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六重境”第六讲

 了然3z5ctoaa2w 2023-08-28 发布于广西

前几次课我们分别讲了经方六重境的理事未融境、方证相应境和经方扶阳境,今天我给大家涉及一点后面的救逆降龙境、燮理焦腠境和奇经涤络境或者叫奇恒涤络境。

相信好多人或多或少心里可能都有点疑问,是不是这后面的这几重境是多余的?毕竟现在经方界的大家们倡导的内容主要隶属于方证相应境及进一步的经方扶阳境,后面这几境则甚少听说。

在这里,我结合我个人的实际来讲述一下。在此之前我再给大家补充说明一下咱们经方六重境里面对人体气机运行总的规律:后升前降。

有些人可能对人体气机总规律为后升前降感到不解,他们一前大多学过黄元御和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气机升降学说,已经习惯了人体气机左升右降运动规律。那么我们现在说后升前降,有什么依据呢?

《真气运行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医疗气功,《真气运行法》主要锻炼的是人体的任督二脉,真气在二脉中循环即小周天。“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简言之,即是人体前正中线。“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也”(《难经·二十八难》)。

真气运行法第一、二两步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使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第三、四两步是把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即“一源三岐”。任督二脉的起始点同为胞中,胞中实质上就是丹田。真气在丹田蓄积充足后,下行出会阴过长强,要依次冲破督脉的“三关”,其中长强穴附近和人的尾巴骨那个地方叫尾闾关,意思是说阳气要从这一关冲上去的时候是非常难的,所以它是第一关。阳气从尾闾关冲上去向后沿着身体后面的督脉上行(后正中线上行)逐渐到腰部,到腰部以后通过命门再往上走到了人的两个肩胛骨后面夹的这个部位,这也是一关叫夹脊关。等这一关冲过去后再往上走,走到人的后脑勺枕骨大孔附近,这又是一关叫玉枕关。过了这一关,阳气上行入脑,通过巅顶在从面部下降。降到口唇的时候舌头要顶住上颚,这个叫搭鹊桥,通过搭鹊桥阳气循着嘴巴下行走任脉,从胸腹部在下降回到丹田。

丹田在肚脐的以下三寸大概是关元穴那个部位,所以对于修炼的人来说起始的部位是丹田,对于我们奇经八脉来说又叫一源三岐 就是一个起始的源头分出了三条奇经。这三歧是什么呢?从前面走出来这一条叫任脉,从后面走出来的一条叫督脉,任脉走的是前正中线,督脉走的是后正中线。

此外还有一条是冲脉,冲脉也起于胞中,出会阴,然后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这一支夹着前面的任脉在任脉两边跟着足阳明胃经一起上来;另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这个脉又叫伏冲之脉。第三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大腿)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所以冲脉既与任督脉一起构成一源三岐,它本身因为不同的分支也形成一源三岐。

小周天走的就是督升任降形成一个循环,也叫阳升阴降,督脉是一身阳脉之海,总督一身的阳脉,任脉是一身的阴脉之海,统领调整一身的阴脉,所以说小周天的督升任降也就暗合了我们经方六重境理论的后升前降。从这一点上来说,咱们这个后升前降的气机运行总规律似乎在理论上、实践上的依据都更充分一些。

当然这和左升右降的理论并不矛盾,左升右降的说法更多地是为了指代肝脾主升,胆胃主降的气机升降关系,而不是说人体真实的气机左面只有升,右面只有降,否则人的身体必然会因升的一侧偏于伸展,降的一侧偏于屈曲而发生身体侧弯。

经方六重境理念建立以后,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把历代的各种貌似不一致、互相冲突的中医理论在有机地置于经方六重境这个立体结构不同层次中,给它们一个恰当的定位。这样我们就能在不同的学术流派中自由出入,取其精华,集百家之所长,而不再在不同流派或自相恭维或互相攻击中茫然无措,多歧亡羊。 

