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书店打卡(1):正阳书局 || 琪鸿

 青核桃吧图书馆 2023-08-28 发布于北京

这是青核桃吧第88篇原创作品

  在书店打卡之

——正阳书局

文/琪鸿

“正阳书局”这四个字多年前就印在我脑海中了,最初在前门大栅栏的时候就想去,但因各种原因都没去成,现在搬到西四,离得更近了。“在书店”打卡活动开初,我就选择了这家。

经历过沙尘暴洗礼的京城,迎来了难得的晴天。我们在蓝天暖阳下,出了西四地铁口,很容易就找到了这家胡同里的书店。

(摄影:乔木)

正阳书局坐落在西四砖塔胡同万松老人塔的院内。万松老人塔是金末元初高僧万松行秀的葬骨塔,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现塔为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塔高16米,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古朴典雅,玲珑精致。因古塔得名的砖塔胡同则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自元大都时代即有文字记载并沿用至今的胡同,被誉为“北京胡同之根”。砖塔胡同据说也曾是鲁迅、张恨水等的旧居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

一进门,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座古塔。

(图片来自网络)

环顾四周,才发现,这个书店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书店。灰色的砖墙,朱红色的大门,还有檐上惟妙惟肖的脊兽。

古塔下面的院里,堆满了门板、门墩、桌椅等老物件。几丛荒草,一棵老的葡萄树,几把椅凳,上面摆着可以提供茶水的招牌。院内还有一条长廊,长廊下有长椅。我们刚进去的时候没什么人,闹中取静,甚感萧瑟,完全符合书店掌柜崔勇说的老北京民居宅院的人文景观特点:“天棚鱼缸石榴树”。 

滑动查看更多

(摄影:乔木)

滑动查看更多

(摄影:乔木)

不过,看到这些,它的真切还是让我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小有名气的北京文化书店那么接地气,确实就像传说中的“一座给书居住、给人聊天的四合院”。

老门板、老桌椅、老窗棂、门墩儿、城砖、胡同门牌,古书、古塔、古院落,文化守护者、传承者和再创造者,都在这个空间。每一样,都透着历史的沧桑、时光的味道,书局本身就像一本历史书。

图书在院内的南北两座屋内,蓝色棉帘。北屋是办公室兼书店,部分图书可以在办理会员卡后借阅,南屋是供阅览和售书的。

(摄影:乔木)

来之前知道这家是主营北京文化图书的,但没想到有这么广的范围。北京人写的、写北京的、在北京写的,都在收藏之列。既有北京历史掌故的、风俗文化的,也有堪舆、建筑等。我看到书架上的分类有:吃喝玩乐、城市规划、风物、舆图、方言土语、旅游指南、文史资料、工具书等。既有旧书、史籍、志书,如《光绪顺天府志》,《北京文史资料》也有新出版的有关北京的书。当我看到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旧京人物与风情》《京城旧俗》等时,瞬间亲切。

(摄影:乔木)

正阳书局不仅是网红书店吸引外来者或打卡者,更是京城文化爱好者和守护者的精神家园。书局也在为这些京城文化的守护者们提供平台,比如正阳文库正在为这些老主顾们持续出版,既有学术专著,也有坊间珍闻。我在书架上看到了朱祖希先生的《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中文版和英文版),讲述他对于北京城的历史和保护的理解。

一本《北京的城墙和城门》,英文书名为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是瑞士教授奥斯伍尔德·喜仁龙教授在100年前经民国政府特许对北京城墙、城门长达数月的实地考察、测绘、文献查阅等最后完成的学术著作,该书的英文版曾于1924年在伦敦出版,中文版曾于1985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书中共收录珍贵影像109帧,测绘图50幅,以及大量工程勘察记录,同时引用了《顺天府志》等北京历史文献,考证十分严谨,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本书。本次为中文再版。

(摄影:乔木)

此外,在书架上还看到了一些有关北京的日文书,还有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的日文版。

书架上看到一本北京市朝阳区档案局2018年编的《难忘乡愁——朝阳乡村记忆》时,我猛然悟道,我脚下的异乡又何尝不是别人的故乡。

(图片来自网络)

那一刻,就更加理解正阳书局掌柜崔勇用书店来表达自己的家乡情怀,莫过于留住城市的资料和回忆。在一则材料中曾看到他讲述自己创办“正阳书局”的初衷:

2007年京城危房改造,已经在前门大栅栏居住了20多年的崔勇,搬离了那片从小长大、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搬家时,崔勇从床底下发现了几样珍贵的老物件,其中有一张在胡同里拍摄的全家福,老照片上有高祖父的身影;还有一本曾祖父在1949年后撰写的家族回忆录。拿到那些老物件感觉就像被电到一样,原来家族历史是这个样子。由己推人,由人及城,崔勇由此开始留心收集有关北京城的历史文献。旧书摊、图书馆、废品回收站以及搬迁老宅,凡是能收到老书的地方,他都尽量寻访,范围越扩越大,书越收越多。2009年,计算机专业毕业进入外企工作的他辞职利用前门大栅栏廊房二条一间20多平方米门脸房开辟了一家专营介绍老北京文化新旧书籍的小店铺。2014年大栅栏改造书局搬迁。正值西城区文化委探索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将万松老人塔院作为试点项目。几经筛选后将正阳书局引进这座古塔的院落。

我到北京已20多年了,但与北京的隔离始终都在。这种隔离已不是最初单纯的思乡,因为每次回乡的陌生感也在增强,家乡也在逐渐模糊。我想对于北京的隔离应该是对胡同生活的隔阂吧,没有近距离地走近触摸过。查阅资料时突然读到崔勇说的这段话,我释然了。那种故乡的模样又开始清晰了。

“那会儿感觉胡同就像大的家,

自己家是卧室,

别人家是客厅

经常光着膀子就出去了”

可以说,书局让我这枚异乡人在这里找到了故乡的阐释,那就是熟悉的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

看书的时候,崔勇从门外进来了,高高的个子,帅气中透着严肃,能感受到他对这份事业的认真和真诚。询问我们想找什么书,并简单聊了书店里关于北京历史书的情况。

书店与猫咪,是绝好搭档,正阳书局也不例外。从书屋出来,我们本打算在院子的长椅上坐下,享受下温暖的阳光。一只狸花猫喵呜喵呜过来了,一看就是经常接见客人的,毫不怯生,温柔地靠近,蹭在身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它叫来福。我一叫来福,它立马温柔地蹲在身边,手一摸,便顺势倒下,慵懒地等着被撸,或者翻身伸个懒腰,好不惬意。

(摄影:乔木)

中午过后,跟书局与来福道别,出门吃了午饭,还买了老字号的宫门口馒头,满载而归。要是下午没有事,待一天也是无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