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书店的方式留住“老北京”

 星河岁月 2018-06-08


2016年《藏书报》持续征订中,欢迎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为17-102。



9年前,一个从小不爱看书的“胡同串子”突然开始流连旧货市场,大量收集和阅读图书;7年前,一个年仅26岁的外企技术员放弃工作开起了书店。书店的主人叫崔勇,这家书店叫正阳书局,崔勇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用自己的方式,把‘老北京’留住”。

一年又一年,正阳书局已默默坚守了7年,店内从古籍、旧书、旧期刊、单据文契票证、金石拓片、舆图、老照片,到各式建筑构件、古旧家具、老物件等,与北京相关的东西无所不包;位置从大栅栏廊房二条胡同里那间整日不见阳光的南房,到如今西四砖塔胡同明亮宽敞的塔院,它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书店功能本身。

在这里,读懂“老北京”

正阳书局于2009年4月开业,这里虽说是家书店,但有小一半的书是只能看不能买的。比如《话说前门》,这本书是崔勇在报国寺旧书摊上发现的,当时一气儿买了一大摞,如今卖得只剩下一本,被他当成了文献资料,说什么也不肯再出手了。

崔勇深深记得,当年书店开张卖出去的第一本书就是《话说前门》。当时,一位老太太在儿子陪同下逛前门大栅栏,正巧路过正阳书局,店门口的一摞书吸引了老人的目光。老太太在这一摞书里翻翻看看,最后将王永斌写的《话说前门》捧在手里,可是一看到定价为25元,老太太又嘀咕着把书放下了。“以前就几块钱的东西,现在翻了好几倍,不买不买。”崔勇是个性情中人,看到老人离去的背影,他毫不犹豫地追上去,把书放在老人家手里说:“这书您收着,就算我送您了。”老人的儿子死活不肯白拿,硬要塞给崔勇10元钱算作成本。也正是这桩买卖,让正阳书局开了张。

比这本书更珍贵的在正阳书局里还有不少,比如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印的《日下旧闻》,是第一部记述北京历史的著作,如今很多专业的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没有这部书;《北平音系十三辙》,是崔勇从香港带回来的,是系统研究北京人如何说话的;由张恨水审定的《北平旅游指南》,把上世纪30年代的北京介绍得清清楚楚,哪儿能听戏,哪儿能听相声,进故宫门票多少钱,甚至哪儿能喝到咖啡,书中都写得清清楚楚;而《北平电车公司复员周年纪念刊》,则详细记录了北京电车的来历、运行图、工人数量和月里程表等,是研究北京交通史的珍贵资料。

在这里,爱上“老北京”

从2009年开书店至今,很多人慕名来淘书、跟崔勇聊天,京味作家刘一达、相声演员孟凡贵,都来侃过大栅栏的历史。每天买书的、捐书的、看书的、借书的、还书的络绎不绝,书店永远都这么热闹。崔勇也因此结识了不少读者朋友,从第一位买书的顾客,到第一个办会员卡的读者,从对北京文化有研究的学者到对此一知半解的游人,都在这里拥有着自己的感悟和故事。

说起读者,崔勇提到有个男孩,从初中到大学都是书局的忠实读者,还有对历史感兴趣的高中生、大学生。他总是大方地将好书借给他们回家看,后来这些孩子暑假社会实践时都跑到店里帮忙。

街坊老李和崔勇一样,也喜欢收书,对老北京的历史烂熟于心,有什么不知道的就问老李,他准清楚。后来西四店开张的时候,68岁的老李主动请缨成了店员。

读者张景植最爱去正阳书局,因为在那里可以体味老北京生活的意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在微博中写道:“每次和崔兄聊天儿都很受启发,这次又耽误着人家时间喝着茶聊到傍晚,而且还斗了会儿蛐蛐儿,最终崔兄的蛐蛐儿用一招霸王举鼎取胜。书局里一只狸猫也不甘寂寞过来凑热闹。阿龙的《街角的老北京》、刘一达的《北京老规矩》都是崔兄赠送的签名本,十分珍贵。”

正阳书局搬到砖塔胡同后,拥有了头一个办会员卡的读者。那是位85岁的老太太,平时有两大爱好——看书、游泳。书局搬过来后,每月会去借3本书。老太太很风趣,跟崔勇抱怨:“眼下唯一头疼的就是这游泳,我85了,哪儿都不给我办卡,以前我骗他们说我65,现在人家还不信了,只能去澡堂子扑腾,现在连澡堂子也不让我进了!”


在这里,共建“老北京”

傍晚的正阳书局西四分局,店内光线有些昏暗,角落里飘出悠扬婉转的古筝曲,书架上各种北京历史文献、老物件让人眼花缭乱。或许是受万松老人塔之历史气息的吸引,很多人路过此处,都忍不住进来逛逛。遇到好书,他们就坐在店里看上一整日。崔勇不驱不赶,还主动凑上前跟他们聊聊老北京的事儿。

为利用更多的方式传承北京文化,崔勇开微博,办京味儿文化公益讲座,现在又热热闹闹地搞起了“图书交换”活动。猴年正月初七,作家阿龙向正阳书局赠送了家中藏书3大箱,崔勇随即在微博上表示将开设“图书交换”专架,收获了众多普通读者的留言:“您那儿接收普通读者的二手书吗?未来我这儿可能会有一些书,是有关北京文化、民俗以及历史之类的二手书,七八成新,写得都不错。”“我也有一些书,还有全新的呢,给我一个地址,我也可以寄过去。”

对于这些热情的读者,崔勇都认真回复:“得嘞!感谢您对换书活动的支持,回头您用快递到付吧,别再让您破费了。”

崔勇对于老北京文化的这份坚守,感动了不少忠实读者。但熟悉正阳书局的老顾客都知道,崔勇真正想干的事儿,远不止开书店这么简单。“我希望把这块地方打造成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一体,街坊邻居可以免费看书,也可以借书、淘书。我们还将定期邀请嘉宾来讲讲书的故事,聊聊应时应景儿的话题。”对于未来,崔勇信心满怀。




藏书报读者交流QQ群:389514689

藏书报读者服务微信:cang35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