在经方六重境中,其实我最开始尝到经方甜头的就是方证相应境,但在方证相应境而没有及时突破经方扶阳境的时候也吃过一些亏。曾经治过一个三四岁的小孩,他的症状是咳嗽、发烧,双肺听诊有湿啰音,西医诊断是支原体感染,她母亲也是我的一个老病人。当时候我已经看了几十个病人,也有点累,另外我还要赶火车,看得也比较匆忙一些。当时候我就根据经验用了麻杏甘石汤,又合了一点升降散的成分,开了药病人就拿去吃药。结果第二天孩子的妈妈就给我微信发了一段音频,我听着就像一串敲鼓的声音,嘣嘣嘣嘣敲鼓的声音。然后她说,孩儿吃了药以后,肚子胀鼓鼓的,难受,哭闹,刚才发的音频就是敲肚子的声音。初次之外,就是自下利,一不小心就会拉出一点稀便来,甚至自己都没有感觉,这而拉完了抱着换一个地方一不小心又拉一点来。发烧倒是不烧了,但咳嗽和气喘没有缓解。

我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小孩这个情况,它虽然说有咳喘、发热、恶寒这些症状,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太阴病,应该用理中汤才对。这就是咱们经方扶阳境里头讲的,你如果有太阴病,不管什么证都先从太阴治,解决了太阴其他的就自然好了,好不了再该怎么治怎么治。我没很好地遵循这个原则,而是凭经验和第一印象用了麻杏甘石汤,才有了这个教训。

可是病人又不在我身边,也没法开中药,于是我让她给孩子暂时停服目前吃的药,先买丁桂儿脐贴(含吴茱萸、丁香、肉桂等),贴肚脐上,然后再用附子理中丸水丸,加水杵成糊状给小孩喝。不能直接给小孩吃丸药,直接给小孩丸药的话,他一不小心自己吞下去容易造成气管的误吸。这么一处理之后,这个小孩很快就好了。

从这一点我就认识到,如果满足于方证相应境,那这样的事情就会屡屡发生。用方证相应境的思路,治阳经的病行,但另一半的病你治不了,只要涉及三阴病的治起来就容易碰壁。而进入经方扶阳境之后 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比如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有好多方子,经方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桂枝汤等都可以用于过敏性鼻炎。但有些病人吃了这些药以后反应肚子胀、纳差,鼻炎的症状缓解也不明显,改用附子理中汤后腹胀和鼻炎的症状却都缓解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进入经方扶阳境而不能停留在方证相应境的原因。

这里强调从方证相应境进入经方扶阳境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跳过方证相应境直接进入经方扶阳境。没有方证的功底,没有方证的积累,你的经方扶阳境就是一个空洞的理论,你就只能泛泛地扶阳,甚至最后沦落为一味地和人家比赛谁用的附子多、谁用的附子量大。只知道用姜桂附的医生还没有资格叫经方扶阳境,叫他火神派吧,也也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火神派,只能说是一个外行的火神派。所以说,一定要从方证相应境,熟练掌握经方方证后,在循序渐进地进入到经方扶阳境。 

前面举的这些例子后过还算轻的,再讲一个相对难治的病例。有一段时间我对方证相应非常痴迷,来了一个人就是少腹拘急、脐上悸动,舌质紫黯,脉沉细弱,我根据方证相应的思路用了小建中汤加桂枝茯苓丸。吃上以后病人反应眼睛里似乎有出血,痰中也带血。这又是个什么情况呢?说明病人本身可能是个少阴病,按方证相应的思路去治疗效就欠满意。少阴病本身就有血分不足,误治就有亡血的趋势。就是《伤寒论》说的“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虽然张仲景也说难治,但你还是要想办法去治,要想正确认识这类疾病,就要认真研究三阴病,真正掌握经方扶阳境的思想。

