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教育之学校劳动的实施

 特教梦 2023-08-28 发布于江苏
学校劳动以培养“自主的劳动者”为目标,包括学习准备、环境维护、文化创造三大板块,旨在培养智障学生的基本学校劳动能力,使学生成为遵守学校规则、承担义务劳动、掌握服务技能的“好学生”。
学校劳动教育可以帮助智障学生补偿缺陷,进行潜能开发。学校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发展劳动识和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劳习惯。当学生在参加学校劳动时,不仅学到了多项知识和技能,实现了他们白我照顾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努力参与社会劳动的社会价值追求。
1、提升学生学校劳动能力(以垃圾分类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然情境中学习餐盒垃圾的处理技能;在仿真情境中巩固了“餐后垃圾”的处理技能;在模拟情境“快餐店”中强化练习了“餐后垃圾”的处理技能;最后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家庭中泛化运用垃圾分类的技能。教师以提升学生学校劳动能力为导向设置分层目标,搭建了家校实践平台,泛化了学校劳动内容,有效地提升了智障学生的学校劳动能力。
2、树立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
长期以来,智障学生都被视为“弱势群体”,许多学生都已习惯他人的呵护和照顾。因此,通过布置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收拾当天晚饭后的碗筷,并对餐后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不仅提升了垃圾分类的技能,还树立了服务他人的劳动意识。教师也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为他人服务不仅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更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是提升智障学生劳动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具有了正确的垃圾分类能力。在今后多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也就能较为轻松地在各种生活、工作情境中处理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劳动,并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
下面谈一谈在学校劳动实施中的一些建议。
1、基于视觉支持开展多样教学。
智障学生的障碍类型复杂多样,本班10名学生中就有7名是自闭症学生。许多自闭症儿童都是视觉学习者,他们能通过视觉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进行学校劳动课的教学时,建议在视觉支持下开展结构化教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视觉材料,如视频、图片、实物等,以这些材料为媒介把学习情境、学习材料及学习步骤做适当的安排,帮助学生认识环境特点,理解学习内容,建立个人工作系统和习惯,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
2.基于同伴指导开展合作学习。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位智障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在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开展基于同伴指导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按认知水平和劳动能力,进行异质分组,使每位学生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指导合作,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基于劳动岗位促进劳动参与。
学校利用劳动岗位,学校树立多个劳动岗位。全校树立“人人都是劳动者”的理念,校级岗位分为班级包干和个人包干,通过竞聘上岗、代币发放,促进学生劳动学习动机;部级采用轮岗制,学部内每个班级轮流劳动值岗;班级老师依据班级学生劳动素养进行班级岗位设置,让每个学生拥有适合的劳动岗位。
作者:郜欢欢
工作单位: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