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古时代佛造像极简史

 自华居 2023-08-28 发布于广东
中国佛家造像发展史可视为一部记录着文化交融、艺术创新和社会变迁的厚重史册。从最初的传入到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每一步都体现了多样性和独特性。


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在佛教形成的早期阶段,不仅没有佛像,而且还禁止造佛像。《阿育王传》卷2记载,弗那槃达(Puṇḍavardhana)尼乾陀(耆那教)弟子画佛陀像令礼拜尼乾陀像,阿育王闻之大怒,于是将所有尼乾陀捕捉,加以屠杀。


早期佛教不雕刻或绘画释迦牟尼的面容;佛陀是用符号来象征的,如法轮象征佛的“说法”、菩提树则是代表“成道佛”、足迹则象征“游行佛”。

图片

佛足印刻石

3-4世纪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



佛教在印度时本来没有借由偶像或图影表示释尊;直至犍陀罗时期,大乘佛教开始流行,才有佛像的形成。

图片

公元二世纪古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伽一世时期的金币上铸刻了佛像,是目前为止所见最早的佛像


汉代是佛教进入中国的初期,那时候域外已经有佛像了,它们也随之传入中国。不过,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为了使本土居民更易接收,就很灵活地融入到本土信仰中来。因此早期的佛造像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佛陀的形象甚至出现在陶器的底座儿上。

图片

甚至,佛像还出现在布满道教神仙的摇钱树上,与道友一道,共同护佑逝者。

图片

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在咸阳渭城区古“洪渎原”范围内发掘历代墓葬3648座。其中成任村3015号东汉墓出土的两尊金铜佛像,以其独有的文化属性与学术价值成为该项目中最引人瞩目的发现之一。咸阳成任村东汉家族墓地出土的金铜佛像,具有强烈的健陀罗佛教造像风格,以中国本土工艺铸造而成,专门用于供奉。如果能排除后世侵扰的影响,那么这尊佛像会是国内乃至世界已知最早单体供奉佛像。只是该墓曾被盗扰,因此佛像具体时代还有待研究。

图片

陕西最新出土的金铜立像

目前来看,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鎏金铜佛坐像是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但其早年即流失海外,背景信息语焉不详。

图片

图片

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鎏金铜佛坐像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此时已经到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佛家造像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政局动荡,社会各阶层都在寻找精神寄托,这让佛教得以迅速传播和深入人心。同时,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为艺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土壤。这时期的佛家造像已经渐渐具有了中国特色。

图片

北魏泥塑佛面像

1979年出土于洛阳偃师龙虎滩村北魏永宁寺塔基

洛阳博物馆藏



南北朝时代的佛像多见于石窟和寺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这些石窟不仅作为佛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佛家造像艺术展示的重要平台。

图片

北魏 龙门石窟宾阳洞主尊

图片

云冈石窟北魏太和七年造像


在造型上,南北朝的佛像开始出现更多的多样性。除了常见的释迦牟尼佛像,还有大量的菩萨像和罗汉像。这些造像在人物造型上更加接近现实,但又不失神性。衣物、装饰和姿势都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

图片

石雕佛像

北魏,368-534年

1957年沁县南涅水出土,沁县南涅水石刻艺术博物馆

图片

释迦坐像

北魏,368-534年

1957年沁县南涅水出土,沁县文物馆藏


从风格上看,南北朝的佛像开始逐渐“中国化”。即使是从外国传入的造像类型和风格,也被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菩萨像开始穿上华丽的中式服装,面容也逐渐呈现出更接近东亚人的特点。

图片

石雕菩萨立像

东魏,534-550年

榆社县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图片

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550-577年

太原市华塔村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材料和制作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由于石材和铜材的广泛使用,佛像不仅更加坚固,而且在细节上也更加精致。此外,由于金属材料的引入,一些佛像还被镶嵌了宝石和金银装饰,以示其神圣和尊贵。南北朝时期的佛家造像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显著增加,而且在艺术性、多样性和本土化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这一阶段的造像艺术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还影响了后来几个世纪中国佛家造像艺术的发展方向。

