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粉丝提问及回复两则

 孙郎中 2023-08-30 发布于山西
【一】有粉丝问我,“今人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脾胃虚寒及消化不好的人?”我回复:其原因很多,比如现代人接受信息量过大,思虑过多,贪食寒凉冷饮且活动少等!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很普遍,就是寒凉伤害了脾胃,比如寒凉冰冻冷饮等,天天离不了,结果就吃不下饭,即使吃下去也运化不了!食物的消化,必然要有火的腐熟,就好像我们用锅煮饭炒菜,你缺少了火就会煮不熟,火小了还容易夹生,又因消化离不开脾,阳就是火,所以我们把它叫做脾阳虚,脾胃要温暖,温暖才能消化食物;脾阳虚则消化慢,比较重的引起腹胀等!中医把脾胃比作是土,因为土生万物,就好像脾胃消化食物,转化为气血为人体所用一样,如果脾胃不行了,人的气血就会不足,就是这个道理了。土生万物固然没有错,但在秋冬天,为什么植物不生处于停滞状态,尤其是冬天,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而到了春夏才是繁花叶茂?因为冬天寒冷万物不生!也就是说,土生万物的前提是阳气旺盛,“土温则生万物,土寒则万物不生”。所以很多手脚冰凉的,你给她脾胃一温,比如用点生姜、干姜、小茴香、花椒、白胡椒等,手脚马上就感觉热了,这是为什么?脾主四肢,脾胃好了,四肢就温暖,就好像春夏天,太阳一出,大小植物都在拼命成长,这是太阳给它的力量。而一个人老感觉困乏想睡觉,你给她服用再多黄芪人参等补气药都不行时,你要转换思路,要给她健脾胃,给她温阳,用健脾温热药下去,把水湿一排出去,人就恢复了精神。以前的人即使不服用温热药,一样生龙活虎,因为生活方式不一样,那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晒太阳,水湿都停留不住,而且那时候没有空调冰箱,也没有如此多的水果及饮料等。现在有太多人,外面吹的是空调冷气,一刻也离不了,喝的冰冻饮料,很多还是加冰块的,再加上很少晒太阳,出汗就更别提了,请问你体内水湿垃圾往哪里排?如何排?水湿积滞身体内,会形成痰湿,轻者就是乏力,头重,没胃口;重者就是头晕,关节僵硬,里面长阴实(如肿瘤、结节、囊肿、息肉)等东西。
【二】有粉丝问我,“前几天有养生专家建议我每天晨起要喝一大杯凉开水,说能清洗胃肠,促进排出胃肠中的毒素,能治胃病,能助养生,您看这种说法对吗?”我明确回复:此说法甚是荒谬,没有道理!早晨属木,需温升阳气,方可使一天的阳气圆运动既圆且满,因此必温饮温食方可,如何能喝凉水?再者早晨喝水也不可过多,否则,阳气不能疏泄,喝进去的水无法及时气化排出,反易导致水湿停滞为患。什么叫“水湿为患”,就是因水湿而生病,比如水湿停留于腰部则腰痛,水湿在于脚上则腿酸,水湿在于脾胃则没胃口、易胃胀,水湿在于心脏则心悸心慌,水湿在皮肤则湿疹等等,这些都叫做“水湿为患”!水湿为患,不分肥胖或干瘦,各类人群皆可出现。古人讲“怪病多痰”,“怪病多饮”,若遇到各种莫名其妙的症状,不要忘记“水湿为患”。那我们喝下去的水、吃进肚里的食物,怎么就化成了扰人的水湿呢?对于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我国中医学经典著作《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关于水液代谢异常,《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依据中医学经典著作,水湿为患,得归咎于肾、脾、肺的功能失调。那今人常见的疾病,因“水湿为患”的有多少呢?比如过敏性鼻炎,流鼻水,腰酸痛,脾胃虚寒,拉肚子,痰多,肥胖,眼袋,白带,头沉重,四肢麻木、水肿等等,这些常见疾病哪个不跟水湿有关?但却有太多人不明白“水湿为患”的道理,还老提醒人家多喝水,却不知喝进去的水必须要经过阳气的气化,才能被身体所利用,如果阳气不足时,不能完全气化水湿,那不就成了“水湿为患”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