通过这几个例子总体上我们是要说明,如果不从方证相应境进入经方扶阳境,后果就是不但三阴病有可能治不好,甚至还有可能治坏。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病人舌质紫黯的特别明显而且有瘀斑,同时有畏寒肢冷、腹胀、肠鸣、纳差、倦怠,我就根据这个特点用了理中汤、大建中、苓桂术甘汤为主的方剂,病情一直在一点点改善。改善到一定程度了,我说阳气扶的差不多了,我给在这个方子上加点桃仁解决一下瘀血的问题。结果呢,桃仁一加上去,病人的症状又恢复到一开始最严重时的状态,去了桃仁以后又好了。这种现象证明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如果存在太阴病你就得放弃其他的实证去治太阴病,在解决太阴病之前我们不能用方证相应的方法去解决他其他的现症,否则的话不但不效而且会加重。因此上,方证相应境必须进入到经方扶阳境,不是说可进可不进,而是没有选择,必须进,否则你连行医安全都保证不了,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最严重的一个例子不是我轻身经历的,是吉益东洞的一个徒弟。日本贺屋敬编著的《好生绪言》载“二宫少时在京师先斗街,邻家一少女,美而慧,善歌舞。二宫偶至其家,女方习三弦。二宫称其才色不已,其母云:憾渠有病而声音不清畅。二宫因诊之,其证大便微利,心下坚满,腹挛急,与之甘遂半夏汤。夜半烦闷晕绝,急扣门告之,二宫往诊之,既死。家人大骇,二宫不知计所出,潜遁至浪华,历数十日乃归。语之东洞先生,言未讫,先生曰:从法加蜜否?二宫曰:不加。先生日:其死询可哀。此事二宫为子言。”

大概意思是说,吉益东洞的一个弟子叫二宫的,有一次借宿到一个妇人家,老太太对他非常的恭敬,不但好吃好喝招待他,还把家里才貌双绝的独生女儿叫来给他弹三弦助兴。边弹边唱的过程中,二宫对这个姑娘标致的容貌赞不绝口,但是声音上总是有一种不够清畅的感觉。那个妇人就说,这是因为她身体有病的缘故。二宫就毛遂自荐给人家看病,诊之发现姑娘“大便微利,心下坚满,腹挛急”,然后就根据方证相应的思路给开了甘遂半夏汤。吃了以后半夜,病人就烦闷不已,然后不省人事,把二宫叫过去看,已经死了。

病人家属又惊又怒,估计杀人的心都有了,这个大夫看见形势不对,自己估计也纳闷方证相应为啥把人给治死了。半夜三更,连招呼都没有敢打,拔腿就逃了,这也是个没有担当的人。躲了几天风声过去之后,就找他师父吉益东洞去了,吉益东洞听了过程之后说,你那个方子里头原来有蜂蜜,你为什么没有加蜂蜜,就是因为你没有加蜂蜜所以把病人治死了。

我当时候就看到这儿就有点疑议,现在想恐怕不是加不加蜂蜜的问题,蜂蜜是可能有点缓和药性的作用,但最根本的原因很可能这个姑娘的病是个阴证,少阴或者太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攻下的指征你也不能攻下,否则的话变证百出。大家想想,只懂方证相应境,不懂经方扶阳境有多么可怕。

进入经方扶阳境已经挺好了,什么又来了一个救逆降龙境呢?我再讲讲我的经历,2017年左右,国内有一个厥阴病研究的热潮,好多经方学术会议都设立厥阴病专场来探讨,我也跟着参加过几次。从厥阴病如此受重视的情况来看,厥阴病一定有专门的特别重要的东西。

咱们前面讲过,人体结构在经方体系里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层,这三层在三阳病里分别是太阳、少阳和阳明,在三阴病里则是少阴(表、半表半里)和太阴,厥阴我们是单独提出来的。那么把厥阴病单独提出来后,其独特的病机本质是什么?上节课我们概括厥阴病的特点是两阴交尽、阴极生阳、风木妄动,厥而冲逆,接下来我再结合我个人的临床经历给大家讲一讲。

这是一个女性病人,四十多岁,来的时候反应全身少气乏力,非常疲倦,但一切脉确实六脉弦长有力。病人跟我反映说“我找别的大夫号过脉,他们都说我的脉一点都不虚,很有力,但自己感觉全身哪儿都虚,找了好多大夫,都没有明显效果”。

