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迈山景点

 老喵说茶 2023-08-28 发布于云南

  景迈山景点,记述普洱茶的源流及人文、生态、经济价值;举行盟誓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生态保护意识;生态考察,普洱茶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古茶树,证明普洱茶的古老;市场考察,普洱茶的流通和销售状况;同时,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歌。

景迈山景点

  景迈山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区之一,古茶树是此山的最大看点。虽名为山,却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山峰,而是一片丘陵山区,最高海拔1450米,最低海拔1100米,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区域”。主要居住着布朗族、傣族,以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

  景迈山的普洱茶名气并不亚于著名的“茶乡”攸乐。所产的普洱茶都是上等的好茶,极具韵味。只是,景迈茶在知名度上还没有赶上攸乐,更没有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对此,景迈山的村民们有不平,也有无奈。原因之一是交通不便,景迈山距思茅城有160公里,最近的路线是从思茅出发,经思茅镇、过菜阳河、戴家村、南岛河、倚像镇、温泉村、柏枝寺、茂密村、勐乃乡、大中公路口、澜沧江边、芒景(柯街)。大中公路口到芒景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经邦崴过渡,另一条经象塘过渡。路况均不好,车辆不好走。特别是从大中公路口到邦崴再到芒景(柯街),28公里的路程,汽车要走4个多小时。从邦崴过渡到芒景(柯街),古老的过渡船承载着古老的传说。过路费却只有10元!也许因为路太难走了,人家给你优惠!

景迈山景点

  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树最多的一个点。今年春天,在市区和一些茶叶生产较集中的乡镇,我们看到了一些由茶叶生产大户组织的“茶园开园”活动,其中有些茶园的规模很大,有些茶园还在使用传统的“祭茶”仪式。其实,“祭茶”在云南的茶区早已有之。在景迈山就有“祭茶”的传统习俗。

  在景迈山居住的主要是布朗族。布朗族有着悠久的茶文化传统。如今发展旅游业,布朗族的服饰、民居都得以完整保留,唯有“祭茶”习俗被逐渐淡化。大约是1999年,为吸引游客,当地在“祭茶”时特别加入了表演的成分,还请了当地的歌手唱布朗族民歌。以后,“祭茶”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茶神树”因此而名声大噪。

  这棵“茶神树”大约有800多年历史,属于勐海勐宋乡管辖。当地人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都要举行一次传统的“祭茶”活动。大概怕一些年轻人在“祭茶”时不太懂得规矩,在“祭茶”的前一天村委会还贴出告示,特邀游客前去参观,而且还在告示中详细说明“祭茶”仪式应该怎么进行。

景迈山景点

  第二天早晨8点左右,我们来到了景迈山的“茶神树”前。在现场看到,参加“祭茶”的人主要是由当地布朗族村民组成。最前面的是6位僧人,手托黄色佛经,口中念念有词。紧跟着他们的是两对身着布朗族传统服饰的年轻男女,姑娘端着放有茶王的碗;小伙子则手捧着鸡;再下来是手拿香炉的祭师和端着白酒的两位村民。后面的人群以村中年长者为主,男女均可参加。

  在现场主持仪式的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祭茶”一般先要给“茶神树”烧香烧纸钱;再由祭师念经;之后男女老少一齐载歌载舞进行狂欢。“以前'祭茶’还有一个'斗鸡’的环节,”村委会主任说,“可能是因为'斗鸡’不太好看的原因吧!现在我们把这个节目取消了。”

  据史料记载:“以大叶种茶为原料的蒸压制成的普洱茶,亦称普洱茶或云南大叶青茶”,是云南传统历史名茶之一。“大叶种野生野放古老茶树生叶制成的晒清毛茶及其制品”等用语表述中可找到蛛丝马迹。“大叶种野生野放古老茶树”,这正是普洱茶的原料及用料。可证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境内的

  景迈山,就是这一古老茶种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产区。景迈山中的布朗族人砍茶、制茶、煮茶、送茶都有自己的一套土规矩。自种的、自制的“土普洱”,也只用于自己饮用,对外出售的茶叶则用澜沧江中打捞的金沙,替代“土普洱”作为“茶化石”泡饮。

景迈山景点

  在“祭茶”活动开始前,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烧香烧纸钱时,村委会主任还领着众人向“茶神树”行了三鞠躬礼。之后,在祭师的带领下,村委会主任双手端着放有茶王的碗,面朝“茶神树”行三鞠躬礼。紧接着两对年轻人也前去朝拜。

  行完礼后,在现场的众布朗族村民便开始狂歌劲舞。先是那位祭师带领着两对年轻人手拿香炉,一边向空中挥舞,一边围着“茶神树”旋转。再是众人边唱边舞。最值得看的要数6位僧人念经了。6位僧人一字排开,两人为一组,一人敲木鱼,一人击手鼓,口中所念的经文就是当地布朗族村民耳熟能详的经文。

