP 10 视频
TOP1:先对齐目的,再对齐目标
TOP2:做管理,就要导向打胜仗
TOP3团队内耗扯不断,全都毁在这三点
TOP4:变革可以进三步退两步
TOP5:你不是心太软,而是没原则
TOP6:人才融入的前提,是认同不是交易
TOP7:走出死海效应,重建组织健康
TOP8:要好决策,而非捍卫自己正确
TOP9:用人所长,也包括用上级所长
TOP10:走出决策瘫痪,四招解决问题

管理避坑指南  TOP 10 视频
TOP1:授权这事不简单,先过自己那道坎
TOP2:新员工留不住,真的是因为薪资低?
TOP3:怨天怨地怨空气,为何总是外归因
TOP4:新年又定新目标,讨价还价为哪般
TOP5:绩效面谈有障碍,根源还在面谈外
TOP6:警惕管理近视症,资源导向打胜仗
TOP7:复盘不是走过场,表面文章没效果
TOP8:争功诿过伤团队,透支信任难复原
TOP9:潜力要变真绩效,人岗匹配是前提
TOP10:总有员工想躺平,不想进化是假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