那我该舍脉从证还是舍证从脉?脉证矛盾,总得有一舍。于是我就这样分析:这个脉弦硬,脉弦有力,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紧,脉也不沉,那可不可以理解为表证?虽然觉得不是很贴切,但也没有办法。补气养血的办法别人已经用了很多,也没有效果。最后我给她开了葛根汤,准备从解表的角度治,开了方子病人去了药就回去。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我正准备起床的时候,她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哎呀,吃上这个药之后一晚上没睡着,烦躁、坐立不安,胸中烦热,自觉屋隘莫能容,时刻都不能忍受,所以就给我打电话了”。我说那你过来吧,我今天还出诊。

病人来以后我仔细分析:她表现出来的虚是真的,脉实有力也是真的,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体内真实变化的反应,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思路本身就不对。其六脉弦长,直上直下而搏指有力,这就是奇经病里冲脉为病的表现。王叔和《脉经》曰:“两手脉浮之俱有阳,沈之俱有阴,阴阳皆盛,此冲、督之脉也”。又曰:“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又曰:“尺寸俱牢,直上直下,此乃冲脉”,该患者的脉象显然和以上描述是非常接近的。那病人为何会表现出一系列虚损的表现呢?因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冲脉如果上逆,则全身十二经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逆乱。我们讲冲脉正常应该冲和、从容,如果说六脉全部弦而有力那是冲脉逆了,冲脉逆则十二经皆逆,十二经皆逆则十二经功能全部失司,这才导致了她极度的虚弱感。所以说虚弱是真的,但是脉也是真的,就是冲气上逆。

于是我就改变了思路,我用的是奔豚汤,奔豚汤是《金匮要略》里头治疗冲脉上逆,气从少腹上冲心,同时有腹中痛,有寒热往来的一个方子,原文为“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奔豚汤里头既有当归、川芎、白芍入血分的药,又有葛根清凉走阳明经的药,同时有小柴胡汤里的成分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党参,但唯独没有柴胡。此外还有甘李白皮(李子树的根的皮),这个药药房里常规不准备,可用桑白皮代替。这个方子吃上以后病人当天回去就好转了,好转了之后又来复诊,我都没敢动原方,当时我对这种情况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就一直按原方吃,病情一直控制的比较理想。

通过这件事情,我逐步意识到,除了方证相应境和经方扶阳境之外,我们还得知道有冲逆这一现象,冲逆隶属于厥阴病,二者广泛结合,演变出了各种各样的证型,这就是我们救逆降龙境的真正内涵,所以说救逆降龙境的创立,本质上还是临床实践推动的结果。

再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在我们科住过远的一个老年女性患者,是我在县里下乡支农的时候遇到的。在此之前,他们村的赤脚医生听过我的课,因此就带着这个患者找到我。这个老人是因为她子女工作上的问题非常担心过度,导致心悸不安、不能平卧,一平卧马上就有恐惧不已,必须坐起来。一开始以为是心功能不全,可做了一系列检查,居然没有什么阳性的发现。当然,老年人不可能一点问题也检查不出来,主要是检查结果没有一项足以解释她这些症状。而且按这些检查结果治疗,症状也不能缓解。她的脉也是弦硬的,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也是弦硬有力为主的,虽然心悸,但没有结代脉。最后我判断只能按冲气上逆来治,用张锡纯的降胃镇冲汤,里面合了一些奔豚汤的成分。用上这个方子以后效果很神奇,仅仅一天左右就完全缓解了,之后整个住院的过程中心情一直非常好,和以前判若两人。但病人嘛,总是觉得她输点液才放心,那输点啥呢,只好输点维生素B6、维生素C、氯化钾这些。这个药大家也知道叫叫极化液,有一点保护心肌的作用,属于那种没有害处多少还有点益处的药。最后住了有二十来天院出院了。

之后这个老太太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挺好,大概过了两三年以后,又感觉不舒服了。先去了他们当地的县医院,做CT提示陈旧性脑梗、腔隙性脑梗,总之是与当前的症状没有关系,然后又去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抑郁症。用抗焦虑、抑郁药治了一段时间,但症状毫无缓解,最后又被那个赤脚医生带到我们科了。住下来先是别的医生管,治了有一个星期,但每天总有几个小时心慌心烦、头晕,坐立不安、严重时全身颤抖,必须用手撑到桌沿做俯卧撑状以控制全身不由自主的颤动,还有一些痛苦的感觉病人也无法描述,同时感觉明显的畏寒。管床大夫觉得上次住院不是输过极化液嘛,那就再输极化液。但很显然这并不是极化液能解决的问题了,上一次用其实也是个安慰剂。到这种程度,那我就必须出面解决这个问题了,毕竟我是科室的负责人。