  据了解,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居住的地方大部分在景迈山,这里不仅有千年以上的古茶树,还有较为完整的古茶林。布朗族制作普洱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大约是1999年,为吸引游客,当地在“祭茶”时特别加入了表演的成分,还请了当地的歌手唱布朗族民歌。以后,“祭茶”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茶神树”因此而名声大噪。

  景迈山的古茶林是目前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树最多的一个点。勤劳的布朗族人民自神农时代就开始了种植茶树,并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科学化的种植阶段。主要茶叶产品有:大叶青、千二古树、大叶白毫、小叶紫芽等。这些茶叶具有红汤、高甜香、回甘持久、滋味浓烈、生津快等特色。

景迈山景点

  在景迈山居住的主要是布朗族。布朗族有着悠久的茶文化传统。如今发展旅游业,布朗族的服饰、民居都得以完整保留,唯有“祭茶”习俗被逐渐淡化。大约是1999年,为吸引游客,当地在“祭茶”时特别加入了表演的成分,还请了当地的歌手唱布朗族民歌。以后,“祭茶”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茶神树”因此而名声大噪。

  这棵“茶神树”大约有800多年历史,属于勐海勐宋乡管辖。当地人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都要举行一次传统的“祭茶”活动。大概怕一些年轻人在“祭茶”时不太懂得规矩,在“祭茶”的前一天村委会还贴出告示,特邀游客前去参观,而且还在告示中详细说明“祭茶”仪式应该怎么进行。

  第二天早晨8点左右,我们来到了景迈山的“茶神树”前。在现场看到,参加“祭茶”的人主要是由当地布朗族村民组成。最前面的是6位僧人,手托黄色佛经,口中念念有词。紧跟着他们的是两对身着布朗族传统服饰的年轻男女,姑娘端着放有茶王的碗;小伙子则手捧着鸡;再下来是手拿香炉的祭师和端着白酒的两位村民。后面的人群以村中年长者为主,男女均可参加。

  在现场主持仪式的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祭茶”一般先要给“茶神树”烧香烧纸钱;再由祭师念经;之后男女老少一齐载歌载舞进行狂欢。“以前'祭茶’还有一个'斗鸡’的环节,”村委会主任说,“可能是因为'斗鸡’不太好看的原因吧!现在我们把这个节目取消了。”

景迈山景点

  据史料记载:“以大叶种茶为原料的蒸压制成的普洱茶,亦称普洱茶或云南大叶青茶”,是云南传统历史名茶之一。“大叶种野生野放古老茶树生叶制成的晒清毛茶及其制品”等用语表述中可找到蛛丝马迹。“大叶种野生野放古老茶树”,这正是普洱茶的原料及用料。可证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境内的

  景迈山,就是这一古老茶种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产区。景迈山中的布朗族人砍茶、制茶、煮茶、送茶都有自己的一套土规矩。自种的、自制的“土普洱”,也只用于自己饮用,对外出售的茶叶则用澜沧江中打捞的金沙,替代“土普洱”作为“茶化石”泡饮。

  在“祭茶”活动开始前,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烧香烧纸钱时,村委会主任还领着众人向“茶神树”行了三鞠躬礼。之后,在祭师的带领下,村委会主任双手端着放有茶王的碗,面朝“茶神树”行三鞠躬礼。紧接着两对年轻人也前去朝拜。

  行完礼后,在现场的众布朗族村民便开始狂歌劲舞。先是那位祭师带领着两对年轻人手拿香炉,一边向空中挥舞,一边围着“茶神树”旋转。再是众人边唱边舞。最值得看的要数6位僧人念经了。6位僧人一字排开,两人为一组,一人敲木鱼,一人击手鼓,口中所念的经文就是当地布朗族村民耳熟能详的经文。

景迈山景点

  据了解,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居住的地方大部分在景迈山,这里不仅有千年以上的古茶树,还有较为完整的古茶林。布朗族制作普洱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大约是1999年,为吸引游客,当地在“祭茶”时特别加入了表演的成分,还请了当地的歌手唱布朗族民歌。以后,“祭茶”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茶神树”因此而名声大噪。

  景迈山的古茶林是目前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树最多的一个点。勤劳的布朗族人民自神农时代就开始了种植茶树,并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科学化的种植阶段。主要茶叶产品有:大叶青、千二古树、大叶白毫、小叶紫芽等。这些茶叶具有红汤、高甜香、回甘持久、滋味浓烈、生津快等特色。

  景迈山的古茶林是目前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树最多的一个点。勤劳的布朗族人民自神农时代就开始了种植茶树,并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科学化的种植阶段。主要茶叶产品有:大叶青、千二古树、大叶白毫、小叶紫芽等。这些茶叶具有红汤、高甜香、回甘持久、滋味浓烈、生津快等特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