图片

东魏 鎏金佛菩萨三尊铜造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隋唐是中国佛家造像艺术达到顶峰的时期。这时候的佛像不仅仅是宗教仪式中的工具,更是高度发达的艺术品。例如,大足石刻的佛像就充分展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精湛技艺。佛像身体丰满,动作自然,面容庄重,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而又充满力量的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


唐代的佛教与当时社会、文化、艺术联系最为紧密。在这一时期,佛家造像不仅是宗教仪式的必需品,更是一种集合了精湛技艺和深刻哲学思想的高级艺术形式。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性的时代,唐王朝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也在这一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崇。

图片

石雕释迦坐像

唐,618-907年

1957年文水县西崖底石佛寺征集,山西博物院藏

图片

石雕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唐,618-907年

太原市华塔村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唐代佛像的造型和风格多种多样,不仅在造型上极具创新性,而且在细节处理上也达到了极致。例如,唐代佛像的衣纹流畅而富有节奏感,这既是技艺上的高超表现,也是对佛教“法流不息”的象征性解读。

图片

阿难立像

唐,618-907年

沁县南涅水村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在材料方面,唐代佛像主要采用石料、木材和金属。其中,石刻佛像最为壮观。唐代佛像不仅仅是艺术品或宗教用具,其背后更有一种复杂的神学和象征系统。每一尊佛像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从释迦牟尼到文殊、普贤,再到密宗的各种本尊,各有各的象征意义和宗教功能。

图片

唐代胁侍菩萨立像

河北省博物馆藏


唐代佛造像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工艺技术,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多元性、开放性的最佳证明。这一时代的佛家造像综合了多种艺术和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深刻的审美和象征体系,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还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和越南。特别是在日本,许多唐代佛像被认为是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至今仍被高度珍藏和崇拜。其影响力仍然可见。

图片

龙门看经寺洞唐代浮雕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时代,同时也是佛家造像艺术达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代,佛像艺术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和风格上较之前也有了显著区别。

图片

宋 木雕金漆彩绘观音坐像

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藏



宋代的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等多种信仰和哲学观念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传播。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为佛像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皇室和士大夫阶层对佛教艺术品,尤其是佛像,有着极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这进一步推动了佛像艺术的发展。

图片

北宋彩塑菩萨立像

温州白象塔所出

浙江省博物馆藏



相较于前代,宋代佛像更加注重细腻的表现手法和精致的工艺。在造型上,更多地强调佛像的人性和情感,使之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具个性化。比如,在表现观音、地藏或者弥勒等佛像时,更多地使用微笑、轻盈的身姿和富有表情的面部来展现其慈悲和智慧。

图片

图片

宋代 彩绘水月观音木雕像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北宋木雕观音立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西夏或金 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像

辛辛那提美术馆藏

即便是宋代的罗汉,也自带憨态可萌的气质。

图片

北宋 庆历八年木雕罗汉像

广东省博物馆藏


佛教造像发展至宋,还有一些重要的变化。比如,由于当时凿窟风气衰微,石雕数目大减,而金铜佛的制作也远不如过去普遍,取而代之的则是铁铸木雕。宋代(包括同期的辽代)佛像多用木雕和漆器,这些材料不仅易于加工,而且能更好地表现佛像的细致和立体感。木雕佛像通常用于大型的寺庙和宫殿,而漆器佛像则多用于家庭供奉或者是小型的祭祀场所。

图片

辽 彩绘木雕水月观音菩萨像(柳木胎)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宋代还出现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佛像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片

慈胜寺菩萨图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 无准师范墨迹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宋代佛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也是社会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和发扬唐代成就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宋代的许多佛像,相貌温和,神情亲切,将法相庄严的菩萨带入生活。他们不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散发人性光辉的温良与慈善,这世俗化、生活化的倾向,应是宋代造像最卓越的成就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古时期的佛教造像,我们组织了一期“佛影灵奇——佛造像雕塑艺术文献专场”拍卖,欢迎大家围观~

佛影灵奇——佛造像雕塑艺术文献专场拍卖

    

图片


1

2

310

4

572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