结合第一次治疗的经验,我给她开了张锡纯的降胃镇冲汤,这个降胃镇冲汤主要成分是代赭石、苏子、半夏、山萸肉、龙骨、牡蛎、芡实这些,作用一个是往下降冲气,一个是敛冲气的。吃上这个药之后第二天中午,我正午休的时候,老太太的三个儿子同时同时来敲我的门,表情都很焦急,跑过去一看,老太太在躺床上浑身大幅度颤抖、身不由己,大声喘气,呼号不已,给人的感觉好像马上就要出大问题了。我过去切脉发现非常的弦滑有力,自觉极度的口渴,但给她喝水又拒绝,心慌、全身的肌肉、四肢都在颤抖。前两天的时候都是全身恶寒明显,现在突然变成了全身怕热(但体温不高),不愿意盖被子,想把衣服也揭开。我一看,好!降胃镇冲汤起作用了,之所以病人更难受,是副作用也同时发生了。冲脉气上冲,它挟的是肝火或者叫龙累之火,但上冲太过暴烈,你用降胃镇冲汤降冲气,降肝气的厥逆,上冲之气被遏制了,但这股能量还需要去引导到一个恰当的地方。

降胃镇冲汤有降冲气的药,但没有引导能量的药,循冲脉和肝经上冲的气被压住之后,它就会被迫突入少阳。但由于是被迫突入少阳,而缺乏引导,所以症状就会变得比较剧烈,于是畏寒肢冷就变成但热不寒,全身颤抖、口干、口渴不欲饮这些症状表现也都是肝气受制,欲转入少阳而缺乏引导的特点。化验回报有电解质紊乱高钠,尿量还偏少。综合以上分析,首先这里头百分之百有一个五苓散证,小便不利,口渴不欲阴,烦躁心悸,都是五苓散的典型症状。然后我又用了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主要是为了把郁遏作乱的能量引入少阳,能量引入少阳就会循焦膜系统慢慢散发,机能缓解厥逆的爆烈之性,有可温煦脏腑,运化水液。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我们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它要转就是转化为少阳相火。当然,这个病本身毕竟属于奔豚类,所以在五苓散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基础上还加上了奔豚汤的成分。

这个方子开上以后马上就给病人喝,同时急做的头颅CT、核磁结果也开始回报,CT结果显示大脑顶叶有新发大面积的梗塞还伴有出血,在这种情况也就没有去溶栓,除了输了点营养神经的药如依达拉奉外未采用其他特殊治疗,就是吃这个方子。效果也挺好,从吃上药就开始缓解,从第二天开始病人就像没病的时候一样了,完全看不出生病的样子来,思维、躯体、语音都没有问题,住了有一星期左右就出院了。

这个病例我们科里的人印象都很深,所以说救逆降龙境是存在的,不是虚构的,也不是为了凑数或者为了标新立异编出来的。它的本质是厥阴,厥阴的特点是属风,风是动的,伤寒六经的其余五经都偏于静态,就厥阴病是动的,风气一动就产生阴阳摩荡,阴阳摩荡就生火。在这个的过程中它会产生气逆上冲,气逆上冲会形成各种以奔豚为代表的证候。若表现为气上撞心时,就有可能用到乌梅。

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方子过敏煎,这是名医祝谌予的经验方,由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组成。过敏煎里为什么用乌梅、五味子呢,好多人理解不了,觉得过敏不是属于风邪嘛,应该祛风才对呀。实际上为什么会过敏,就是体内的阳气乘风而动,有阳气外浮的因素,所以用乌梅、五味子酸收的方法,与方中的防风形成一个收敛阳气和散风相反相成的格局。这也属于厥阴病的治法,潜藏亢逆或浮月的阳气就是降龙。救逆就是救治气机逆行的上冲,阳气冲逆,不单可以上冲,还可以下冲,冲击肠道、冲击膀胱、冲击子宫,比如厥阴病里的白头文汤,就是一个典型的阳气下冲的方证。

