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风险组死亡率飙升?——主要诊断错误

 和平医院白茹 2023-08-29 发布于甘肃

低风险组死亡率是评价医疗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纳入到“河北省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22版)”中,同时也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之中,由此可见低风险组死亡率的的重要性。病案首页数据中主要诊断的选择或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直接导致该指标的飙升,造成ICD低风险组死亡率的异常,所以我们应该明确低风险组死亡率的指标定义、分子分母来源、明确主要诊断选择的原则,从而规避由于病案首页相关错误导致低风险死亡案例的发生。下面将对相关案例进行解析:

①直接选择入院诊断作为主要诊断,误选心绞痛(I20)为例

如:患者张三,女性,82岁, 主因喘憋1月余收入院,结合既往病史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III级入院。入院后以纠正心衰为主,3天后患者心衰加重,心功能持续恶化,家属拒绝抢救,死亡。医师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作为主要诊断,该病案进入ICD低风险死亡组。

解析该患者入院时即有心衰,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绝大多数医疗资源也是围绕心力衰竭进行的,心力衰竭显然比不稳定性心绞痛对患者危害更大,资源消耗和治疗时间更长,按照主要诊断选择的“三最”原则,所以正确的主要诊断是:心力衰竭。

②未选择主要治疗的疾病,误选下肢深静脉血栓(I80)为例

如:患者李四,男性,78岁,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收入血管外科,入院后欲肺部严重控制后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治疗,给予肺部抗感染治疗,5天后肺炎无好转并逐步加重,患者意识模糊,转入ICU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医师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主要诊断,直接导致该病例进入了低风险死亡组。

解析该患者虽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准备行手术治疗入院,但住院期间主要治疗的疾病是肺炎,其应作为主要诊断,所以该患者的主要诊断应该为肺炎。

③肿瘤患者终末期诊断选择错误,误选恶性肿瘤终末期(Z51)为例

如:患者王五,女性,88岁,因肺癌终末期继发腹腔、骨骼、肝脏等多处转移,本次以梗阻性黄疸收入院,患者因恶性肿瘤终末期状态身体条件较差,拒绝介入治疗解决梗阻性黄疸问题,仅针对黄疸进行了对症处理,3日后黄疸加重,患者死亡。医师认为该患者肿瘤终末期维持治疗,选择恶性肿瘤终末期维持治疗(Z51.5)作为主要诊断,造成该病例进入了低风险死亡病案组。

解析该肿瘤患者本次住院目的为解决梗阻性黄疸的问题,但由于肿瘤的影响而没有进行介入治疗,但本次治疗也是围绕梗阻性黄疸进行的,所以主要诊断应为梗阻性黄疸(K83.1),从而避免成为低风险组死亡病例。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可以参照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汇总

    死亡病例应选择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主要诊断,尽量明确死因,避免选择疾病的终末情况为主要诊断。同时要遵循相应的编码规则,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死亡病例的主要编码,从而避免误入低风险组死亡病例组。


附件:115个ICD低风险病种目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