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故土之上》

 琼瑶阿姨 2023-08-30 发布于陕西
​​​​

虽然老家不曾相识,但那份深厚的情感和乡愁,却足以抵过一切。

                 ——————题记

六十多年的光阴,如梦一般匆匆而过。我这个总是梦见,却没有见过老家的女儿,始终心中牵挂和惦念的,是那片孕育了父亲成长的土地。

终于和哥哥姐姐,踏上了寻找老家的道路,去探索被岁月遗忘的记忆,父亲的曾经故土难离,感知那份深厚的老家乡愁。

轿车一路飞奔,车内欢声笑语,终于看见了韩家塬三个字,再往前开了一段,路越来越窄,终于开到了一个名叫后沟村的地方。

站在故土之上,青翠的山峦,一眼望不到底的沟壑,古老的槐树,稀疏的砖瓦房以及从未谋面陌生的堂侄等,一一映入眼帘,五味杂陈。

那山,那沟,那窑洞,曾在父亲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高耸入云的槐树,挂着红条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八百年饱经沧桑的故事。

茂密的树冠下,父亲大伯在嬉戏玩耍;一起在井边打水;树上摘取甜美洁白的果实;无忧无虑在山沟里你追我跑。田野山坡上,祖父祖母在田里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姑姑在河里洗着衣裳。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一家五口围坐在窑洞前吃饭。一幅幅温情的画面,在眼前不停播放……

没想到十八年年馑,老家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大瘟疫,到处横尸遍野,民不聊生。祖父大伯没能逃过瘟疫的肆虐,相继离开亲人而去。这边泪水还未擦干,那边又是大旱和虫害,土地干裂,颗粒无收。此时姑姑已嫁去外乡,留下祖母带着八岁的父亲,孤儿寡母艰难的生活,每天食不果腹。

万般无奈之下,经人推荐介绍,祖母带着八岁的父亲,沿路乞讨到了山西的一个县城讨生活。祖母为富人家洗衣做饭,父亲劈柴担水,这样可以维持母子俩的生活。在父亲十三岁的时候,祖母用辛苦攒下的钱,让父亲拜了一个师傅,学习裁剪缝制手艺。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终于学有所成。

十六岁出师,开始为顾客做盘扣,旗袍和嫁衣。当父亲有了手艺,能够挣钱养家的时候,祖母因常年劳作落下疾病去世。安葬完祖母,父亲靠手工活,一路奔波千里回到了陕西,最后在一个小镇和母亲安家居业。

这里说是父亲的故乡老家,其实父亲在这里真正生活的时间,也只有八年多。成家后偶尔也带姐姐哥哥回去看看,但老家早已人事皆非。可以说父亲的一生,充满了离奇磨难,尝遍了人生苦辣。父亲一辈子的愁苦悲喜,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在三姐的建议下,堂侄领着我们,穿过荒芜的草地,经过凸凹不平的土路,最后来到了父亲以前居住过的窑洞。历尽多少年风雨的窑洞,此时已经塌陷成一片废墟,昔日所有的泪水欢笑,都被深深埋藏在土石之下。

听姐姐说过的,父亲窑洞前盖过两间偏瓦房,如今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不知何人栽种的,一大片的花椒树,黄绿相间,风中摇曳,传递着岁月的无情。

就是这个窑洞,父亲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光阴。那些曾经经历的苦难,都已化为尘埃,只能在记忆中找寻。

看着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悲凉。在拜访远亲的过程中,听哥哥姐姐他们聊着话长,在院子和外面拍了一些照片做为留念。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又到了离别时候,坐在行进的轿车里,看到堂侄不停挥动的手,带着他的不舍和深深的祝福,渐渐消失成一个小点。

我懂这一别,说不定就是永远,或许也是很难再见!但心里仍然希望,假如有可能,我们还会再来一次,看看父亲的故土老家……


作者:踏雪闻香韩静,陕西武功某航空企业,武功县作协会员,杨凌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岁月深处》。散文《妈妈再爱我一次》,获咸阳市母亲节比赛三等奖。散文《漆水河之恋》, 在"秋韵杨凌"全国游记文学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