我们前面分享过一个的病例,大家应该有印象,这个病人现在也挺好。她也是到处求医,辗转治疗了有一两年。这个人得病的起因是因为剧烈的情绪刺激,然后出现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后面发展到会阴部的抽搐和疼痛感,整晚不能入睡,同时前后二阴有明显的下坠和冲击感。因经过多次的抗感染治疗,化验尿路感染指征反而不明显,西医诊断勉强考虑盆底肌综合征。舌红苔黄,左脉显著的弦长滑而有力,右脉虽亦弦滑但稍逊。我给用的是白头翁汤合猪苓汤为主,结合白虎加人参汤、当归贝母苦参丸及下瘀血汤加减化裁。之所以以白头翁汤为主,主要就是考虑白头翁汤就是厥阴病中专治厥逆之气下冲的主方。病人服药一到两剂后会阴周围疼痛就得到缓解,渐渐地夜间可以安睡,先后复诊三次,病情都人不断地缓解。这个病例治疗过程中还有一个特殊现象,本来整个处方是偏于寒凉的,但第二次复诊的时候,虽然整体症状都有减轻,但舌苔却变得更加黄厚燥了。这是因为原来厥阴所化之风火一开始郁于肝经、冲脉、血分,经过治疗厥热稍畅,泄入阳明气分后的一种现象,属于透热转气的一种情况。一般来说,凡病,由深传浅、由阴传阳,由里传表,均属顺境。

救逆降龙境的厥阴病,虽然在《伤寒论》的篇幅中相对较少,但其本身则非常博大深远。以乌梅丸为例,后世又发展出连梅汤、椒梅汤、安胃汤等,它们都有各自身的适应症,但均属于厥阴病。但厥阴病不局限于足厥阴,在温病里头还涉及到手厥阴心包,但二者作为同名经脉,在病理上必然有一定的联系,在化火、冲逆、生风、主动这方面是一致的,所以学好了手足厥阴病的救你降龙境,就可以用来治疗各种以惊、悸、烦、燥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及神经官能症。

另外,《金匮要略》“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这四部病又什么内在联系?为什么仲景放到一起讲还说“皆从惊发得之”?

学了救逆降龙境,我们就会明白这正是这一层次所要研究的内容,他们的内在联系也就清楚了。

此外,我们临床中最常用的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温病家常用的凉开三宝(牛黄安宫丸、紫雪丹、至宝丹)、治疗六郁的越鞠丸,这些方证统统都属于广义的厥阴病的范畴。清代王旭高总结出“治肝三十法”,集肝系疾病治法之大成,将肝病的证治,归纳为:1疏肝理气;2疏肝通络;3柔肝;4缓肝;5培土泄木;6泄肝和胃;7泄肝;8抑肝;9散肝;10息风和阳;11息风潜阳;12培土宁风;13养肝;14暖土;15平肝;16搜肝;17清肝;18泻肝;19清金制木;20泻子;21化肝;22温肝;23补肝;24镇肝;25补肝阴;26补肝阳;27补肝血;28补肝气;29敛肝;30补母。这也属于救逆降龙境的范畴。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风者,阳气之变动”,采用过包括潜镇法、降逆法、濡养法、柔敛法等和调肝阳,以息肝风。

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方剂学》教材中治疗热盛生风有一个方剂叫“羚角钩藤汤”,组成是羚角片,钩藤,桑叶,菊花,鲜生地,生白芍,川贝母,淡竹茹,茯神木,生甘草。这里面为什么用茯神、竹茹、石斛?这其实就是救逆降龙境里最常用的一套组合拳。热盛生风,在上焦属手厥阴心包,多由逆传而来;在下焦属足厥阴肝,多由顺传而至。金能平木,故肃肺即可以平肝;冲脉隶属阳明,厥阴受病必动冲脉,通降胃气又可以降冲。茯神虽然以作用在于安神,但茯神木为茯神所抱的木胎,有入肝定风之效。竹茹、贝母色白降肺胃之气而化痰,石斛清肺胃之热而生津,在清热息风的基础上配伍这几味药物,正是一个从肺、从胃、冲脉、厥阴综合治疗的方案。肃肺、降胃有助于平龙累之火,降逆平冲也有助于降龙雷之火。

