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秋”不是矫情!每天坚持“一个穴位”远离情绪病

 泉城贤人 2023-08-28 发布于山东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而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为什么会出现“悲秋”呢?

01

悲秋原因

《黄帝内经》曰:“西风生于秋,病在肺”“在志为忧”意思就是说秋应于肺,忧虑、悲伤是秋季的情绪特点。

客观自然之秋与主观人心之悲,随着季节的转换,万物休长生息。人类的心境和行为也会随之发生轻微变化,这种情况叫做季节效应,是广泛存在的正常现象。但如果这种心境低落超过了正常的范围,严重程度达到抑郁的诊断标准,就成了季节性抑郁。

02

悲秋预防

膻中穴

我们在悲伤的时候就会“捶胸顿足”,此时,捶的部位就是膻中穴。《黄帝内经》认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也就是说,膻中穴与人的喜乐情感密切相关。膻中,为任脉穴位,心包墓穴,八会穴之一,有“气海”之称。它是人体的枢纽中心,能疏通气机,阻挡邪气,开胸通络,可谓我们人体的开心穴。因此按揉膻中穴能够调节胸中之气,解郁开怀,从而抑制悲伤情绪!

膻中穴定位

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或由锁骨往下数第4肋间,平第4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膻中穴。

膻中穴按摩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揉法,一种是推法。

【揉法】

用拇指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以微觉酸痛为度,揉动约50-100次,大约2分钟。每日可行3-5次。按揉后可配合适量的扩胸运动,加强宽胸理气的效果。

【推法】

用拇指或中指从膻中穴沿着前正中线从下向上推,缓慢而均匀,每次约2分钟。每天2-3次。

最后要说:秋天建议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多嗮太阳,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也可以很好的调节情绪,改善心情。

来源:山西省中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