另外,邪入心包,则必然会出现两种变化,一是生痰扰心而引起神之烦乱,二是热入心包则必兼血分。此外,手足厥阴经虽然分属上下焦,但二者有焦膜相连,若相互影响则必须同时考虑。

厥阴病必兼血分,所以奔豚汤里头有当归、川芎、白芍等从血分治疗的药物,《伤寒论》六经体系中,也只有到了厥阴病,才开始用当归,如当归四逆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等。

因此救逆降龙境是一个大体系,临床中好多疑难病症,一些无法下手的疾病,我们都要从救逆降龙境的角度去解决。管过病房的人应该都有这种体验,有些病人症状非常多,但检查阳性结果又很少,或者即使有阳性结果也解释不了所有的症状。病人不断地找医生倾诉,经常把管床大夫搞得苦不堪言。医生总是认为这是病人心态的问题,说他太焦虑,是神经官能症或者说是没事找事。但事实上,患者是真难受,只是这种难受有时候难以言表,有时候通过现在检查手段不能确定,有效缓解手段又不多,所以才显得我们束手无策。

我们病房以前就收过一个这样的病人,是个中年女性,每天就倦怠乏力、心慌、头晕,心脏检查也不能说一点问题都没有,有点偶发的早搏,颈椎、经颅多普勒这些都查了,没有什么问题。但病人就是每天抱怨症状缓解不了,天天跟到大夫身后抱怨,但问题就是解决不了。这是我们科另一位专家的病人,用的是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的归脾汤为主。但过了一星期左右病人还是每天说难受,后来发展到和管床医生争吵,闹着要出院。实在没办法我就给他看,当时病人的症状还是头晕、心慌、乏力,其他都正常,号脉以后发现有冲气上逆,我们用镇冲平冲的办法,具体就是奔豚汤加减。结果病人第二天就感觉好转了,最后出院以后过了一段时间,还打电话时候她这个病好多年了,就我们这里的效果最好,下次有什么不舒服还要来我们这里治疗。

针对经方扶阳境这个庞大的体系,今天的介绍只是相当于给大家打开了一扇窗户,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具体证治的内容,还要等这个概论讲完以后,讲具体证治内容的时候,从方证相应境、经方扶阳境、救逆降龙境一点点地讲过来。再往后到了燮理焦腠境的时候,我们又会学到温病派在治疗温病和杂病的时候有什么突破,他们在人体内又发现了什么新的结构,创建了什么新的理论。

这方面我可以稍微给大家透露一下:我们用的药物其实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同样一味药,如果在方证相应境使用,它的性质、作用、功效就要用方证相应的理论去赋予、去界定;如果我们在燮理焦腠境使用,那么就要用燮理焦腠境的一套理论合术语去界定它的它就性质、作用、功效。最后的奇经涤络境是与丹道相通的,可以延缓衰老、挽救脏器功能随着自然衰老而衰退。所以经方六重境是一个重重递进的境界。

我们知道李时珍写过的最有名的一本书叫《频湖脉学》,但事实上,他还写过一本对我们经方六重境来说至关重要的书,叫《奇经八脉考》。我们知道清代名医叶天士除了作为温病卫气营血辩证的创始人之外,在各科杂病的治疗中也有很高的造诣,在杂病治疗中重视奇经和久病入络是其重要的学术特色,这都属于我们经方六重境中奇恒涤络境。

我的这个经方六重境体系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要给历代各家各派如金元四大家、经方派、温病派、张锡纯等,都要找到它们真正的落脚点,而不是局限于他们表面上互相冲突的地方。将他们的每一种理论落实到人体内的具体的组织结构上、落实到体内具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找到他们所传递信息的实质。

比如说在方证相应境层面,每一味中药、每一个经方的使用指征被称为药证、方证,而药证、方证的得出,是由吉益东洞为代表的这一派医家通过特殊的技术流程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中提取出来的,在这个层面,研究药证、方证是排斥本草学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脏腑归经这些理论的。但当我们到了经方扶阳境时,我们就需要重新认识六经理论,认识三阴病的本质,认识扶阳的真正意义,要对寒证、热证赋予独特的定义,我们说阻遏熵增是就热,相反功能低下就是寒。到了救逆降龙境就更不同了,要掌握气机的顺逆变化,要掌握药物对气机运动的调控作用,用药就是涉及到刚柔,对于亢逆的龙雷之火,要知道怎么用药发挥的是怀柔的作用,怎么用药发挥的是压制的作用,什么情况下用围魏救赵,什么情况下需要调虎离山,什么情况下又要引蛇出洞等等。这些理论和思路,在方证相应境和经方扶阳境用的就比较少。你比方说前面那个病例,本身热在血分症状重,但是舌苔火不大,我们把肝火导入陷阳明之后反而出现了气分热的现象,舌苔居然黄燥了。继续治疗呢,舌苔又好转了,因为热入阳明其实是给邪出路。所以说在救逆降龙境,最能体现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能用到不少,为什么叫救逆降龙,其实就是力挽狂澜的意思。

到了燮理焦腠境,我们研究方药重点就要注意它们的形质,药物的质地,轻重、形态,来源、部位都要考虑。完全不同的重要,到了这个境界,可能就会因为他们质地的某种共性而被归属于一类。比方说,菊花、竹茹、丝瓜络、竹叶等,虽然表面上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是等质地轻清,都有宣畅浊气的作用,就会被归属于一类。再比如,竹叶心、麦冬心、元参心、连翘心,也是各不相干的几味药,但用心是他们的共同性,所以就用来清心包之热,也被归于一类。其他的,如血肉有情可归一类,介类潜阳可归一类,质地厚重也可归于一类,这种用药思路在燮理焦腠境特别明显,即通过中药的形质来指导用药的思路特别重要。

 在奇恒涤络境,同样功效的药物,有的是专入奇经的,有的就不入气经。有的是能入络的,有的不能入络。能入络的有的是走气分涤络的,主要针对的是气滞、湿浊、痰阻,有的却是走血分涤络的,主要针对的是瘀血、干血。这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应用药物的方法。 

这就是说,每一个境界我们赋予药物不同的功效信息,这个药物就真的按我们赋予的意义传递不同的调控信息。这一点听着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真的就是这样。举个例子,你本来是同样一个人,在你妈妈面前你的身份是儿子,但在你孩子面前你的身份就变成了妈妈,在你弟弟面前你的身份就是哥哥,而在你哥哥面前你的身份又是弟弟。同理,在你同学面前你的身份是同学,在你同事面前你的身份又是同事。那么,那你一个人能同时具备这么多身份吗?不同的场景自然能能具备不同的身份,但同一个场景中,你只能有一个身份。比如,在你爸爸面前,你的身份只能是儿子而不能是爸爸,否则你就会被误认为有神经病。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分六重境,各重里头同一个中药可以扮演不同的身份,只要我们赋予它不同的信息它就起不同的作用,所以说中药是我们调控信息的载体而不是调控信息本身。如果你没有理论体系去用中药,那它就只是一种不怎么好吃甚至还有不良反应的食物,只有在特定的理论体系中,中药才能称之为药物。前几天我还给我的学生讲,山药这个药在扶危救癫,治疗危急重症中,救脱的效果非常明显,是一味重要药物。但是正常人吃了山药,则即使不对证它副作用也不大。这就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所携带的信息不一样,这个原则在我们经方六重境的后四重中特别明显,所以说我们经方六重境是一个博大的、立体的、多维的体系,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体系。你在每一层里面你都能横向开出一个无限宽广的境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经方六重境虽然有六重,但实际掌握,则都以方证相应境为基础,后面的境界大多是理论的理念的提升,但方证相应境则是一整套技术体系,同时也是贯穿六重境始终的临证理念,六重境里每一重境界的研究成果,都是以方证来固化,并作为标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